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合的撒泼打滚,对于孩子来说只是一种解内心不满情绪的发泄方式,他在用哭声引起父母或者旁人的关注。孩子越是这样,我们大人越是要冷静。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总是家长最头疼的。古话说,棍棒底下出孝子。或者说不打不成器。可是现代教育是奉行和孩子交流,不要动用武力。但是,有些家长发现,不打不行,不打不听话
不要因为面子而打孩子
家长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别因面子问题对孩子进行打骂;如果是和小朋友起了争执,那就让放手孩子自己去宣泄情绪,解决问题。
教孩子礼貌地转移注意力
面对自己搞不定的孩子,告诉孩子立即走开,这不是逃避,而是另一种自我保护。与其被人家孩子打得稀里哗啦,不然转身去玩别的项目。
鼓励孩子自己解决
平时生活中,多给孩子独立完成某件事的权利,不管孩子完成的怎么样,那都是孩子自己的成果。父母给予适当地肯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
妈妈总是把“不行”挂在嘴边,会磨灭孩子的主观意愿,加重孩子的耍赖倾向。但如果是绝对不能满足的要求,孩子开始耍赖的时候要尽量安抚,如果反复纠缠,妈妈必须表现出断然拒绝的态度。没有哪个孩子一出生就是混世魔王,也没有哪个孩子一下子就有“公主病”。
带着情绪的教育最无用,吼骂孩子白费
很多妈妈都表示,吼孩子主要是孩子不听话,但除了吼,找不到更有效的教育方式。
其实,当父母怒吼时,孩子的内心是充满恐惧的,有的孩子会用手捂住耳朵躲避,有的孩子用哭来保护自己,这时人天生的心理保护机制会让孩子进行自我保护,他会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如何逃过一劫,那么父母的吼叫式教育就白费口舌了。
经常骂、大声骂,越骂越听不见
人的大脑有个特性,对习惯性的东西常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比如,当父母第一次大声责骂时,孩子可能被吓哭乖乖听话,但是次数多后,他就习惯了,每次被骂的时候注意力都是游离的,他根本没有在听,吼叫威胁的次数多了,也就没有效了,而且长时间的吼骂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和人际交往。
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要自己该履行的使命,走完自己该走的路,他们不需要父母的一手包办,也没有必要接受父母画好的那个圈,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只需在充足的爱的陪伴下给予正向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