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来啦,我等你好久。
许多孩子已变得难以管束
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小孩在父母面前表现得肆意妄为。一些因为孩子不按时睡觉而无法得到充足睡眠,一些因为吝于分享,自我中心而无法交到朋友,一些则因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在杂货店里撒泼耍浑。
娇纵孩子溺爱孩子,满足他们的一切欲望,这和对孩子太过严苛一样,会导致孩子自我价值感知错位。你需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了。
这些做法为什么会有问题呢?
父母对孩子言听计从可能让孩子在生活中遇到很多问题。当孩子不能克制自己的冲动时,焦虑不安的他们可能会因此形成消极的自我感知,甚至对自己造成的后果产生负罪感。在家里表现得或者被当做小霸王一般对待的孩子不仅会让父母感到头疼,还会在学校生活中遇到困难,无法与同龄人相处,甚至错事学习社会生存技能的良机。
以下是一些孩子举止不端的原因。
行为逾矩以试探父母的容忍度;不愿直面挫折;渴求父母的关注;在父母面前表现出自己的不安;感觉受到不公平对待而产生报复性行为;对生活中遇到的很多事都感到愤怒或沮丧;为了缓解父母间的婚姻矛盾而刻意表现糟糕。
通过不好的行为分散父母对自身压力、焦虑感,低潮状态,冲突等不良情绪的注意力,让父母更关心孩子
找到温柔与严格的平衡点
家庭问题的研究人员发现,在健康的家庭环境里,关心爱护与严格管教互相平衡,最有利孩子的成长。缺少父母的关爱与温暖,孩子会感到孤独与愤懑,但缺少约束与管教,孩子则会变得肆意妄为。这个核心观点直到现在,甚至在将来也不会改变。
我们目标很简单,就是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感知,并教会他们关爱与尊重他人。想让孩子快乐与成功,就要教会他们尊重别人的需求,学会遵守规则与行为得体,懂得自我控制。同时我们也要给予他们爱与温暖,努力时给予鼓励,有独特爱好时给予支持,并让他们学会在能力范围内向家庭和社会做出贡献。
在父母管教孩子时,可能会陷入很多误区。其一是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年龄。例如,在婴儿时期,父母应当遵循亲密育儿法,尽可能多的陪伴孩子。
父母应当满足孩子在婴儿阶段的各种需求,但随着其年龄的增长,最好就不要再一直围着孩子转。孩子们要学着去接受挫折。养育孩子与纵容孩子之间存在天差地别,纵容孩子是为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而养育则是让孩子们做到他们力所能及的事,看似相近,实则相去甚远。
另一个误区则出现在父母对孩子心存内疚的时候。一个母亲在治疗时意识到她最近因为家庭遭遇不幸,对自己八岁的孩子马修疏于管教。夫妻二人离婚后不久,家里的房子因火灾烧毁。在家庭破裂和财产损失的现实下,马修心里抑郁难过却无人倾诉,因此出现了许多逾矩的行为。但在父母开始用心管教他后,马修的焦虑很快减退,这些行为也消失了。
做父母不同于做朋友
一些父母害怕和孩子产生矛盾,引起冲突。一些则认为同孩子做朋友十分重要。这一点经常发生在那些缺乏亲戚和朋友支持的父母身上。
在孩子的教育上,坚定意念很重要,父母不能完全依据孩子的喜好与支持与否进行教育。父母的情绪不能完全被孩子影响,如果孩子在父母面前表现的过于随性,那他可能缺乏足够的管教。
父母应当学着教会孩子社交技能与情绪管理,让他们学会面对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压力与挫折。另外,不要将孩子的任性当做负担,这是或许一种财富,只要父母用心,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以严厉却又不失亲和的方法行使父母的权威(或者失去后再次树立),孩子会变得乖巧可爱,更易于管教。这将是亲子双方都期盼的结果。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