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说“闲言碎语”和“造谣”的孩子可能不知道,“嘴碎”也是一种变相的暴力和欺凌。这种人,请离我的孩子远点↓↓↓↓↓
一个被同学欺凌的1年级男孩,受到了45位学长的保护
喜欢说“闲言碎语”和“造谣”的,远远不止那些闲来无事且情商负值的大人们,一个8、9岁的孩子也有可能会以此为“消遣”。
因为此时的他们对于语言的理解和组织能力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有些人更是想要通过这种方式对自己的“语言掌控力”的程度进行认证,并从中初尝“权利”和“受欢迎”的滋味。
这样的孩子无疑是有语言天赋和想象力的,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样的天赋也可以转身就成为一种“低龄语言暴力”,深深伤害身边无辜的人,损伤他们的自尊和自信,严重的还会导致他们丧失生活的勇气,引发恶果。
这些同学之间的互相起绰号、公开别人隐私、讽刺挖苦他人、嘲笑他人的生理缺陷等等,比起可以自我控制的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对话,可以互相监督的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往往更容易使人放松警惕。
当这些“低龄语言暴力”出现在“键盘侠”们普遍潜伏着的网络中时,也同样如此。
如何从源头上让孩子自行远离“低龄语言暴力”,并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和网络生活中去?其实有以下几个方法可以操作。
- 1 -
区别无害的语言和负面的语言
对待语言暴力,并不是完全限制孩子说话,恰恰相反,一天到晚说“废话”还会让我们感到快乐和放松。
聆听孩子们对于学校的絮絮叨叨,从中判别他们听到的到底是无害的絮叨(我今天坐在小张旁边,吃了一个苹果)还是负面的可能伤人的语句(小张这么胖还吃那么多)。
如果是后者,立刻纠正并教育,“如果别人在背后这么说你,你会有什么感觉?”
- 2 -
重申保护隐私的重要性
有些孩子可能会觉得,我说的就是一些事实啊,又不是胡编乱造的,我为什么不能说呢?
此时你可以重申隐私的重要性,并为某些特定话题做出规定。
离婚等家庭情况,这些话题是会令人觉得敏感;成绩差,总生病,这些话题是会令人觉得尴尬的,应该避免讨论,更不能妄加猜测,造成别人不必要的困扰。
- 3 -
不靠谣言也能交到好朋友
很多传播谣言的孩子将谣言与知名度,甚至是友谊划等号,他们觉得“掌握一些别人不知道的消息,能让自己更出名更受关注”。
但实际上这是一种恶性循环,今天在背后说了别人坏话的人,明天别人也会在背后说他,无限往复。
而健康的友谊则可以建立在更多有意思的事情上,比如:一起唱歌,一起参加运动,一起读一本书等。
- 4 -
阻止谣言的传播
谣言止于智者,也同样止于勇者。
制造谣言的孩子,总希望那些耳根子软的来帮忙传播,否则谣言可就没有市场了。
谁都不想做这样的棋子,当听到造谣者的话的时候,不妨这么回复“哦?真的么?我可是从来只听他说你的好话的”、“这和你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我想知道,老师如果听到你这么说,会怎么想?”。
我们常说原生家庭带给孩子的烙印,直到成年后都无法磨灭。
但如果当孩子真的面临“低龄语言暴力”,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网络中,其实很多时候真的要靠他们自己进行“主动防御”,家长并不能做到无时无刻的呵护。
不如现在就将这一招一式全部授予孩子们吧!
- END -
*本文为原创,欢迎转载。如需转载开白名单,请直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