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来越不听话?那是因为你不会用这3个方法

作者:互联网 11-02阅读:2641次

如果您在育儿过程中有任何问题,可关注医知袋鼠(i1zdaishu),会有专业的医生为您解答。

今天是西方的万圣节,不过这股西洋风早已吹进了我们的各个幼儿园、早教培训机构,亮起的南瓜灯、硕大的黑蜘蛛、血腥的丧尸装扮、让人脊背发凉的幽灵音乐……

在这个举国“闹鬼”的日子里,袋鼠麻麻不想去说万圣节之类的话题,反而更想聊聊我们家长和孩子们心里住的那只“小怪兽”

孩子越来越不听话?那是因为你不会用这3个方法

前几天,袋鼠麻麻收到一条留言:

“我女儿最近脾气越来越大:妹妹拿了她的娃娃,她竟然把娃娃抢过来扔在地上,还动手打了妹妹,我还没说她几句,她就开始哭了,最后两个孩子哭作一团,我也很烦躁,但是我好像找不到什么有效的解决方式……”

这位妈妈遇到的事情不是个例,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下面这些话你一定听说过:

“你听妈妈跟你说,这是公共场合,你这么大声哭的话,会影响到别人的。”

“好了好了,宝宝你看那边有你最爱吃的披萨,你要吃哪种口味的呢?”

“别哭了,你烦不烦人啊?再哭妈妈不管你了啊!”

……

即使没有亲身经历过,我们也都见过这种场面。

孩子越来越不听话?那是因为你不会用这3个方法

在很多家长看来,发脾气的孩子就如同情绪失控的小怪兽,时刻挑战着大人的底线。而这些司空见惯的“止哭”方式,其实隐含着很多问题。情绪都是有导火线的,即使是新生儿,也不会在需求都得到妥善满足的情况下,无端哭泣。也许你会说,有的时候即使满足了孩子的要求,他也同样会哭得停不下来。但是你也许忽视了几个问题:

满足的态度是诚恳的吗?

我有没有表现出对孩子各种需求的嫌弃呢?

孩子是不是因为感受到了我的坏情绪才平复不了心情呢?

如果没有帮孩子梳理好让他情绪失控、泣不成声的前因后果,久而久之,就会把孩子扯向两个极端

一种会变得越来越害怕冲突。会“察言观色”,为了不受到别人的指摘,宁愿选择压抑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也要回避和别人的分歧,回避争议,逃避问题。

另一种则变成了遇到难题后没办法冷静下来分析解决,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只顾肆无忌惮把责任全部推卸给别人,不守规矩没有责任感的“熊孩子”。

孩子越来越不听话?那是因为你不会用这3个方法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我们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与小时候父母给我们怎样的教育方式密切相关。抚养教育孩子可谓是父母的再一次成长,观察孩子正在经历的,何尝不是童年的自己百思不得解的问题呢?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在习得了各项技能的同时,也习得了生气、愤怒、自卑、害怕、受挫等各种情绪,这些都是父母不可忽视的部分,是爸爸妈妈们需要学习的功课之一。教育的目的,比起知识的薪火相传,教会孩子更好的管理情绪,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恐怕是更重要的部分。

时值万圣节,是时候将孩子心中的“小怪兽”拉出来遛遛了!

孩子越来越不听话?那是因为你不会用这3个方法

1.梳理情绪的第一步:道歉

应该说道歉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但却可以让冒火的情绪瞬间降温。在和孩子僵持不下的时候,爸爸妈妈首先要平复自己的心情,认真地和孩子轻声道歉,建立平等的关系。当你放低姿态和孩子沟通时,孩子对大人的抵触情绪也会缓和。父母真诚的歉意,孩子一定能接收到,不仅不会有嫌弃或者庆幸抓到父母软肋的痛快,相反会从父母诚恳的态度中,受到宽宥的熏陶。

2. 找对情绪失控原因,解决问题

孩子情绪失控除了因为渴了、饿了、困了、身体不舒服等生理原因,大部分其实都来源于无知:没有经历过,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即使经历过,也没有学会怎么解决。可能你会说,孩子每次只要遇到某种情况就变得不可理喻,臣妾真的是做不到心平气和啊~但是,你能确定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时,已经帮孩子梳理好情绪并解决问题了吗?

下面这些话,看看你对孩子说没说过:

只要你不哭,我就抱抱你;(这是交换)

你再哭我就不喜欢你了,再也不理你了;(这是威胁)

只要你别哭了,什么都听你的……(这是妥协)

上面这三种回答显然都是在“无脑”状态下顺嘴一说的。千万不要小看这些话,如果你常常这么说,那么积淀下来的错误处理经验,会让孩子一直处在这种气急败坏的情绪怪圈里,无法自拔。其实这时,最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理解孩子,再帮孩子解决问题。

比如,你可以告诉孩子,下次你再想发脾气的时候,可以先闭上眼睛做个深呼吸,或者从1数到10等等。让孩子先放松下来,把注意力集中到需要解决的问题上,再和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

孩子越来越不听话?那是因为你不会用这3个方法

3. 角色模仿,感同身受

在对待孩子的情绪问题上,千万不要抱着哄好一次算一次的侥幸心理,平时就应该有针对性的培养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大部分宝宝在6个月~3岁之间,会对父母或者其他经常照顾自己的人产生强烈的依恋关系,这种情况通常会在2岁左右达到顶峰,表现出来就是在强烈的拥有感和失去感之间无缝切换

不过这也是每个宝宝走向“独立”的必经阶段。这段时期,如果父母对宝宝的生理需求和情绪需求都积极响应,那么宝宝就会认为自己所处的环境是安全可信赖的,乐于与人相处,充满自信。反之,孩子就会感到焦虑、无所适从,对世界和周围人物的认知都会倾向于拒绝,不愿意与人交往。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我们提倡尽可能满足孩子的情感诉求,但也要避免过度呵护孩子,比如孩子指什么,你马上就对孩子的需求做出应答,那么久而久之孩子就懒得张嘴说话了,所以满足的“度”要拿捏得准

亚伯拉罕·林肯说过一句话,“生活并允许对方生活”。这句话,不仅适合作为成年人的人生信条,同样也适用于教育孩子。

孩子和大人一样,只是孩子更加敏感,在一些感性最容易崩溃的节点上,家长唯一要做的,就是堵住自己情绪的缺口,给孩子一个调整的时间,只要陪孩子一起平复心情,共同等待理性回归的时刻,就够了。

孩子越来越不听话?那是因为你不会用这3个方法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下次,试试在孩子内心的小怪兽失控的时候,多一些耐心,多一分同理心,用温和的爱浇灌孩子心里幼嫩的情绪管理种子,那么讲真:你离拥有一个从小情商在线、三观皆正的孩子,只有5分钟耐心的距离!

如果您在育儿过程中还有其他问题,可关注医知袋鼠微信公众号(i1zdaishu),点击菜单“专家预约-专家线上咨询”,会有专业的医生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