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热是儿童医院急诊非常常见的症状之一,占儿科急诊50%以上。家长们普遍对小孩发热患有恐惧症,有的非常着急要求医生帮他们的孩子先看,要求药师先发药给他们……其实每个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非常的关心。本文我们将小儿发热相关信息和用药知识跟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提高儿童发热时合理用药水平,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什么是发热
我们常说的发热指的是某些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超过正常值的0.5℃,这是病理性体温升高,与我们平时运动后体温升高不同。因为操作比较方便,我们常常选择测量腋下体温。新生儿温度较低,儿童较高。刚开始发热时家长需引起足够的重视,但不必过度惧怕担心。
发热对身体有害吗?
发热本身是机体抵抗致病原的自然反应,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应,可以促进免疫系统的成熟和免疫功能的增强。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发热对身体是有害的。当然,长时间过高的体温确实会影响脑细胞正常新陈代谢造成损伤,这种极端体温至少要达到41.5℃以上,正常情况下儿童发烧很少会达到这么高的温度。那既然发热是有益的,那为什么还要积极退热处理呢?发热同时可能伴有其它症状,如精神不足,情绪低落,饮食困难,肌肉酸疼等其它不适感,但是儿童可能不能正确将这些症状描述表达出来,因此我们用解热镇痛药去缓解这些症状。
发热会烧坏脑袋吗?
当机体受某些细菌、病毒感染时,可能引起脑炎、脑膜炎等损伤神经系统的疾病,同时伴有发热症状。这类疾病损伤脑部,而不是发烧烧坏脑部的。其实,在临床上某些代谢性疾病不表现出发热也可能会对脑神经系统有伤害。
温度越高病情越严重?
完全凭体温预测疾病的严重程度是不科学的。高温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不是那么密切,在临床上预测疾病严重程度的价值也有限。高热并不代表病情一定严重,低热或者暂时使用退烧药退热效果好也有可能有严重细菌感染的风险。有研究表明不足6月龄大者体温超过39℃时预示严重疾病的价值更高,不足3月龄大者更为显著。提示年龄越小可能这种预测意义更大(后面评估病情表会有参考)
发热时如何处理
当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急性发热时,要控制好自己的紧张感,第一时间给孩子最恰当的处理。首先,测量孩子的体温,记录发热时间,初步判断孩子的发热情况。如确定低热,需要观察孩子的面貌状况,精神状态,能吃能喝能玩,精神十足,说明孩子的病情可能不严重,保持家里空气流通,解开孩子衣服,补充适量的水加快新陈代谢。当然如果在低热时孩子已经出现头痛,四肢无力,情绪低落,精神差等表现时,尽管体温没到38.5℃,仍考虑使用退烧药。 一旦孩子的体温超过38.5℃,为避免长时间高温对孩子的脏器和酶活性的影响,此时需要药物进行降温处理。
关于物理降温
作为药物降温的辅助手段,温水擦浴物理降温退热效果有限且短暂。前几年物理降温比较推荐,但是目前关于5岁以下儿童是否推荐使用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存在争议。使用温水擦浴全身虽然可以短暂降低体表温度,但同时增加了患儿寒颤、皮肤起鸡皮疙瘩等不适感,甚至引起患儿哭闹。不推荐使用温水擦浴退热,更不推荐冰水或乙醇擦浴方法退热。很多家长急了该怎么办,如果实在很着急,在小儿配合的情况下用温水毛巾擦擦额头、颈部或膝盖小腿吧。同样,退热贴也一直存在争议。
发热时药物选择
WHO和国内的指南推荐儿童可选择的退烧药只有两种,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
两种退烧药的比较
两种药物的安全性相对较高,推荐剂量下均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仅有胃肠道不适,大量出汗,皮疹等常见不良反应。从现有报道总体上来看,提示布洛芬在退热效果上与对乙酰氨基酚相似。
能否交替或联合使用
如何评估患儿状况?
伴随发热的不适症状主要有头痛、咽喉痛、肌肉酸痛等,而小儿又没有足够的语言交流能力将这些症状完全描述出来。我们的家长们如何初步判断呢?为了更好的评估患儿的症状,我们查阅文献,借鉴Wong-Baker 面部表情疼痛量表作为评估儿童舒适度的指标,借鉴2013 NICE(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指南:《5岁以下儿童发热性疾病评估和初始管理》的红绿灯三色系统评估患儿严重疾病的风险。
发热只是一种表象,但是我们很多的家长把退热作为判断小孩病情的唯一标准,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医护人员需要诊断找到发热原因,并区分轻、中度或更严重的疾病。家长们则需要科学评估孩子们的身体状况,过早和(或)过多地使用退热剂不仅会增加药物副作用,甚至会影响疾病的诊断。
最后,小儿发热一直以来都是家长和儿科医护人员高度关注的一个症状。希望本文的分享对大家有帮助,提高儿童发热时合理用药水平,促进儿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