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早教的意义何在?家长在早教方面的2大误区

作者:麻辣生活 02-10阅读:499次

我们家孩子2岁多了,我们没有给他上过任何早教班。随着对孩子的不断了解,我们越来越觉得早教班的形式不适合他,他从来都不是一个按别人的安排和节奏做事的人,他从来只听从自己的意愿来行动。

对于这种“不听话”的孩子,上早教班可能真的是一种干扰。如果老师和父母不接纳他们的特点,可能甚至会带给他们困扰。而我觉得,按自己的节奏来自我发展,这是多么珍贵的品质,我们多么想尽可能久地、尽可能完整地保护路易的这种品质,多么不愿早早让它面临挑战。

有的家长可能会觉得,反正早晚都要上幼儿园、上学,早晚都要学会听从安排,不如提早准备,将来更容易适应。同样,很多家长觉得,孩子适应了蒙台梭利的环境,还能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环境,与其让孩子痛苦地适应,不如早早适应最终需要适应的环境。

我的体会正好相反。这种被动的适应不是真正的适应,其结果只是让孩子适应了某个特定的环境,不是孩子具有灵活的适应能力,却恰恰破坏了孩子适应环境的本能。而一个真正有适应能力的人,必定首先是一个自我充分发展起来的人,他明白自己是谁,明白自己要什么,懂得如何去自我满足,也懂得如何保护自己,这样的人才能真正适应充满变化的未来。

在孩子3岁以前,甚至6岁以前,能尽可能不被干扰地做自己,他们将来无论面临怎样的环境,经过一段正常的适应期,他们总能真正地平衡好自我和环境的关系,这是受用一身的能力。

我从来都不认为,小时候在蒙氏环境长大的孩子,将来就只能选择蒙氏幼儿园、国际学校、出国念大学,这样“死路一条”的规划是非常狭隘的。事实上,我给路易规划首选的幼儿园正是离家不到100米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公立园,因为真的很方便。我不追求“完美”的幼儿园,也不存在“完美”的幼儿园,家庭才是对孩子影响最深远的地方。

蒙氏的精髓更是体现于此,它解决的正是生活日常相关的适应性问题,让你能很好的适应环境,过好生活,做好自己,它很普世。

而对于文化、艺术、心灵这些更远离生活,却影响生命的深度的领域,蒙氏涉及不多,这可能跟蒙台梭利本人的背景有关,她的关注点或者侧重点不在这里。不过,蒙氏并没有排斥其他,语言能吸收,别的文化艺术也能吸收,这并不矛盾。蒙氏的精神胚胎理念提供了一个至今无人超越的框架,其他的什么华德福、奥尔夫、瑞吉欧等都可以作为内容来补充。

我们这两年观察到,路易是如何锻炼自己的运动能力,如何磨练自己“笨拙”的小手,如何认知生活中的事物,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绪,如何探索尝试各种新玩法,如何从“落后”突然飞跃到“超前”。把这些观察到的细节串起来,像一幅壮丽的画卷展开于眼前,我们看到精神胚胎是如何发挥着作用,我们看到一个孩子是如何对自己的成长负责的。

当然,不是说参加早教班就是万万不能的,千万别极端理解我的意思。家长如果能审视自己的心态,并观察孩子的状态,把孩子的状态放在优先于自己心态的位置,选择适合孩子的亲子活动,那么无论是上早教班还是进行其他活动,都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更不是说对于孩子的成长,家长什么都不能做、什么都不用管。孩子给了我们脱胎换骨的成长机会,家长需要花很多精力来学习如何成为合格的父母,包括我自己仍然在学习实践中。家长还需要观察孩子的需求,提供环境并帮助孩子,而提供什么程度的帮助最合适,是一门需要细细品味的艺术。

最最重要的,也是每个父母本能就会的,是维护和孩子的亲密关系,言行一致地表达你的爱,确保孩子接收到并理解了你的爱。什么东西错过了都有机会弥补,家长做得不够完美也可以不断改进,常被干扰打断、没有更好地自我发展也不是天大的问题,而早期没有感觉到父母的爱(父母爱孩子并不等于孩子感觉到了爱),缺失的安全感,一辈子都无法弥补。

分析一下家长在早教方面的误区,以及给孩子上早教班的各种心态。

早教的误区(写于路易2个月)

误区一:早教是教孩子各种知识、培养各项技能、不输在起跑线上。

早教不是教孩子,而是家长自己学习如何当父母。孩子就像一棵小树苗,只要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不限制他的生长,不做他成长路上的绊脚石,他自然就会向着阳光茁壮成长。让孩子做主角,父母做好配角,现在的很多父母,给孩子的不是太少,而是太多。

在还理解不了的时候去灌输背诵百科全书知识是没有意义的,关键是孩子保持天生的好奇心,并享受终生学习的乐趣,孩子会在有兴趣、想探索或需要某些知识的时候自己去学习、探索。父母做的是创造环境、提供资源、耐心陪伴。

超前培养早晚都能学会的5大技能也是没有必要的,即使孩子某项技能暂时落后,也不意味着永远的落后或缺失。孩子是随性的,且潜力很大,说不定哪天一个飞跃就又超前了,时时刻刻都保持全面均衡发展是没必要的。对孩子永远不要轻易下结论,什么擅长什么不擅长。父母做的是默默观察、适当引导。

(PS:路易3个多月还不会抬头,后来有一天他突然会翻身了,从仰面翻成俯面,结果头抬不起来,在那狗啃泥狼狈求助。这点困难显然挡不住路易练习翻身的动力,经过一天的刻苦训练,小路易不仅翻身熟练,也终于会抬头了,这样就不必依赖我们的解救。他不仅能抬头,还能用手撑着使腹部以上都抬起来,脸朝天看着我们。可见,人家根本不是没有力气抬头,只是没有需求,没有关注这件事罢了。)

误区二:早教等于早教班。

首先早教并不是一门科学,是否有用且无害是有争议的。早教班则更是商业运作,即使需要早教,也不等于需要早教班,如同不是非要去英孚才能学好英语,不是非要吃安利才能身体健康。

有的家长把上早教班当做是家长的任务,怕不上对不起孩子。这实际上是一种推卸责任,把本该是家长应当担负起的责任,简单粗暴地推给了早教班,以获得自己心理上的心安理得,这是一种本末倒置。也不是说早教班就一定不能去,如果孩子适应得好,家长也学习到一些适合的方法,也是不错的选择。关键是不要本末倒置,家长是对孩子负责的人,早教班只是个可选的辅助。

有的家长也不指望孩子能学到啥,只是希望孩子不落后于人,以免被别人鄙视,或看别人都会自己不会而自卑。这里的关键在于引导孩子如何处理被鄙视、自卑,而不是让孩子永远体会不到被鄙视、自卑的感受。别人要鄙视你是你控制不了的,就算你比周围人强又如何,要开阔眼界,看看古今中外的牛人是怎么做的。自卑也可以转化成学习的动力,何况自己比过去的自己有进步就好了。

还有的家长干脆说,反正我正好有时间,参加一下也没啥坏处。问题是,确实可能是有坏处的。在安排好的时间、做着安排好的活动,有可能是对宝宝的干扰。关键的是在孩子适合的时机(孩子发出信号并主导),家长配合参与的自然而然的亲子互动。举个例子,“多和宝宝说话”,不是指你家长有空的时候拼命对着宝宝说,而是观察宝宝的状态和信号,在宝宝主导的对话中,配合应答宝宝。

还有的家长担心孩子的天赋被埋没。早教班并不能培养出天赋,也不能挖掘出天赋,更可能阻碍孩子天赋的是家长的忽略和干涉。关键是家长的自我学习和成长,给予孩子需要的关注、适当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