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余治莹 编辑 | 金雀儿
来源 | 布谷学习
布谷老师:
欢迎大家来到布谷父母课堂,每周四我们都会邀请一位重量级专家为大家解决最常见的教育问题!
如果你也想第一时间和专家零距离学习,欢迎关注布谷学习,我们不见不散!
本期内容来自上期微课台湾儿童文学作家余治莹老师分享的第二个主题内容:关于讲读法的四个注意事项。
其余两个主题也会在之后的文章中分享给大家,还请大家继续关注哦。
孩子的阅读发展是有进程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所阅读的图书也是慢慢不同的。
在学龄前或者学龄后阶段,我们会让孩子读很多绘本或者玩具书,这个时期,对于孩子来说绘本一个很重要的文类,学龄前占比比较大一点。
所以这个时候亲子共读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家长如果掌握不好,那将会错过孩子的阅读关键期。
那么只是共读就可以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回顾带孩子读绘本的过程,我们通常会一边读一边提问题,比如:
- 这是什么?
-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 你猜猜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 你觉得他为什么在哭?
其实这些就是所谓的“讲读法”,那这些问题促进孩子们对图画书的理解,形成互动式的阅读。你会发现,很快地,孩子开始能自己讲述故事,甚至会提出更多的问题。
那么,我们具体该如何科学地运用“讲读法”来带孩子读绘本呢?
这期文章余老师特意为大家详细地举了一个例子来带领大家读绘本,手把手地教家长们到底应如何带孩子读绘本!
是不是好期待,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吧,大家掌声欢迎~~
余治莹
台湾儿童文学作家,图画书翻译,童书评论者,图画书读写教学研究者,儿童图书及故事评审,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研究会第六届理事长,余治莹读写工作室创始人。
著有二十余本图画书,包括《冬瓜奶奶有法宝》《最棒的毕业礼物》等。译有近二百本图画书,包括《我爸爸》《大卫不可以》《天鹅》《分享》《做个爱书人》等。著有《绘本赏析与创意教学》《成语最精彩》《魔法作文》(新加坡出版)等。
目前在两岸三地推广早期阅读、图画书与少年小说的阅读策略、图画书读写教学、亲子共读等。
一、手把手教你如何带孩子读绘本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讲读法,我现在给大家举个例子,与大家一起共读《我们家是世界上最好的家》这部绘本,这样方便大家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讲读法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在读完这部绘本之后,我们可以再来比较下,读这部绘本与读其他的图文书有什么不同。
首先,我们先带孩子来看看封面。可以先告诉孩子封面上的书名,比如我们今天要读的这本,这个书名就是《我们家是世界上最好的家》,接着再给孩子讲讲作者、画者以及译者。
《我们家是世界上最好的家》
这张封面很重要,因为它和之后的故事有着紧密的连接,所以在带孩子读的时候一定不能忽略封面。
仔细观察这张封面,我们会发现上面画的是一个远古时代、穿着兽皮的人,和我们现代人的穿着打扮不太一样。
这个人手上还拿着一根大木棒,这个人是谁呢?他处在什么时代?他又发生过什么故事呢?
在这里,就要注意引起孩子的好奇心。
我们继续往下读。
这是大卫。
观察这一页,它的文字内容很短,只有四个字,其他没有多写。可是这张图却把大卫的样子表现得很生动,他长着满头的头发,还有胡须,穿着兽皮衣,拿着大木棒。
没有过多的叙述,只告诉我们,他的名字叫大卫。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他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这是很标准的绘本语言。
绘本的文字内容非常简短,但是会配有图画,就拿这部绘本来讲,配图画的目的是什么呢?
- 一方面可以让读者知道这个人物的名字;
- 一方面也可以让读者知道他的长相,或者拿什么东西。
这就是绘本阅读。
这是大卫的洞穴。
继续读下去,我们会发现这一页的文字内容也很简短,就只写了“这是大卫的洞穴”。
至于大卫的洞穴长什么样子?我们看图就知道了。从图上我们会发现,大卫不只是一个人,他头上还停着一只鸟,旁边还有一只小松鼠,它们也跟着大卫一起来到洞穴了。可这洞穴是什么地方呢?
这样孩子好奇心上来了,我们就可以再读下去。
大卫喜欢洞穴。
绿绿的小草很漂亮,
大大的石头很舒服。
原来呀,洞穴就是大卫的家了。
这一页的文字也很简短,但是你看这一页的图画却很丰富。我们可以看到外面有绿油油的小草,真的很漂亮,而且洞穴里头还有一块大大的石头,大卫可以在上面睡觉。
更好玩的是洞穴的墙壁上还画了好多的图,有大卫,有松鼠、小鸟、太阳、小草等等,哇,大卫也把自己的家装饰得漂漂亮亮的,大卫会喜欢这样的家吗?
如果喜欢,会一直喜欢下去吗?
那我们来看看。
但是,大卫不开心。
他睡不着,眼睛睁得大大的。
也许他可以找到更好的洞穴,
有更绿的小草,有更大的石头。
或许大卫跟许多人一样,明明这个屋子、这个家住得很舒服,可是总是想:是不是还可以找到更大的家呢?那个家有更多的房间,里面有更多的家具,那样会不会住得更舒服呢?
大卫也有这样的心态,他觉得一定可以找到更棒的,所以他决定去寻找新的洞穴了,那我们就来看看,他真的找到了吗?他找到的新家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我们会发现到这个绘本是一环接一环,一直吸引孩子看下去。
大卫把火熄灭,
然后离开了。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动作,因为人不在这个洞穴就不在这个家了,火一直点着会很容易发生危险。
所以作者、画者在这个书里常常会告诉孩子一些很简单的安全概念,也考验孩子能不能发现,能不能体会到这些别出心裁的概念。
我们大人是知道的,可是我们不要直接告诉孩子,而是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只有他自己发现,他才能记得清楚,才能也跟着把安全做好。
所以在跟孩子共读绘本的时候,不要把所有的内容都给孩子讲出来,而是要让孩子自己去看,去听,这样孩子才能产生阅读兴趣,领悟到书中的精髓。
最好的阅读绘本的方式是让孩子来听,因为他不认识的一些文字必须念给他听,但是记得,一定要让他自己看图。
孩子的眼睛是非常敏锐的。他可以看出许多大人没有注意到的细节。他会注意到火堆,注意到小鸟、松鼠都做了什么事情,甚至还有小朋友会告诉你:“你看大卫把他的招牌‘可爱的家’都带走了。”
这些文字里没有叙述。但有的孩子可以透过画面来获取更多的信息,慢慢地,也就养成了正确读绘本的习惯。
但他找到的第一个洞穴根本住不下。
你看,文字还是很简洁,可是怎么住不下呢?那当然要让孩子看图说明原因了。
原来这个洞穴很小很小,大卫住进去会怎么样?
图画告诉我们,他的头不能抬得高高的,必须把头歪下来,并且连动都动不了,那这个洞穴比他之前的家还好吗?当然不可能,对不对?
所以大卫就继续找下去了。
我们不必多说什么,大人只要把文字念出来,孩子自然而然地就去看图了,然后会主动体会大卫的心情:“哎呀,这还不如我第一个家呢,我还要去找更好的家。”
第二个洞穴不太……温馨。
大卫找到的第二个洞穴不太温馨。那么什么是不太温馨,不太温馨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呢?
小朋友又可以来仔细地看图了。
这张图大部分画的都是黑黑的,让我们感觉住在这里面有些阴森森的,住在这里面一定是不舒服的。
画面通过大部分的黑色色调,让孩子感觉到这个洞穴一点儿也不温暖。
所以我们根本不需要多说什么,孩子通过观察画面的布局、颜色以及大卫砖头就走的动作,就知道大卫不喜欢这个洞穴。
第三个洞太吵了。
大卫找到的第三个洞穴太吵了,那到底是谁在吵啊?
哦,看到了这个画面,我们会发现里面有好多蝙蝠。蝙蝠一只只的都飞出来了,为什么呢?
因为大卫闯进去啦。
人家本来睡得好好的,大卫闯进去了,这些蝙蝠就被吵醒了,然后就都飞出来了。
飞的时候他们的翅膀“啪哒啪哒”的响,这当然是非常吵的,那么大卫以后在这里,一定睡不着。
那他怎么办呢?
——他又溜走了。
大卫找了三个洞穴都没有找到最适合的,那怎么办呢?这时候想想看,他的心情怎么样呢?如果是你,你能体会得到吗?
大卫很难过,也许——
再也找不到有更绿的小草和更大的石头的洞穴了。
这时候大卫到底该怎么办呢?
继续找吗?那又找到何时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画者如何把这个故事表达得更好玩呢?
眼看大卫又要找到下一个洞穴了,这个洞穴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在这里家长要注意,我们跟孩子一起共读的时候,先不要急着翻到下一页,要在这里先停住一下,让孩子来猜猜看。
接下来大卫会找到什么样的洞穴,是不是他真心喜欢的?如果他一直找不到,又会怎样呢?
让孩子来想想看、说说看,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孩子们那些好玩的想法啦。
但是瞧瞧,这个洞穴真好,
有绿绿的小草和大大的石头。
相信眼睛敏锐的孩子一定发现了什么。
当然,大人们早就发现了,可是大人们一定要忍住哦!不要告诉孩子,让孩子自己来说。
如果孩子一时间还没有想到什么,我们可以做一个小小的暗示,例如,洞前面那个小小的灰烬~
看到这里,大家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现在知道作者、画者的用意了吗?
这个洞穴实在太完美了。
大卫显然很喜欢这个家。他还来不及仔细观察,可是我相信很多孩子早就发现了:“哇,这不就是他原来的家嘛!”
你绿绿的小草,有大大的石头,还有墙壁上的一些壁画,有大卫,有小鸟,有松鼠……,这不就是大卫原来的家嘛!
大卫找了半天,最后还是找到他最开始住的那个洞穴。
那大卫会不会很失望啊?他的心情怎样呢?
他找了半天没有找到草更绿和石头更大的洞穴,却回到了原来住的地方,为什么呢?这个作者、画者到底想告诉孩子们什么呢?
我自己的家。
大卫把“家,可爱的家”那块牌子又挂回原来地方了,然后说:“这是我自己的家。”
他应该很喜欢这里,虽然这是他的第一个家,可是他经过了太小的、太阴暗的、太吵的洞穴,他发现还是他原来的家比较可爱。
相信他晚上再也不会睁着大眼睛睡不着觉了,因为他这次真的喜欢这个家了。
绘本到这里就读完了。我们读完之后,可以请孩子先说说看,作者、画者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问问孩子,如果他是大卫的话,他会做什么呢?
为什么我们要跟孩子来讨论这些呢?因为让孩子听故事是一回事,理解故事又是另外一回事。
接下来,我就给大家总结一下:关于讲读法的四个注意事项。
二、如何科学地运用“讲读法”?
在孩子小时候,也就是在“前阅读期”,这个时期我们需要跟孩子做大量的阅读,这时候他还不认识那么多字,思考也没有那么精确,就只是我们单纯地为他讲故事,让他读各种各样的书,听各种各样的故事。
可是慢慢地,孩子长大了,上幼儿园、小学,这时候就不是单纯地听故事这么简单了。
因为让孩子听故事不是阅读的全部,它只占阅读的一小部分。
所以我们要看孩子目前的年龄段,如果他才两三岁,或者再大一点儿,到四五岁了,这时候如果说单纯地听故事还好。
但如果他大一点儿,每次只是听完一个故事又一个故事,没有参与讨论,没有去理解这个故事的内容,也不知道作者、画者通过这个故事想教给孩子什么道理,如果是这样,那就非常可惜了。
而真正的阅读是:孩子除了听故事以外,还应了解文字内容,还要去学习如何应用故事所提到的各种理念,还要知道作者、画者通过文字、图画想表达什么思想。
理解之后,还能学会怎样把这些理念应用在自己的生活中,最棒的是以后也会自己创作了,这才是真正的阅读。
因此,当我们在跟孩子共读一本书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以下几件事情:
1 引导孩子观察图画,并思考图画表达的意义
除了看到文字、图画的表面意思之外,还要会思考,作者、画者想通过这些内容告诉我什么?
这样孩子就能进入到阅读的更深层次了,这样孩子的每一次阅读都是进步的。
2 激发孩子说出自己观察和思考的过程
帮助孩子建立“阅读思考的意识”,培养孩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阅读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孩子学会思考,我们要培养孩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这样他才会养成思考习惯:这个文字想告诉我什么?这个图案想告诉我什么?
3 抓住人物的特点
让孩子或者孩子熟悉的人直接做故事的主人公。这样孩子就能更熟悉、更理解这个主角在做什么。
4 参与感会激发孩子更积极地去阅读和理解
在共读过程中,让孩子自己来看,自己来说,甚至自己来演,之后还可以自己来画等等,这个参与感会激发孩子更积极地去阅读和理解。
所以各位家长,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看看你的孩子现在是多大年纪,目前处于哪个阶段?
如果说孩子已经到了幼儿园的中、大班甚至小学,就不能只是纯粹地让孩子看完一个故事内容就结束了,那样他只是把这个故事读完了,而没有真正去理解这个故事的意义所在。
理解又分为:
- 语词理解
- 内容理解
- 表面理解
- 深入理解
这些都是孩子要学习的。
所以,阅读真的不只是“哗哗哗”地翻翻翻,快速读完一本书,比如有的人就认为,30分钟读完一本书,或者1小时读完两三本,就会觉得很有成就感。
其实这只是第一个阶段而已,真正的理解书本的内容才是重要的。理解之后,家长再陪着孩子过去应用,陪着孩子去创作,才能帮他真正进入到阅读这个阶段。
孩子小时候,我们常常让他读的是绘本,因为绘本有文字,有图画,情节简单,图画有趣。就像刚才的大卫的故事,孩子可以一边听着故事一边看图,很容易就读完一本书,而且有所了解。
可是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只读绘本而已,他还必须读一些图文书或是纯文字书。
孩子上了小学之后,他的教科书很多都是文字的,配图很少,甚至内容也越来越难。
这时候若孩子只凭着阅读绘本的经验,是不足应对这些学习内容的,不足以学习更艰深的文学作品,所以随之孩子的成长,讲读法的应用也要随之变通。
布谷老师说:
大量研究表明,即使孩子已经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但亲子共读的重要性却不容忽视。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读的书不同,难度也不同,所以家长们一定要紧紧跟随着孩子的成长步伐。
坚持共读阅读时光,这样孩子才会觉得阅读是一件很棒的事情,他也才能通过阅读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书籍的主题和内容,也能很好地延伸儿童好奇心的领域,大幅度地提供了很多除了阅读无法学习到的知识。
讲读法,你学会了吗?
亲子阅读,你坚持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