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孩子“逼着”讲绘本,试试这10个小技巧

作者:育儿团 02-24阅读:4698次

文 | lydia

来源:绘本学堂(huibenxuetang)

……

孩子们总是会善意地提醒我,每日必修课——讲绘本时间到了。

曾试过,已经晚上12点,尝试用商量的口吻跟姐弟俩商量,“已经很晚了,不如今晚不讲故事了,明天睡醒再讲好不好”;

得到的回应绝对是各种不依各种不愿,甚至还发脾气哭闹,你不得不努力撑开双眼皮拿出“头悬梁锥刺股”的毅力讲完一本,才能让大家安心入睡。

入睡前那刻心底里暗暗告诉自己,下次一定要早点讲故事。

曾试过,扁桃体发炎,声音已经嘶哑得完全辨不出男女,你不得不轻抚着喉咙尝试用着“迷人”的假音最起码讲完一本,只为那满脸的期待和不变的等待。

在我们家,每天不需要像赶鸭子似的把娃俩往床上赶,到点了该他们着急了,捧着绘本把我们叫唤,催着讲故事。

从每天像完成任务似的给孩子们讲绘本,到快乐地被孩子们“逼着”讲绘本,我们做了些什么呢?

分享10个我们家的小技巧给大家,让大家都一起快乐加入亲子共读吧!

1

创造一个有“喜感”和“仪式感”的开始

刚开始读绘本那段时间,家里碰巧常玩扮演老师和小朋友的游戏,有时候姐姐扮演老师,有时候妈妈扮演老师,我是他们的“lydia老师”。

我们仨约定,当我是妈妈的时候,我得叫他们小宝宝,当我是lydia老师的时候,我得叫他们为小朋友。那段时间lydia老师可吃香了。

我坐在床上准备就绪,他们还在玩得不亦乐乎。大嗓门一吆喝“讲故事啦,讲故事啦,lydia老师讲故事啦”,吆喝上两次,不一会儿功夫,他们就像小鸡找妈妈似的飞奔着扑上来,一左一右肩并着,马上就能进入状态。

“讲故事啦,讲故事啦,lydia老师讲故事啦”,就像是我们家吹响讲绘本的号角,号角一响,姐弟俩生怕错过什么宝贝似的赶紧凑热闹来了。

后来才发现,这无意中的小仪式非常奏效。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试试看,为你们家也创造一个更有“喜感”和“仪式感”的开始吧。

2

固定时间,营造睡前氛围

每晚我们家22:30固定是绘本时间,成了全家的自然习惯。周末的时候可能空闲时也讲上两三本,但这不影响每晚的睡前定时“科目”。

我身边也有全职妈妈可能一天分几个时段都会讲,没关系,根据实际情况养成固定的模式就好。

一家人轻轻靠坐在一起,呼吸着那一片温暖的缭绕,倾听着那一声声爱的轻吟低唱,让每一个绘本故事美美地在好梦中回味……

3

让目的性和功利性消失

有多少家长不是为了或这或那的目的给孩子们讲绘本的呢?

说不清也道不明,但可以肯定的是,愿意给孩子们讲绘本的家长们,都认同阅读的价值,认同知识的力量,他们也不仅只是嘴上说,还愿意去做,去付出时间陪伴,他们是勇于走在育儿探索前端的一群小伙伴。

哪怕如此,别因为“输在起跑线”的担忧,别自以为懂得了一些方法,就把大人们那一点小心思暴露无遗。

一次次引导孩子复述故事,一次次考考孩子的认字能力,一次次测试孩子的记忆跨度,长此以往,亲子阅读这条路上只会渐行渐远。

与其想在讲绘本这件事上培养孩子的各项能力,我更在意保持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

4

男女有别,绘本选择要均衡

家有二宝,男女有别,同时间点讲同一本绘本确实挺考验选择能力和讲述能力的。姐弟俩总有各自坚持的绘本,互不让步,谁都争第一,最终猜拳决胜负定优先。

姐弟俩对绘本慢慢体现出自己的意向,姐姐更喜欢可爱系、萌系、粉红系、公主系列、小女孩系列等等,而弟弟则更喜欢狼系列、恐龙系列、超人系列、怪兽系列、猛兽系列等等,为了避免讲的顺序常常需要裁决,我们在借阅或者购买绘本的时候尽量挑选均衡,贴近姐弟俩的爱好。

5

允许孩子分心,把握孩子兴趣点

讲绘本虽然只有短短15至30分钟,但爸妈一定要做好允许孩子分心的心理准备,特别是男孩子。

不必因为孩子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定时跳窜而焦虑或困惑,坐不住也是孩子的一种天性,特别是年纪较小的孩子。

当孩子表现分心的时候,一味的对孩子说“快点过来,要不然爸爸/妈妈下次不讲故事啦”“快点过来要不然不是乖宝宝啦”等等,请相信我这些招数不会奏效的。

试试用绘本故事中的有趣点把孩子吸引回来吧,前提是需要好好把握住你孩子的兴趣点。

我们家姐姐5岁多了,分心的情况较少,但弟弟倒是常常喜欢搞搞小动作,邀请他一起寻找小动物,数数小动物,他是最乐意的,屡试不爽。

6

角色代入演绎

绝大多数人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没有主持人的天赋,我们无法保证抑扬顿挫,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婉转柔情;

但我们可以饱含真情,可以不厌其烦,可以举手投足之间真实自如,可以时而发出各种动物的夸张叫声,可以时而手舞足蹈,可以时而挤眉弄眼表情帝。

试想想,当我们讲的时候已经角色代入,恐龙嗷呜叫,狼嚎,蹑手蹑脚,鬼鬼祟祟,目瞪口呆,打哈欠,打喷嚏,眉头深锁这些还需要逐字逐句解释吗?

7

回答问题,而不是提出问题

我不喜欢一边读绘本一边问孩子问题,爱问才是孩子的天性,而不是回答问题。

读的内容简单也好,复杂也罢,别追究孩子们是否都听懂了,量的积累到了一定程度,自然会有质的外露。

对家长来说,认真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而不是一味提出问题更重要。我不问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不问故事主人公做得对还是不对,不问记不记得这个字怎么念……

但一股脑的坚持讲下来,姐姐问:“黑熊懒洋洋的跟着妈妈走”是不是《喜羊羊与灰太狼》里面的懒羊羊;“王子倒在血泊中”什么是血泊?姐姐问:“什么是算计?”

让孩子在听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还是勉强的带着爸妈的问题去听?相信你会做出自己的选择。

8

专注画面,不专注文字

绘本的文字多与少,字句是否押韵,意境是否深远动人,大人与孩子阅历不同理解不同,我们不强求;

但我们会一起找寻,看看有哪些小动物居然在显眼的角落里差一点就没被发现;

我们会一起辨别,那些躲在草丛中几乎埋没在自然色里的逼真衬托;

我们会一起探讨,画得像不像?我们会不会学着画?

9

至少坚持读完一遍

孩子喜欢读几遍就读几遍

翻开才读两页可能孩子就不愿意继续听下去要换其他,我通常会坚快速读完一本再去换。因为丢下总是容易的,再去重拾就很难了。

绘本好不容易借或者购买回来,至少雁过留声发挥一点价值,读下去也才能知道孩子不喜欢的原因,为绘本挑选积累经验。

至于孩子喜欢听愿意听的,直接果断地快乐地启动单曲循环模式!

10

把绘本用起来,与日常生活粘连

把绘本用起来,与日常生活粘连,这恰恰是最重要的一点。

坚持读绘本后发现我们有“神秘暗语”了,只有我们才懂的秘密暗语,把我们团团笼罩在一层“亲密”的薄纱中,常爆发出一些莫名其妙的爆笑和难以理解的默契。

看完《哎呀,有情况》,弟弟家里发现小动物有如蟑螂壁虎飞蛾蚊虫之类的,总立马奔走相告“有情况,有情况”;

看完《蜗牛在雨天里跳舞》,雨后总会从树丛中抓来好多蜗牛,家里爬得到处都是,杯子边缘,甚至键盘上蜗牛都在跳舞,还常常收到姐弟俩送的蜗牛礼物;

看完《好高好高》,荡秋千时姐姐说:妈妈你看,我像青蛙小妹一样好高好高吧;

看完《老狼老狼 ,几点了》,只要说“老狼老狼几点了” 姐姐心领神会跑出厅里看钟点去了;

买菜的时候发现了一条菜虫,姐弟俩觉得是绘本《一寸虫》,边拿着虫子边拿着书,对比着…...

读绘本不仅仅只是睡前故事,也不仅仅只是30分钟的高质量陪伴,它其实也是生活的缩影,乐趣的汇集,更应该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粘连起来,形成良性循环。

想孩子快乐地“逼着”“吵着”“闹着”家长们讲绘本故事吗?试试这些小技巧吧!

文/ lydia,来源:绘本学堂(huibenxuetang)伴读10年的绘本爸爸,每天送你一条育儿秘笈。转载已获授权。

编辑:沐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