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说“妈妈,我还要玩”时,你的反应很重要

作者:爸妈精读 04-04阅读:538次

当孩子说“妈妈,我还要玩”时,你的反应很重要

作者:桥乔(爸妈精读主笔)

公园里,铺着光滑鹅软石的小路上,一个两岁左右的小女孩摇摇晃晃的走来走去,妈妈有些不耐烦了,责备道:“你在这玩了多长时间了?走啦,走啦!”

小女孩跺着脚,冲妈妈嚷:“不,不走,妈妈,我还要玩。”

见女儿不听话,妈妈一把抱起女儿,急匆匆的离开了鹅软石小路,小女孩的哭声消失在小路的尽头。

也许很多家长都这样压制过孩子玩耍的兴致,认为这是小事,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进化妈想说的是,你们都错了,暂时不让孩子玩,看似是一件小事,但其实影响这孩子的一生。

那么,当孩子说“妈妈,我还要玩”的时候,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呢?

当孩子说“妈妈,我还要玩”时,你的反应很重要

01

重复,是孩子积累经验的过程

女儿两岁半,目前最喜欢的一项游戏不是捉迷藏,也不是过家家,而是使用剪刀。

女儿第一次接触到小剪刀是两岁三个月的时候,两岁的孩子手部小肌肉的力量并不能支持她用一只手把剪刀打开。

于是,她选择用两只小手共同配合来控制剪刀。

当她两只小手把剪刀打开的时候,我配合地把纸放到剪刀口中间,她的手轻轻一使劲儿,便将纸剪出了豁口。

当看到自己支配剪刀的成果后,她高兴得手舞足蹈。

有了这次成功使用剪刀的经验后,她开始了痴迷的剪纸活动。很长一段时间,家里到处都是她剪的碎片纸。

当女儿尝试剪了各种颜色的A4纸后,她不满足于无规则的剪纸了,便开始寻觅可以剪些什么有趣的东西。

一天,奶奶拿来一张超市的促销海报,看着海报上琳琅满目的零食,女儿拿来剪刀,小心翼翼的把海报上的零食图片一块小儿小一块儿地剪了下来。

女儿从两只手配合使用剪刀,到现在沿着轮廓剪下图片,这期间,她不断重复的使用剪刀的技能,现在,两岁半的她已经可以熟练的运用剪刀这个工具了。

有些家长担心剪刀会伤到小孩子,所以,一般是不会让孩子轻易接触剪刀的。

但是,任何技能的学习不是一下子就掌握的,每一个小小孩都需要经历一个学习正确使用剪刀的过程。

在反复玩剪刀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孩子的精细动作,而且还培养了孩子的耐心、细心和专注力,对他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孙瑞雪在《爱和自由》中提出:儿童的感觉、思维、智力、思想的最初发展需要的时间比较多,而且需要多次反复。

重复已有经验,得来的经验却并不重复,就是这个道理。

当孩子说“妈妈,我还要玩”时,你的反应很重要

02

允许重复,是家长对孩子爱的体现

前段时间,邓超发了一个“女人心海底针”的微博视频,视频中,小花妹妹在给认真地爸爸邓超涂着紫色的指甲油。

当孩子说“妈妈,我还要玩”时,你的反应很重要

当邓超看着自己五彩斑斓的手,问小花妹妹,涂成了这样,我要怎么出门时,得到回答却是:“把它洗掉啊,然后等爸爸回来的时候再涂。”

两天后,孙俪发微博“爸爸出差,妹妹就开始祸害哥哥了。”配图是3张小花妹妹给哥哥等等涂指甲油的照片。

当孩子说“妈妈,我还要玩”时,你的反应很重要

看来,小花妹妹真的很痴迷玩指甲油,给爸爸涂完又来给哥哥涂。

网友评论:哥哥的配合度丝毫不亚于爸爸,同一个家庭,同一个待遇...

当孩子说“妈妈,我还要玩”时,你的反应很重要

也有的网友诧异4岁的小花妹妹怎么这么喜欢玩涂指甲油?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她越着迷一种游戏,说明这个游戏越能带给她很多成就感的体验。

妹妹小花给爸爸涂指甲油,其实是在积累涂指甲的经验,那么给哥哥涂指甲油,则是在加深“涂”的技能。

在反复“涂”的过程中,小花不仅体验到涂指甲油的乐趣,而且还发展了她手部小肌肉的控制能力和灵敏度。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孩子会长时间的痴迷一种游戏,心中难免会纳闷,甚至还会有让孩子换一个游戏的冲动。

其实,大可不必。

孩子的行为在反复的过程中得到锻炼,他便能在重复的锻炼中找到乐趣、积累经验。

在《和孩子一起跳舞》一书中提到:允许孩子在行为的反复中学习与成长。

对孩子而言,重复做事能带给孩子愉悦感与成就感。

孩子第一次听或看一本书时,他还不能完全记住书中的情节和对话,但通过重复听、看,孩子便能渐渐地记住这个故事,有的孩子还能自己说出后面发生的对话和情节。

这些都能给孩子带来成就感和乐趣。

孩子经验的积累需要不断的重复,孩子反复玩的过程就是他使用已有经验、发展新经验的过程。

当孩子说“妈妈,我还要玩”时,你的反应很重要

03

小重复里蕴含着大智慧

著名的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重复是孩子的智力体操。反复进行练习,就会完善儿童的心理感觉过程。

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石头每天晚上一定要妈妈讲同一个故事,回答同样的问题才肯睡觉。

妈妈觉得无趣,有时候想“蒙骗过关”,故意漏掉某些情节。

石头立刻说:“讲错了。”并要求妈妈一字不漏地重新开始,令人哭笑不得……

喜欢重复听同一个故事,是很多孩子的爱好,当孩子重复进行一项活动时,往往能实现自主控制和自由选择。

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孩子感受到独立和力量,内心获得满足,进而获取安全感,建立自信心。

孩子逐渐建立自己的“智商”,会有一个形成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他们学习的方法和能力是不一样的——

1岁之前——感官重复阶段

这个阶段的宝贝从不经意的吮吸、踢脚、抓扔玩具中对自己和世界开始了解和学习,因为无意间发现乐趣。

如咀嚼的享受、踢脚引起身体的摇晃、抓扔玩具产生的声音而重复。

1岁-1岁半——实验重复阶段

这个阶段的宝贝通过对重复行为进行“微调”来看看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

比如反复地堆搭积木,并把积木放在手里、放在嘴里——看看都是什么感觉,最后对积木有一个综合的理解。

1岁半-2岁——语言重复阶段

这个阶段的宝贝在语言上“突飞猛进”,所以他会反复说、听、唱相同的内容,其实是在训练自己的语言能力。

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但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是在玩耍中产生的。

比如,荷兰的一位科学家列文虎克,没事总喜欢玩镜片。

有一次突发奇想,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镜,用来看细微的东西,或者阅读字很小的书籍。

他突然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他一试,惊呆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

他越玩越来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让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

就这样,荷兰列文虎克在不断玩放大镜的过程中,发现了显微镜,他是最早发现微生物的人。

由此可见,玩耍对于孩子来说有多么重要。

我们认为“没意思”的重复对孩子来说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每次都有新的感受和体会。

所以说,重复,是孩子在享受的同时积累向前冲的动力。

当孩子说“妈妈,我还要玩”时,你的反应很重要

04

“重复”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

众所周知,著名钢琴家郎朗,2岁半时,他被动画片《猫和老鼠》中汤姆猫演奏的《匈牙利第二号狂想曲》所吸引,从而对钢琴演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无师自通地在家里的国产立式钢琴上弹出了基本旋律,从此由父亲郎国任对他开始了钢琴启蒙。

当孩子说“妈妈,我还要玩”时,你的反应很重要

据郎朗回忆,自己2、3岁时就开始练琴,5岁后开始每天花大量时间在钢琴上。

每次学习一两个小时,回家后反复的弹奏练习,他却不觉得累。

如今的郎朗,多次获得各种世界级音乐大奖,还担任联合国和平大使。

毫不夸张地说,正是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反复练习,才有了今天卓越的成就。

当孩子说“妈妈,我还要玩”时,你的反应很重要

每个人都会奔跑,但每个人奔跑的速度都不同,要想更快,需要的便是反复练习。

孩子反复练习的过程正是他反复感知事物的过程,当孩子不断地感知、重复后,他才会对所感知的内容进行组织、分类和归纳,最后形成一种概念。

《刻意练习》这本书中提到:任何人经过刻意练习就会成为所在行业或领域的专家。

反复的行为是孩子成长发展所需,是孩子积累经验的必经之路。

当孩子某一段时间总是重复某种行为时,家长要做的是:

1、包容、接纳

家长可以静静的观察孩子,不打扰,不制止。

也可以这样说,“妈妈知道你最近很喜欢这个游戏,这个游戏让你感到快乐和满足。”

2、肯定孩子的行为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肯定和鼓励是孩子智力发展的动力,能让孩子对事物产生兴趣,建立自信。

这时候,家长可以说“妈妈看到你很专注,相信你会有很多收获。”

3、及时和孩子互动

当孩子征求家长参与时,家长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时间,大人适时的互动更能让孩子持续的关注自己的行为,关注自己的收获与成长。

这时候,家长的一句:谢谢你和我分享这个游戏。既尊重了孩子,又让孩子学会了分享,同时也因此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

所以说,家长眼中的“重复”是孩子发展的必经之路。

期待每一位家长都能尊重孩子的重复性行为,给予孩子充分爱与探索的空间,孩子回报您的定是令人惊讶的进步与收获!

当孩子说“妈妈,我还要玩”时,你的反应很重要

作者简介:桥乔,富书专栏作者,幼儿园老师,喜欢孩子,喜欢记录生活中有温度的文字。本文首发爸妈精读,爸妈精读系头条号签约作者,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