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大师郑渊洁说:“母亲的含义是影响。”
一位妈妈,对孩子,对家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她含辛茹苦,无私奉献,所以古今中外,吟咏母亲的诗词比比皆是:“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人们把最真挚,最浓烈的爱与赞美都献给了母亲。

可以说,妈妈对孩子习惯的养成,性格的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在平时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些妈妈的举动却伤害了孩子,给孩子的心理留下了阴影。我们来看看,妈妈的哪些行为是如此“可怕”呢?
一、非常强势,具有控制欲孩子在小的时候,所有事情都要靠妈妈来帮助解决。妈妈也养成习惯,认为自己有责任有义务来指导孩子,帮助孩子。

但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妈妈的心理却没有相应的变化,还是觉得孩子一切都该听自己的,包办代替孩子的所有行为和决定。一旦孩子有所反抗,妈妈就极力控制孩子。
有的妈妈,直到孩子长大成人都不愿退出孩子的生活。从孩子考什么大学到学什么专业,从恋爱找什么样的对象到结婚怎样过日子,都要插手。


妈妈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希望孩子个方面都出类拔萃。但孩子由于年龄,心理,能力等各方面不成熟,难免会有让妈妈们不满意的地方。
有些妈妈就会非常急躁,没有耐心,一味的唠叨和催促。有的时候,甚至严厉的批评和打击孩子。

日常会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
“还不起床,叫你几遍了”
“还不写作业,磨蹭什么呢”
“快点收拾,找打是不是”
但是,我们会发现,这种催促和呵斥几乎毫无效果。
危害:长此以往,孩子会对自己产生怀疑。要么,逐渐认同妈妈的模式变成一个同样急躁焦虑的人;要么,走向反面,变成一个极度拖沓的性格,这种性格其实是对妈妈无言消极的反抗。建议:耐心陪伴,对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要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在培养孩子习惯的时候,定制度,定规矩,还要定赏罚。就像台湾作家席慕容所说,“孩子,你慢慢来”

有些妈妈因为个性,习惯等因素,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表现出来就是对孩子比较冷淡。而有些妈妈,因为孩子的某些错误,故意冷淡孩子,以此做为一种惩罚方式。不管哪种情况,对孩子都是一种伤害,是一种冷暴力。

对于孩子有时候故意哭闹,想达到不合理的目的,提出一些无理要求,妈妈可以冷处理一下。但并不是说态度冷漠,即便说不行,也是态度平和,语气平稳的。
孩子是非常敏感的,长期处于冷暴力下的孩子,心理上都会留下阴影,产生问题。


前两天,在电视里看到这样一幕,一个六年级的小男孩,想要一款新手机,因为妈妈没有满足要求,对妈妈大打出手,嘴里还骂骂咧咧。那打向妈妈的每一拳脚都透露出极度的怨恨,不满和冷酷。

这就是溺爱的后果。
每个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觉得自己的孩子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是,要清醒的明白,这是我们的愿望,并不是事情的真相。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犯错,都要有指导,就像小树苗需要修枝剪叶一样。一味的溺爱,其实就是纵容那些树虫去肆无忌惮的侵害树苗,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但问题是,有些妈妈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是溺爱。为自己找各种借口。那就多问问身边的人吧,相信大多数人的判断还是理性的。
危害:孩子性格跋扈乖张,自私自利,一切以我为中心,不懂分享和宽容,很难与人相处。长大后,也容易走入歧途。建议:妈妈要做到严爱有度,把握原则和分寸。学会对孩子说不,对孩子表现出来不良习气和坏习惯,及时纠正。牢记这句话“严是爱,宽是害”。
现在的女性大多都是职业女性,平时工作累,时间忙。好不容易到晚上或周末,想放松一下,看看手机,会会朋友,追追剧,逛逛街,聚聚餐。
但是,有了孩子后,就有了又一个家庭属性:妈妈。如果不改变自己的习惯,孩子就会倍受冷落,得不到应有关爱。只能在手机,游戏中寻找快乐。上学后,如果得不到家长的及时指导和帮助,养不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成绩会很快下来。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在平时生活工作中,难免有不如意的地方。有些妈妈遇事总是抱怨,孩子不努力,老公不帮忙,单位不顺心,领导不支持。情绪低落,负能量爆棚。

殊不知孩子在这种环境下,非常容易焦虑不安。他分不清,到底是不是自己惹妈妈不高兴了。妈妈的坏情绪,会不会导致更坏的情况发生。
更可怕的是,如果夫妻两人都一肚子埋怨,在孩子面前吵架,肆无忌惮的发泄自己的坏情绪,更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阴影,让孩子始终处在一个不安的环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