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妈妈发现,宝宝一会看不到妈妈,就会很着急。其中一位妈妈说,有一次趁着宝宝在客厅玩,就去厨房忙了,宝宝叫了好几声“妈妈”,妈妈却因为没有听到而没有回应宝宝。最后宝宝哇哇大哭了起来,妈妈才知道原来他这么急着找她。
家长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孩子做出恰当的回应,这样可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反之,则可能会让一些孩子感到缺乏安全感,孩子可能也会随之减少对家长的呼应。那么,怎样的回应才是恰当的呢?
及时回应
对于宝宝的“呼叫”,只要家长听到了,就及时回应孩子。可以告诉孩子“妈妈在这里,妈妈在做饭噢!”或者“妈妈在厨房给宝宝冲奶粉呢”,让孩子知道你的方位以及你正在做什么,这样及时的回应可以让孩子放心,也会避免孩子因为找不到您而害怕。
避免指责或批评
当家长比较忙碌,或者心情不好时,孩子不停要求家长的回应往往会导致家长不耐烦,有时家长还会因此指责或批评孩子,这样的回应可能会挫伤孩子和您交流的积极性,也可能会让孩子以后变得并不喜欢与您沟通。家长不妨用和善的语气和孩子说明情况,比如“妈妈今天不太舒服,需要休息下,宝宝先和姥姥玩好不好?”,或者“妈妈今天好累,宝宝可不可以帮妈妈照顾好自己,自己先好好玩呢?”。
学会放手
有些宝宝可能想要给家长展示某些技能,所以才会“呼叫”家长。比如宝宝想要摆个积木,这时家长不需要给宝宝示范标准的玩法,不妨先看看孩子的展示,让孩子自由发挥,并用语言和神态鼓励孩子。如果宝宝邀请家长帮忙了,家长则可以帮忙。
引导孩子思考
有些宝宝则是因为想问家长问题而“呼叫”家长,这时家长不要因为孩子问的问题幼稚而嘲笑他,不妨使用开放式的语句和孩子交谈,引导孩子进行思考。比如孩子问“这是什么呀?”家长回答“这是香蕉”,孩子回应“哦 香蕉”,家长继续说“香蕉是一种水果,宝宝还知道其他水果吗?”……开放式的发问是和宝宝交谈的一种很好的引导方法,家长不妨一试。
回应孩子感受
有时孩子是因为受了委屈或者有其他情绪而“呼叫”家长的,这时家长可以首先回应孩子的感受,比如孩子和好朋友吵架了,很难受,所以来找家长。家长这时可以问问“宝贝,你来找妈妈,是想告诉我什么吗?”当孩子说出实情后,家长可以这样说“宝贝,你现在是不是觉得很难受呢?”接着让孩子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想法,或许不需要您的调节,孩子就会自己想出和好朋友重归于好的办法呢。
及时回应孩子,细心观察孩子的需求,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孩子会从与家长的交流中学会很多东西。这种交流无关说教,而是一种本能的学习,也是一种情感的释放。家长不妨在孩子“呼叫”您时,及时给予回应,让孩子感到自己受到重视,不断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