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大家拼的是命,战乱年代拼了命才能活下来;
40年前,大家拼的是脑子,贫穷年代拼了脑子才能活得好;
如今,大家拼出了好生活,却发现还有最需要拼的孩子;越来越多的父母会把自己的遗憾,投掷在孩子身上。他们会想方设法去打造自己的孩子。在这样的情况下,教育商机由此萌发,孩子们的人生变得越来越标准化!
一句“孩子就是你的未来”让家长们心甘情愿掏钱,让各种教育机构赚得满盆金钵。近年来,教育机构的发展更加具体化,兴趣班、专业科班、特长班、竞技班等等层出不穷,在昂贵的教育支出面前,家长们被吸干了血汗钱,孩子被折腾的疲惫不堪。
当这些教育机构把双手伸向刚刚会咿呀学语的幼童时,孩子的起跑线已经延长到胎教、早教。可是我们不妨冷静的想想,这些千元、万元的早教班真的值得用孩子最纯真无忧的年华进行交换吗?
当你费尽心力的把孩子送进那些早教班的时候,教育学、心理学、儿童学等领域的专家们却说,这是错误的做法。孩子的童年需要缤纷色彩,孩子的人生需要关怀!孩子的人生绝不能交付给早教机构就万事大吉!
家长们不妨回想一下这个场景:每天下班回家后的你,花了多长的时间陪伴盼你已久的孩子?孩子用童真的双眸看向你,说:“妈妈可以陪我玩一会”时,你的回应又是什么?
答案昭然若揭。然而很多妈妈会说,工作了一天身心俱疲,回到家里还有很多家务在等着,实在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陪孩子堆积木,陪她玩各种幼稚的小游戏;还有妈妈会说,我们又不是专家,陪伴孩子何谈专业性,还不如送去早教班,人家能收费那么高,也是有资本的,我们做家长的也轻松,两全其美呀。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埃里克森在生命周期理论中提到,婴儿期和幼儿期至关重要。0~2岁的婴儿需要解决信任问题。这个幼儿时期阶段的婴儿,对母亲有很强的依恋需求。如果父母不能给孩子创造足够的信任环境,就很容易导致婴儿缺乏安全感,这种缺乏安全感的状态也极其容易伴随人的一生。而2~4岁的幼儿,正是主动性、探索性发展的黄金阶段。此时的幼童会比较好动,善于发问,如果幼童的主动探究得到了父母的鼓励和引导,那么幼童的主动性、责任感、创造力将很容易得到培养,而这些都是将伴随人、影响人一生的良好品质。反之,处在这个时期的幼童极其敏感,如果他们的主动得不到父母的回应,就很容易导致幼童丧失自信心,缺乏探索拼搏的创造力。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缘分就是那短短几载,错过了就永远追不回来。如果在这个阶段,父母发挥了良好的作用,那么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家庭都将是受益终生!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如果父母角色缺位,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也会是终生的。而那些企图用早教班代替自己角色的家长,更是极其不负责任。
这个世界上最温暖的告白是:你陪我蹒跚学步慢慢长大,我陪你夕阳西下安享年华。但是扪心自问,又有多少家长做到了陪孩子长大呢。纵然生活压力大是事实,可是当你拿起手机一晃一个周末,却忽略了一旁孩子的渴求的时候,这又作何解释呢?很多家长应该承认的是,在陪伴孩子这件事上,你的确是失职的。
也有家长说,一有时间就会陪在孩子身边。可是你所谓的陪伴,是否真的带给了孩子良好的体验呢?
我的一位堂哥,每到周末就和嫂子约好哪里也不去,就在家里陪孩子。一次我去拜访的时候,发现一家三口正“其乐融融的”各玩手机,3岁的宝宝手里正捧着iPad看得津津有味。而孩子问道:“妈妈,我想一会和动画片里的小朋友一样,和爸爸妈妈一起捏橡皮泥可以吗?”堂嫂的恢复让我很是无奈,她说:“宝宝乖乖看动画,橡皮泥不好玩。”
说起来他们也付出了时间,可孩子需要的是这样的“电子化”的陪伴吗?这样随便找一个人都可以完成的事情,又从何体现了为人父母的独一无二呢?
而我另外一位堂姐,她在一家省人民医院上班。夜班是常有的事,每日回到家眼底都是疲倦。但是无论多累,她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和孩子打招呼,并问宝宝,告诉妈妈今天你又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呀?然后耐心的回答宝宝的问题,遇到自己也不知晓的便会很真诚的告诉宝宝,然后在群里、在网上各种咨询。每当宝宝拿着玩具要她陪着玩的时候,哪怕双眼都睁不开她也不会拒绝。她让我看到了,一个母亲对自己孩子最大的诚意!
而堂哥和堂姐的孩子之间的差别也是相当明显,每次家庭聚会,堂哥的孩子全程抱着iPad,他的世界只剩下了那小小的屏幕。而堂姐的孩子彬彬有礼,说话头头是道。堂姐还说,有天晚上她起床上厕所的时候,发现宝宝居然在帮爸爸盖被子,第二天问起时,宝宝说:不盖被子会着凉的,爸爸妈妈不是也每天帮我盖被子吗?
我想,上天是公平的,付出了多少就会收获多少,我也相信,未来堂姐的孩子,也一定会如他所期,长成翩翩少年。
孩子需要陪伴,是因为在那个阶段当父母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时,会有助于孩子的能力得到启发。尤其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都会得到发展。更重要的是,亲子之间的良性互动有助于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的形成。而孩子的安全感也会在这个时候得到充分的巩固和发展,这对于孩子形成稳定情绪、完善人格等都是百利无一害的。
陪伴不是空间范围的相处,而是情绪情感各方面的互动和交流。作为父母,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其一,陪伴的态度是关键。很多父母认为陪伴孩子的就是一台手机、一部动画,保证孩子不受伤害就行,这种陪伴基本上毫无作用,反而会有负面效果。所以,在陪伴孩子的时候,要真诚不敷衍,孩子有着强烈的情绪感知和反应能力,如果父母的态度比较敷衍,会影响孩子的游戏体验,也会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其二,重视引导式的陪伴方式。许多父母控制欲强烈,在陪伴孩子游戏的过程中喜欢指手画脚,随意干预孩子的想法和行为。这种缺乏引导的陪伴,会阻碍孩子探索求知能力的发展,也极易造成孩子缺乏自信、依赖心强的心理问题。
其三,注意及时对孩子做情感反馈。在亲子互动过程中,父母的正面的、积极的情感反馈会强化孩子的正面行为。发现孩子完成了一个小创造、小突破的时候,家长一定不要吝啬说一句:“你真棒”。同时,家长也要学会松弛有度,不要过分干涉孩子所做出的选择。
我曾是天上的天使,因为在人海中看到你的温柔和善良,就来到人间,选你做我的妈妈!这是一个孩子写给母亲的情话,母子亲人一场都是修来的缘分,切莫要失去了方知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