比起打骂,这4件事更伤孩子

作者:互联网 07-18阅读:949次

比起打骂,这4件事更伤孩子

舟舟

现在,很多80、90后的父母,都开始意识到棍棒教育对孩子的危害,开始摈弃这种教育方法。

但是,我们常见的一些行为对孩子的伤害可能比打骂的伤害更大,而且大多数父母依旧浑然不觉。

1 . 冷暴力

你忙着玩手机,孩子呼唤你你假装没听到,甚至干脆对孩子不耐烦;

孩子犯错了,你冷眼相对,甚至赌气不给孩子做饭;

陪伴孩子的时候,觉得孩子的话题或游戏无聊幼稚,心不在焉地应付孩子

……

以上的行为,都是冷暴力!!!

孩子虽然年纪很小,但是他们对父母的情绪觉察非常敏感。

知乎上有位用户说道:

因为从小一直感受到大,所以现在每次回想起来都觉得不寒而栗。

怎么说呢,被父母冷暴力,这种感觉就像是有一把很钝的刀在你身上不停地划,不停地划,不会流血,但是痛感却很真实。

生活在父母冷暴力下的孩子,抗拒和别人交流,不爱别人也不愿意别人爱自己,完全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他们自尊心强又特别敏感,即使是他人毫无恶意的建议,都会让他们觉得是攻击,会因此伤心很久。

就算长大了,也很难摆脱原生家庭带给他们的伤害,甚至会延续到下一代。明明很讨厌父母的行为,却忍不住把父母的养育方式带给了孩子。

爸爸妈妈们不要轻视了冷暴力。

你的轻视、冷淡、疏远、漠不关心,会深深地伤害着你的孩子,长期以往,孩子会产生心理阴影。严重的,甚至还可能会造成心理扭曲。

比起打骂,这4件事更伤孩子

2. 贴标签

绝大多数家长评价孩子的时候,都爱给孩子贴标签。

我家孩子就是太内向了,不爱跟别人打招呼;

我家孩子特别粗心,每次写作业都会做错;

我家孩子太调皮了,我担心她在学校里总欺负别人;

这孩子太磨蹭了,上课总是迟到……

每次听到家长这样评价的时候,我都会立马制止他们。标签贴起来容易,撕下来难。

美国心理学家克劳特曾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

他要求一群实验者对慈善事业做出捐献,然后根据他们的捐献情况,分为“慈善的人”和不慈善的人,还有一批实验者没有进行分类。

过了一段时间,再进行捐献,他发现“慈善的人”比未下结论的人捐献更多,“不慈善的人”比未下结论的人捐献更少。

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说过:“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

标签会对孩子产生消极的暗示作用。

他们会认为自己就是性格内向,不爱打招呼;特别粗心等等,慢慢地,孩子的行为就会朝着标签所标定的方向发展。

这样,即使并不内向的孩子,也变得内向了。

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家长不要去评价孩子的智力、能力、性格,直接就事论事说孩子的表现。

把“我家孩子就是太内向了,不爱跟别人打招呼”改为“你刚才没有跟叔叔阿姨打招呼。”

把“我家孩子特别粗心,每次写作业都会做错”改为“这道题目你算错了,仔细检查一下错在哪里了。”

把“我家孩子太调皮了,我担心她在学校里总欺负别人”改为“在学校你要遵守规则,不可以欺负别人。”

爸爸妈妈直接描述孩子行为的时候,孩子们更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并且乐于接受的你的指正,对改掉自己坏习惯的积极性会更高。

比起打骂,这4件事更伤孩子

3. 父母吵架

我有个朋友,特别地热心肠,基本上不会拒绝别人的请求。

就算不熟的人找她帮忙,手头上事情再多,她也宁愿自己熬通宵挤时间去完成也不愿拒绝别人。

她总是小心翼翼的,不和其他人发生矛盾,就算有了争执,也希望通过自己的退让妥协来解决。

有次,我跟她聊起这件事。

她说,从她记事起,父母就一直在吵架,有时甚至还会发展为打架。每次,她只能躲在被子里偷偷地哭,而且还特别怕被他们发现。

直到现在,童年的阴影还一直影响着她。

不敢与别人发生争执,再生气也只会默默地忍着。

父母经常性地吵架,会让孩子感觉到恐惧、无助。

它对父母与孩子间建立的亲子关系有着极大的破坏作用,并且还会影响到孩子今后的人际交往、择偶问题。

爸爸妈妈还需要警惕的是,有些孩子为了讨好父母,会变得更加地乖巧,这并不是孩子突然间懂事了,那是孩子极度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当然,夫妻之间存在分歧是十分正常的。

但是,爸爸妈妈争吵完之后,应该向孩子解释你们发生争吵的原因,并且告诉孩子,虽然你们刚刚吵架了,但是你们依旧是爱着彼此的,同样也爱着孩子。这样,孩子就不会感到担忧和恐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对孩子的伤害。

比起打骂,这4件事更伤孩子

4. 在他人面前指责孩子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

“若是你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其无地自容,他们便会失望,而制裁他们的工具也就没有了,他们愈觉得自己的名誉已经受了打击,则他们设法维持别人的好评的心思也就愈加淡薄。 ”

父母千万不要觉得孩子年纪小,便可以随意当众指责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生命个体,他们需要你们的尊重和理解。

正如洛克所说,如果父母当众地指责孩子,那他们的自尊心会受到伤害,不会看重自己的名誉,凡事由着自己的性子。

如果孩子在公开场合犯错了,该怎么做呢?

首先,你需要立马制止孩子的行为,直接告诉他,这样做不对,会有什么后果,但不要用有任何侮辱性的词汇来评价孩子。

之后,引导孩子弥补自己的过错。

如果孩子把东西洒在了地上,让孩子拿纸巾擦干净;

如果弄坏了别人的物品,让孩子主动帮忙修好,或者和对方协商其他的赔偿。

如果孩子的过错对别人产生了影响,还需要道歉请求原谅。

最后,回到家之后,再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家长把孩子领回家后,可以劈头盖脸地痛骂孩子一番。

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跟孩子讲清楚:出现了什么问题,行为会引发怎样的后果,这样孩子才能够明白自己的错误到底犯在哪儿,如何去改正自己的错误。

教育无小事。

父母不经意的教育行为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

希望大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