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种下小树
守护生命,呵护自然
春的步伐慢慢走近
树芽儿钻出小脑袋
窥探春回大地
阳光洒在绿荫大道上
虫鸟窃窃私语
歌唱着大自然的美妙
周末大好时光
摒弃心中杂念,搁置手中琐事
带上孩子去林子里撒欢吧
生活的真谛
在于专注一切美好事物
接触大自然对孩子有什么特殊意义?
德国心理分析学家Alexander Mitscherlich说,"儿童需要玩伴,譬如动物、水、泥巴、树丛、空地。他也可以在没有上述元素的环境中成长。用毛绒玩具、地毯、柏油马路或天井来替代自然。这样的孩子也会长大,可大人们日后不要惊讶他们在学习某些社会基本原则时很吃力。”
神经生理学研究也表明,在自然中获得感官运动经验,对儿童的发展十分重要。
长时间的户外活动,已经被证明对孩子的平衡能力、身体协调性、触觉灵敏度和深度感知能力都非常有益。
经常接触大自然的孩子,也会更积极、阳光和自信。
让孩子们了解自然的奥妙,了解世界万物生生不息的联系,用自然教会孩子们自然。一个热爱自然的孩子,充满灵性,对城市的物欲有着自然的防御能力,他们懂得如何享受单纯的幸福。
森林是大自然的象征。芬兰就是一个典型的“森林之国”。这个国度拥有众多的森林与湖泊,但其天然资源却相当缺乏,在石油与稀土矿藏资源的短缺下,让芬兰人依赖森林也无法离开森林,尊重自然的观念已根深蒂固。
芬兰的孩子从小就在家庭教育中接受森林相关常识,跟随家人栽植蔬果、砌土种花、摘取莓果。他们的教育形式也多依赖于大自然。
所以,请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魔力。
让孩子们去摸,触摸树木草堆,体验生命的生机勃勃;让孩子们去听,倾听虫鸟风声,感悟声音的细腻曼妙;让孩子们去看,看见大好河山,感知世界的辽阔美丽......
在亲近自然时,引导孩子们自发思考,全面调动孩子的视、听、嗅、味、触觉,去感受、去认知,领悟自然的奥妙。
这是一次有趣的自然体验,更是一次丰富的亲子游记。
席慕容在《给孩子一些美的熏陶》中提到:“我们不是没有社区公园,可是,公园里有太多的铁栏杆、太多的水泥,除了地上铺满水泥以外,还用水泥做出各式各样的东西:水泥的亭子、水泥的柱子、水泥的假山、水泥的竹子,真正是“巧夺天工”。
这段话鲜活地讽刺了,大自然的替代品,对孩子们“感知美”的权利的剥夺。
大自然给了我们最好的礼物,给了孩子天然的学习成长环境。适时地回归大自然,带孩子们去听、去看、去感受、去触摸,让他们在探究大自然奥妙的同时,感受到生命的希望,生活的美好,同时得到全面的成长。
这便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神奇力量。
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你我共同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