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孩子走丢的办法,都在这里了

作者:乐贝通童忆成长 06-29阅读:5245次

一个孩子的失踪

至少意味着一个家庭的破碎

对父母来说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就是突然和孩子活生生的分离

从此音讯全无

……

你能想象孩子在你旁边熟睡,也会被人贩子拐走吗?

你能想象如果人贩子团伙出动,就算你在孩子身边,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被抢走吗?

现在人贩子手段越来越高明……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有一万名儿童被拐卖。

不要以为你一直在孩子身边,你的孩子就安全了!

平时让孩子背出家长手机号、家长的名字、家庭住址,让孩子牢记这些信息。

在我国,有八成失踪儿童都是被拐卖,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比例。孩子由于年龄及生活阅历的限制,很容易轻信别人,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但是如果我们从小就教给孩子一些自救常识,关键时刻是可以保命的。

8招防拐全攻略

预防孩子走丢的办法,都在这里了

如何防止孩子被拐,家长们可以这样做:

● 平时让孩子背出家长手机号、家长的名字、家庭住址,让孩子牢记这些信息。

● 尽量叫孩子“户籍名”,这样可以让孩子记住自己的户籍名,一旦丢失,警方根据户籍信息会很快查到家长。

● 教会孩子识别穿制服的人员,一旦在商场、超市、公园走失,马上找到穿制服的人员。

● 给孩子佩戴家庭相关的信息物品,条件允许也可以带上定位手机。

● 最易丢宝宝的场所家长要留意,如节假日的广场、桥、汽车站、火车站等人流密集而且流动人口较多的场所。

● 教育孩子不与陌生人交谈,不要吃陌生人的任何东西,比如:糖、饮料……等等。

● 任何成人、亲属和朋友带你不想去的地方、触摸你或任何让你感到不舒服的事情,你都有权利坚定地说“不”。

● 教育孩子不要炫耀家庭富有,不要互相攀比。和其他小朋友或者同学聊天时,不要说“我家特别有钱”这类的话,这样容易让不怀好意的人盯上你的孩子。

● 外出时尽量给孩子穿鲜艳的衣服,以便于寻找。

9注意谨防孩子走丢

预防孩子走丢的办法,都在这里了

注意1:在任何一个公共场所如果有人上前搭讪,要引起高度重视。因为人贩子会夸孩子长得聪明漂亮,伸手要抱孩子,抱起孩子就跑;或故意引孩子离开家长的视线,趁家长和别人说话不注意,抱着孩子就跑。

注意2: 在你购物时,请一定要看好孩子。人贩子会以极快的速度,趁家长挑选商品的时候,抱起手推车中的孩子消失在人群中。

注意3:和孩子行走在马路上时,请尽量带着孩子靠里走,防止人贩子利用摩托车抢夺。

预防孩子走丢的办法,都在这里了

注意4:不要把孩子交给任何陌生人看管,包括自称老乡的人以及自称是某个家人或亲朋的朋友和同事。

注意5:确保家门随手关好,有时收个快递,转身忘记关家门,让人贩子有机可乘,入室盗孩子。

注意6: 在正规保姆介绍所聘请保姆,保留好保姆身份证复印件和清晰的近照,证实其家庭电话/地址/家人等信息。

注意7:在医院时人贩子有时装扮成医护人员,从产妇或其家人手中接过孩子很快消失,要留意。

注意8:孩子上学放学最好有家人接送,切莫让孩子独自回家。

注意9:网络发达的今天,家长尽量不要把孩子的照片和所在幼儿园、学校的相关信息公开在微信朋友圈、微博、QQ空间上。避免不法之徒下载洗印后冒充亲人从学校、幼儿园等地方拐走孩子。

预防孩子走丢的办法,都在这里了

看国外如何立法约束家长防范孩子失踪

● 美国:8点后不能把孩子独自留在家

法律禁止家长把监护小孩子的责任推给未成年的大孩子,而且很多州都有明确规定晚上8点以后不能把孩子独自留在家里。宾州有一对夫妻出于个人信仰的原因,带着他们的5个孩子离群索居,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孩子们没有出生证,从未上过学,也从来没到医院看过病。被人举报后,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被判监禁两年。

● 澳大利亚:婴幼儿不许单独留在无人汽车内

澳大利亚交规规定,婴幼儿不允许单独留在无人的汽车内。家长也会自觉将车锁换成安全锁,并且汽车销售商免收服务费。

● 加拿大:0-9岁孩子不能独自留在家

以安大略省为例,0-9岁孩子不能独自留在家;10-12岁孩子要看具体情况和孩子成熟程度,并在做好一切安全准备前提下,可以独处1-2个小时;13-14岁孩子,在其具备安全意识并做好安全准备前提下,可以独处于家2-5小时;15-16岁孩子,可以独自留在家整天,但家长必须随时准备好电话联络,以防紧急事件发生。

● 德国:父母陪同方可外出

德国法律规定,家长对未成年人有监管和照顾的义务,细节上如何执行,得按照孩子的年龄、身体、性格和心智来决定。德国法律规定,不得把12岁以下的孩子单独留在家中。但是针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格的孩子,也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 北美:12岁以下幼儿不得独处

平时在商店、公园、学校以及其他公共场所,如果父母离开幼儿数十步以外,一旦有人看见是肯定会发话警告的。

写在最后:

愿所有失踪及被拐卖儿童早日与家人团圆。请家长们在生活中千万不要粗心大意,关注孩子们的安全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