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里,随处可见带着孩子扎堆聊天的家长,也经常听到一些家长炫耀自家宝贝又长了何等本事,一位奶奶说:“我家孙女可聪明了,刚2岁,就能从1数到30!”别说,小姑娘话说的还不是很清楚,可是奶奶起了个头就一口气数了下去,虽然最后只数到20几就断了,可我在一旁听了还是不免有些心虚。
记得我家哥哥都4岁多了背数从1到10还丢4忘6呢,我都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启蒙晚了呢?但是,又好奇那么小的孩子真的明白数的概念吗?正好孩子想吃零食,就看奶奶拿出一袋小饼干,跟孩子说:“宝宝只能拿3块儿。”结果小姑娘直接抓了一把,五六块吧,奶奶哭笑不得问孩子:“宝宝你拿的是几块儿饼干呀?”小女孩摊开手看了看说:“3块儿!”
其实这种实例几乎在孩子扎堆的地方天天见,大人们尤其是老人们经常觉得会数数了就是孩子聪明的一种表现,可实际上,我们不难看出这种数数准确地说是在背数,只是孩子跟着大人的机械性的重复,并没有真的建立数的概念,所以这种单纯的背数只能说明孩子的记忆力确实很不错,但是还看不出她的数学能力的好坏。
这也是我没有刻意从小去教孩子背数的原因,可能这才导致孩子4岁了一旦脱离实物单纯的背数就会丢4忘6,但是如果让他去点数某种东西的数量,比如水果、玩具,他又都可以点数的很准确,其实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数学启蒙都是在游戏中不知不觉进行的。
1,捡拾游戏。一种是体积大一点的比如乒乓球或者积木块,扔在地上,让孩子拎着小桶去捡回来,然后再一个一个捡到另一只小桶,但是每次只能拿一个球,孩子每捡一个球家长就在旁边带着数1个球,两个球,3个球……而不是简单的1、2、3……另一种玩法是选择小一点的比如小馒头饼干、圣女果、草莓、樱桃、动物饼干、玻璃球……只要可以用拇指食指捏起来的都可以,同样是一个一个捏起从一个碗放到另一个碗里,一边捏家长带着孩子一边数。
这两个游戏都可以从孩子8、9个月就开始,初衷其实都是为了锻炼孩子手指精细动作和身体协调性的训练,像第一个游戏那样让孩子在地上爬行捡球,还可以锻炼孩子的爬行能力,同时通过寻找目标物锻炼孩子的视觉追踪能力和空间感。其次才是对数和量的概念的初步构建,让孩子从一开始就将数和实际物品联系起来,而不是简单的背数。
2,数字配对游戏。同样是关于数字的游戏,这个就适合稍微大点进入幼儿园的宝宝了。先要准备卡片,我家直接用的《巧虎》里的教具,有很多种,但基本上就是按照一定数量的图案,或者形状,找到相应的数字。孩子在配对的过程中通过点数图案的数量明确量与数的关系。
3,钓鱼玩具。这类玩具有很多种,一种是钓鱼竿上的绳子另一端系着一个磁铁扣,然后在小鱼的身上或是嘴上也有一个磁铁扣或是小鱼被放置于一个旋转的转盘上,在装置的作用下鱼嘴时张时闭,钓鱼竿的鱼线上拴着一个挂钩,让挂钩落入鱼嘴中,鱼嘴闭合时将小鱼掉出。这个同样可以锻炼孩子的手腕控制能力,重要的是每钓上一只鱼就可以计数,有的玩具在鱼的身上本来就有数字,没有的也可以家长自制,可以先从计数开始和比大小开始,1+1=2,2+1=3……或是3>1,5>2,慢慢的过渡到按照小鱼身上的数字相加结果比多少。
不过,关于数学启蒙并不是只有数字计算,还有排列组合,还有量的实测、还有图形和空间、统计与概率、逻辑与推理。有人可能觉得一个小孩子你给他讲这些他会听的懂吗?其实只要用对方法,复杂的概念简单化,启蒙也很容易。
4,物品对比。很简单,按照大小、多少、长短、轻重等对比的不同,分别准备几组物品,让宝宝分辨,选对了可以有个小奖励。
5,串珠子游戏。就是按照珠子的颜色、形状、大小的不同进行排列组合来串珠子,从无序到有序,一方面锻炼了孩子的手指精细动作,一方面可以让孩子初步建立排列组合的概念。
6,超市收银的游戏。老大大概是在3岁左右的时候,开始热衷于和我玩买卖水果的游戏,小女儿受哥哥影响年龄更小些就加入到游戏中。起初我们完全是凭空想象的说买什么,孩子们虽然也是胡乱的说价钱,但是这对他们来说实际上是引入钱、金额的概念。慢慢的我会让他们尝试自己付款,从简单的整数一元、两元开始,比如一瓶水、一袋糖、一根冰棍。后来买了一个超市收银机的玩具,里面有玩具纸币和硬币,还有一些蔬菜物品的小模型,也可以选一些家里的其它任何物品玩具,然后在买卖的过程中让他们认识学习了元、角、分的区别和如何换算、找零,老大由此自己明白了小数点的概念,并且在上学后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十分轻松。
7,时间大法官游戏。
我们小时候都喜欢在手腕上画钟表,所以开始的时候我也只是在孩子手腕上画着玩,后来干脆教孩子自制钟表表盘。通过手工的过程让孩子认识时针、分针、秒针以及表盘。孩子对钟表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我们自创了一个叫做时间大法官的角色扮演的游戏,先约定好在每个时间做的相应的事情,也可以写画在表盘上。然后时间法官报时间,比如现在7点了,孩子们就说“我们该起床了”,然后假装穿衣服洗漱;时间法官说现在中午12点了,孩子们就回答,“我们该吃午饭了”,然后装作吃饭的样子……每次时间法官说到几点的时候就把钟表拨到相应的位置。可以轮换角色扮演,孩子都比较想做时间法官,但是前提是时间法官必须认识钟表的时间,如果时间和指针的位置不一致就要轮换,玩上一段时间,孩子慢慢也就认识时间了,孩子总是在游戏中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所以并不觉得很难。
磁力棒是在老大2岁的时候,孩子的奶奶买的,我当时比较担心磁力棒里的铁珠比较小,怕孩子误食,所以起初每次玩还有一点小紧张。陪孩子玩了几次,而且又试探了一下,发现我家孩子没有这方面的担忧,才放心让他玩,后来有老二后为了更安心一些又买了磁力片。这两种玩具对培养孩子的空间构成都大有帮助,可以很方便解构正方体、三棱体、三棱锥等几何体,磁力片会更简单一些。不过对学前的孩子,那些复杂的名词可以暂时不提或少提,只要让孩子玩就可以了。另外小朋友如果玩磁力棒,还是要多注意宝宝误食的问题。
对于孩子来说,好像天生对扑克牌就存着天赋,可能是因为孩子对于大凡这种卡片的东东都会喜欢。从最简单的认花色,到比大小,配对,再到大一点有了一定运算基础的就可以玩24点。可以先从最简单的玩法开始,就是看谁手里的牌点相加先到24点,其实这个点数也可以根据宝宝的运算能力制定,如果是上学的或者已经会简单乘除的孩子就可以进阶玩标准的24点游戏,就是每人抓4张牌,每张牌只能用一次,利用加减乘除运算,看谁最先算出24来,这对孩子的口算能力有很好的帮助。
另外,和游戏同样重要的还有大量关于数学启蒙的绘本也是很不错的选择,不过这次就不占篇幅赘言。老实说,我也不是很确定所谓的数学敏感期到底是几岁?而这个年龄又是根据什么计算而来的?我只知道每个孩子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儿子虽然在4岁多的时候背数依然还会磕绊,但是却自己玩铅笔明白了10以内的加减法,后来一年级的时候有一天用了4、5个小时的时间教会他三阶魔方6面的复原,这对很多成人都不容易,后来又有一天他自己用了一整天的时间自学学会了九连环的拆装,而我至今也没研究明白九连环的玩法。
当然,这些也并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只是觉得在孩子成长的初期,不要因为害怕“输在起跑线上”而一厢情愿的给孩子灌输知识,死记硬背,而忽略了孩子对数的概念的理解、知识的应用以及数学思维方式的培养。家长们只要多留心观察生活,善于利用手边的一切玩具、物品,充分发挥大脑的想象力,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锻炼,数学启蒙其实很简单,至于孩子会成长到什么程度,那就要看孩子自身的潜能,每个孩子都是插着翅膀的天使,他们的明天将飞向何处,飞得多高?是我们无法预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