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找到了,她等了50年|越是过年越不能心大!

作者:萌芽研究所BUD 02-13阅读:1985次

“他不回家,我不敢死! ”

丢失孩子的母亲如是说。

说出这话的是一位86岁的老人,她在50年前弄丢了孩子。

1968年,她带着二儿子、9个月的三儿子一起坐火车,一个小姑娘一直在旁边热心的帮忙。

后来老二要上厕所,小姑娘就提出主动帮着抱老三。

然后就是长达半世纪寻找、等待,她“每天每夜地想,每天每夜地哭……”

4年前老伴去世了,但她不敢走,因为孩子是“我搞掉的”。

(视频约长7分钟 建议WiFi环境下看)

老人最后通过全国公安打拐DNA数据库找到了丢失的儿子。

50年啊,人生有几个50年?

被拐走的孩子再回家时,人已半百;

而丢失孩子的父母,父亲离世前一直抱着遗憾;

母亲呢?

视频里有个镜头,等待见孩子的她坐在小院里,倚着门,一直张望。

报道是皆大欢喜的大团圆,我却看得泪流满面。

孩子走丢、被拐大约是所有父母最不忍、不敢去想的意外,是连提都不想的“如果

本来马上过年了,跟大家聊这个话题显得太严肃,但最近连续看到很“惊悚”新闻↓

“春运前5天,湖南18个高铁站发生20余起儿童走失的情况”

“春运、寒假客流量叠加 虹桥火车站每日走失儿童报警数近20起”

走失孩子数量让人触目惊心;孩子走丢的原因,也让人目瞪口呆

3岁小孩父亲下车比较匆忙,携带行李比较多,只顾着拿行李,把小孩落在车上了。

5岁小孩奶奶过安检的时候,只注意行李去了,小孩跑得比较快,就和家人走散了。

9岁小女孩因为下错车和家人走散。

还有两个看起来七八岁小男孩是因为妈妈独自去购物,半个小时没回来,孩子们自己去找,然后在虹桥火车站迷路了。

还有一位家长因为拿了三件大行李,没办法拉孩子的手,就自己在前面走,孩子在后面跟着。结果一转头,就发现孩子找不着了。

……

说实话,我理解每个人带孩子出门各种情况;但真得很惊讶有些父母会真得这样心大,什么再重要,能比得过孩子呢

我觉得不再反复跟大家说这个话题,会没法安心过年。

要知道人贩子过年不放假的↓

要知道骗子的花招也是在不断翻新的↓

  • 比如伪装成送外卖的骗小孩子去车上拿饮料;
  • 伪装成制服工作人员(如保安、护士)哄骗走孩子的;
  • 有骗子拿着孩子和家人的照片,装作很焦急跑到幼儿园说:孩子家人出车祸了,自己是亲戚赶着接孩子去见亲人最后一面,幸好幼儿园工作人员谨慎和家人核对才没有上当。
  • 甚至人贩子团伙会猖獗到抢走或骗走孩子,再倒打一耙的。

刘涛在电视剧《下一站婚姻》里有一个类似桥段。

刘涛扮演的角色带着孩子坐火车,满脸疲倦,提示开始检票上车了,她拿起行李,旁边“热心大妈”帮忙抱起她的孩子。

“还带着孩子,我帮你抱吧。”

“不用,不用。”

“没事,一趟车嘛,我东西很少的。”

“那麻烦你了,他挺沉的。”

于是,她在前面走,大妈在后面抱着孩子在后面走,俩人还很融洽的交流,“我在家也天天抱孙子。”

可是等她进闸口再一回头,孩子不见了。

她慌张追出去、好容易看到人贩子抱着孩子背影,大喊着“把孩子还给我”,却冲出来一个男人和她撕打在一起,还骂道“有你这样当妈的吗?”“想带着孩子去找野男人。”

坏人演得太真了,人群都在围观。

她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被塞进车里,带走了。

我每次看到这段视频都会觉得脊背发凉。虽然是电视里的剧情,但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而且现实中也发生过很多起。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曾说过很多父母会存在这样一种误区,认为“丢失孩子这种事离我们很远,只有在电视或报纸上看到。”

但现实并不是这样。而且,不管走失/被拐儿童的数据是多少,都不是父母可以心存侥幸的事。

我们当父母的日常小心谨慎之外,春节这样特殊的时刻就更不能大意了。

不管是在车站,还是带孩子去商场超市、游乐园,都是人多拥挤容易走失的“高危”场所。

防拐防走失,

应是每位父母刻在骨子里的紧张。

请务必记住这几点:

1

无论什么时候视线不能离开孩子

小宝宝建议背带“绑”在自己身上;如果孩子大了,可以借助一些防走失包、手环、手表辅助,确保孩子不能离开自己的视线。

如果是几个大人同行,一定要事先说好,由一个专人看着孩子,不然真的会有爸爸以为妈妈在看着孩子,妈妈以为爸爸在看着孩子,结果就是谁也没完全注意孩子。

那如果是大人独自带孩子就尽量少带行李吧,真的现在不管是邮寄还是现购买,都不会缺了用的。

请腾出来关键的双手、双眼顾好孩子。

2

一秒钟都不能分心

务必做到的是,只要带孩子就不能一心二用!

不要觉得玩手机一会儿没什么大不了,不要觉得走开几分钟没什么问题,因为真的像电影《亲爱的》说的:

有时只一瞬间没回头,

生命中的最重要就消失不见

3

拒绝陌生人的帮忙

即使我们对世界抱有最大的善意,也别把孩子交到陌生人手上。

更不要轻易把孩子交给看起来面善的人稍微“照顾”几分钟。前面提到的老人的孩子被拐走50年,骗子用的就是这一招。

4

万一孩子不见了,

及时报警,不用等24小时

如果是在商场、游乐园这类地点发现孩子走失,可以“十分四追”法——简单的说就是留一人原地等待,一人去报警,另外四个方向,每组两人去分头找孩子。

询问时要用具体描述性语言,不要用“一个大眼睛小孩,很可爱”这样模糊的描述,要描述性别、年龄、身高、当时穿什么衣服、及其他特征。

图 | 网络

5

谁都不想坏事发生,

我们仍需做好万全准备。

  • 如果孩子能简单地表达,请让孩子记住家人的联系方式,包括家长姓名、电话及家庭住址。这些信息按重要程度划分是:电话>家庭住址>家长姓名。
  • 如果孩子还不能自主表达,不妨在孩子的包里或衣服内侧制作简单的防走失卡片,写上孩子名字、出生年月、血型、家长联系方式,以备需要。

6

还要教给孩子走失时的应对策略

"不怕一万、只怕万一",所以父母仍然要给孩子应对策略,当孩子走失后,怎样才能第一时间能被找到。

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走失时,也有不同处理方式:

3岁以下:在孩子身上放好联络资讯和教会孩子基本信息和地址。

3-4岁:经常跟孩子说,看不到爸妈时要待在原地,但可以大声喊爸爸、妈妈和家人的名字。

5-6岁:以上步骤完成一段时间后,如果仍然没有看到家人时,孩子可以试着找带着孩子的妈妈或是穿着制服的人员求救。

7岁以上:已经可以教孩子使用手机或对讲机。同时也应该熟记家人的电话号码。

说起来,我发现关注萌芽研究所的家长们警惕性都挺高的。

就像前两天我们写过日本综艺节目《初遣》的文章里(戳蓝字回看),有妈妈一看到标题“松开孩子的手”,就留言提醒说,“这样是不是不安全?”

后来当然解开了“误会”,知道这只是真人秀节目效果,而且背后有严密的保护措施!

安全意识就是需要父母刻入骨子里的这种紧张,是最不能松的那根弦。

PS.我们之前已经发过多次与儿童被拐、走失相关的文章,有案例的警醒,有应对的办法,有发起的讨论……戳文末拓展链接可以看!

文 | 妍心

萌芽的话

有几次夜里做梦,突然惊醒,都是梦到孩子走丢了,竟然想把自己塞回梦里寻找。虽知是梦,却久久未能冷静下来,一摸枕巾,居然梦里泪湿了。

如果丢了孩子,天都要塌了,家何以为家。就像文章说的,根本不敢想“如果”。

所以,这几天见到地铁上返乡的一家大小,爸爸妈妈拎着大包小包急急忙忙出站,边走边回头喊那才4、5的孩子:“快!快跟上!”我真是条件反射地担心啊,在火车站,你们也会那么心大吗?

请谨记文章中说的安全注意事项,以及万一孩子走失的正确处理方法。

过年这几天,会有免费的陪玩小课推送,内容简单,易学易操作,之前这些小课有进行过小范围内测,收到了非常多的好建议。感恩。

这小课如果大家看了有什么意见反谴,都可以通过公号后台、我的个人微信号(mengyabud119)给我留言,你们每一条意见,我都会视若珍宝。

今天的留言也照例选3位送小礼物哦,中奖信息将于2月23日公布:)

本文版权归萌芽研究所BUD所有

转载合作请回复关键词 转载获取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