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伤人是一种教养,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是一种气场。
”
很多时候,我们似乎想都没想地就这样告诉孩子:“不能吵架喔、不能打人喔。什么事情都要好好说喔。”
这也许是大人们内心深处向往的乌托邦——一切都那么的理性简单。然而在现实生活里,这样的指导原则真的能保护孩子吗?真的能引导孩子守护自己相信的价值观吗?
01
曾经看过一个新闻:
一个叫小姚的孩子在英语培训班做游戏的时候,对着一个小男孩的头踢了两脚,老师没有及时阻止,正好被男孩的妈妈看到了。
据说,男孩已经不是第一次被小姚打了,这位妈妈也不止一次跟老师提过,但老师总觉得「小孩子之间打打闹闹很正常」,没当回事。
于是这一次,男孩的妈妈选择拉着他的手打向小姚,教育孩子「打回去」。
小姚的爸爸表示,孩子只是闹着玩,并没有恶意,指责这位妈妈为什么不跟大人沟通,要当众让孩子打回去呢?
这件事在网上引发热议,网友几乎一边倒地支持这位妈妈。
当众拉着孩子去打另一个孩子,这种做法确实有些不妥,但告诉孩子「必要的时候,学会保护自己」却没有错。
我们总是以为小孩子之间有点小摩擦、小冲突很正常,是他们独特的交往方式,也是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必然会经历的,家长没有必要过多地介入。
于是我们总是告诉孩子「打人是不对的」。
可对于那个受欺负的孩子,我们也应该告诉他:如果有人欺负你,大声地告诉他「不可以」,如果他还继续动手,那么披好你的铠甲,勇敢地「打回去」。
不要冷得冻伤别人,也不要暖得烫伤自己。
02
前几天,老公带俩娃去儿童游乐场玩,去卫生间离开了一会,回来时,女儿挂着泪,手臂满是伤痕,至少20处指甲挖痕,破皮,流血。
打她的孩子已离开现场,老公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也没有做任何处理带孩子回家。
对此,我非常恼火,恼火老公擅自离开,没看好孩子,也恼火他没调查询问情况就回家,当然,我更多的是心痛——哪个妈愿意自己的孩子被伤害这么严重?
问女儿发生什么事,女儿太小,不能表达不清晰,唯独哥哥当时在现场,并目击了一切。
我问哥哥:你知道妹妹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哥哥:一个弟弟打了妹妹。
我:你当时做了什么?
哥哥:我去跟小弟弟的奶奶投诉,说弟弟在打我妹妹。
我:为什么去投诉,而不是去拉开弟弟,或者打弟弟?
哥哥:弟弟比我小,如果我去打他,推他,他也会哭……
我有些生气,还是忍着耐心跟他说说。
我:她是你妹妹,你要做的是保护她,任何人打她的时候,你都不需再当乖孩子,你需要做的是推开他,保护妹妹。如果他打你,你就毫不留情地反击!
哥哥:可是打人不对,打人不是好孩子,不懂礼貌,如果打伤了,怎么办?
我:懂礼貌,讲道理,只对有礼貌讲道理的孩子。妈妈从不主张你去惹别人,骚扰别人,打别人,但是!如果有人惹你,攻击你,打你,你就可以反击对方。
这不是不懂礼貌,是保护自己,警告对方,他不可以被欺负你。你不需要害怕,如果你的反击对对方造成伤害,爸爸妈妈会去承担后果。
哥哥挂着泪,对妹妹被打也感到自责。
哥哥:我都告诉过小弟弟的奶奶了……
我继续说:投诉,告诉大人,报告老师,在别人正打你的时候,没有任何意义。你不需要退缩,你只需要通过反击去告诉打你或妹妹的人,他不可以惹你,也不可以伤害你的妹妹。事后,都可以由大人之间来处理。
关于孩子被打要不要还击,很多文章讨论过,我从来懒得看,也懒得参与讨论。因为我认为孩子一定会反击处理,这是天性。但这次,哥哥的反应,让我感到不满。
我当然知道哥哥并不应该承担妹妹被欺负的责任,只是他并不需要“太礼貌”,他完全可以制止别家孩子欺负妹妹,却因为“要礼貌”,“不能打人”“好孩子”的标签和规矩,当了怂包……
是的,当你教育孩子要礼貌,要乖的时候,或许正在扼杀了他的斗争、反抗的勇气。
03
不伤人是一种教养,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是一种气场。我们需要教养,更需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气场。
电影《美国狙击手》中,在男主角小的时候,看到弟弟被人欺负,毫不客气地选择了打回去。
父亲告诉他:
世界上的人可分为三类:羊、狼和牧羊犬。
有些人认为邪恶是不存在的,当邪恶降临时,他们不懂得保护自己,这些人属于羊。
然后,掠食者出现了,他们使用暴力,掠夺弱者,这些人是狼。
还有一类人,他们拥有强大的攻击力和保护羊群的天性,他们是稀有的、能和狼对抗的人,这类人是牧羊犬。
我们家里不需要羊。
如果你变成狼,我会揍扁你。
我希望你们是牧羊犬,保护好自己。
如果有人要打你,或者欺负你的弟弟,我允许你尽全力去解决它!
心理学家李雪在《当我遇见一个人》中写道:童年是经历各种自发体验的过程,既有温暖的支持理解,也有激烈的口角冲突,嬉笑怒骂构成童年百态。
冲突是生命历程中必然的体验之一,是孩子生命张力的体现,孩子会在冲突中学会调节情绪、表达自己,学会更好地与别人相处,与世界相处。
当然,“反击”也是有度的,这需要家长的适度引导,无需事事斤斤计较。
如果家长不在人际交往上斤斤计较,孩子自然学会豁达;如果家长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勇敢而得体地解决争端,孩子也能习得这方面的智慧。
同时,家长也要告诉孩子:懂得保护自己,也要保持善良。
正如电影《奇迹男孩》中的一句台词写道:如果要在正确和善良中做出选择,必须选择善良。
孩子,如果有人打你,请用自己的方式勇敢地回击,保护好自己,告诉自己也告诉对方:「我不是一个软弱的人」。
面对这个不完美的世界,愿你做一只「内心柔软而有原则、身披铠甲而有温度」的牧羊犬。
保护好自己,不进一寸,也不失一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