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医生妈妈怎么为宝宝“添加副食”。随着婴儿一天天长大,单纯乳类喂养已不能完全满足6月龄后婴儿的生长发育需求,婴儿须由单纯乳类的液体食物向固体食物逐渐转换,这个过程称为食物转换(旧称“辅食添加”)。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WHO)主张最佳年纪是6月龄(180天)。
婴儿食物转换的年纪与婴儿发育水平有关,应综合评价婴儿的表现,而不仅仅根据月龄。如:4—6月龄婴儿进食时间规律,夜奶已断,体重≧6.5—7.0kg,奶量≧800ml,提示消化功用较老练;婴儿吃饱后能将头转开或在饥饿时能把头转向乳头或食物,显示婴儿动作发育较老练。因此,我国《婴幼儿喂养主张》提出:食物引入的关键窗口期为4—6月龄,不能早于4月龄,也不宜迟于8月龄。
如何进行食物转换?
1、转换食物的顺序:6月龄转换第一阶段食物,应选择富含铁、易消化、不易导致过敏的食物,如:强化铁米粉、蛋黄、果泥、根茎类和瓜豆类蔬菜泥等;7—9月龄转换第二阶段食物,如:稠粥或面条、动物肝脏、各种肉类等,直至过渡到成人食物,乳量应维持800毫升/日。
2、转换方法:每种食物宜尝试10—15次,平均每天尝试2—3次,连续尝试5—7天至婴儿接受后再尝试另一种新食物。这种“单一食物引入”的方法有利于影响婴儿味觉发育,同时也有利于调查婴儿出现的食物不良反应,尤其是食物过敏。新食物应从1勺开始,逐渐加量,即:由少到多,由一种到多种。
3、食物质地的转换:食物质地应随婴儿年纪的增长而变化,以促进婴儿口腔发育。4—6月龄引入泥状食物,训练口腔协调动作和吞咽能力;7—9月龄引入末状食物,训练婴儿的咀嚼能力,添加食物的能量密度;10—12月龄引入碎状、丁块状、指状食物,1岁后可尝试与其他家庭成员相同类型的食物,定时、定点培养良好的进食行为和习惯。
4、进食技能培养婴儿4—6月龄时,应训练用勺子喂食;7—9月龄训练用杯子喝水、用手抓食,用手抓食既可添加婴儿进食兴趣,又有利于促进手眼协调和独立进食能力;10—12月龄后训练自己用勺进食、用杯子喝奶,每日和成人同桌进餐1—2次,在此过程中,应给孩子满足的空间“玩饭”“抢餐具”,不要怕脏乱。
总之,及时正确地进行食物转换,有利于扩大婴儿味觉感受范围,促进吞咽咀嚼功用发育,为1岁后均衡膳食,防止挑食、偏食等不良进食行为的发生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