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呐喊,你听到了吗?

作者:尹建莉父母学堂 03-14阅读:4279次

文︱尹建莉父母学堂辅导员 高玲

尹建莉老师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提到过,孩子的健康成长必须要得到充足的爱,即充分的自由,就像人类必须要有新鲜空气和干净的水一样。只要是正常的真爱,给得再多也不会让孩子变坏。正常情况下,孩子的自然表达一定是善和美的,这是天性。

真正的成长必然是自由选择的结果。任何形式上的爱的匮乏或剥夺,都会给孩子造成某种程度的心理创伤。

最近北大博士生与父母决裂在朋友圈成了热议,看过他的控诉信,我理解他,像一个傀儡一样被操控了这么多年,而父母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一如既往,忽略他的感受,导致他与父母的心越来越远,最终决裂。如果父母稍微有点意识,也不至于此。

生活中经常见到有些父母高高在上,不打不骂,温文尔雅的操控自己的孩子。他们都说,我非常尊重我的孩子,不对孩子发脾气,什么事都和孩子好好商量,可是感觉孩子越来越难懂,在家里说话越来越少。

和她们接触起来发现,家长确实是和孩子商量,不吼不叫,但是听着听着就变味了,温和商量的目的还是让孩子服从自己,还是想要控制孩子,让孩子听话,然后说,孩子认知不够,我们这是在引导孩子。仔细想想,感觉这是在控制这个炮弹上裹上糖衣而被隐形起来,被这些父母冠以对孩子的尊重而已。

最近碰到一个六岁多的小女孩,老是闷闷不乐,她的家庭氛围很好,父母恩爱,对孩子也极其上心,一有时间就陪孩子玩耍、阅读,可是孩子为什么会不开心呢?相处下来,我渐渐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妈妈感觉孩子吃得少了,一直在旁边温柔劝说,让孩子再多吃一些;感觉孩子情绪低落,在一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条件这么好,爸爸妈妈专心陪你,你应该开心;如果孩子选的玩具和家里已有的玩具类似会轻声细语地劝说孩子放下,因为选重了;孩子在路边捡一些有些脏的小玩意,温柔相告,有细菌,脏,要扔掉;家里的零食,温和而坚定的控制孩子吃;游戏电视也会给孩子设定时间,担心孩子眼睛近视;尤其是孩子玩的时候,妈妈也要指点一番,让孩子选择玩一些有意义的游戏,即便孩子喜欢其他游戏,可为了妈妈开心,还是会违心的玩妈妈认为好的。

孩子在家看似很自由,可以自己支配自己的时间,但是遇到孩子不想做的事情,而父母认为是好的,就会温柔劝说孩子去做。她的父母自我感觉很爱孩子,给孩子自由,不打不骂,对孩子温柔以待,但孩子呢?

她在家经常默不作声,独自发呆,因为她感觉不被父母理解,感受不到自由,感受到的只有不被信任,孩子的内心舒展不开,她当然不开心。这种温柔的控制好像被很多父母所推崇,它不像暴力对孩子身心造成显而易见的伤害,不会让小孩子察觉到父母可怕,专政。

而孩子都是天然爱着自己的父母,遇到这种温柔的隐形控制,他们大多会配合自己的父母,在外界看来,他们懂事乖巧,很让父母省心,父母也得意于自己的育儿很有成效,但是孩子从中感受到的是不被尊重,不被信任,长期如此,会怎样?

孩子在父母的糖衣炮弹中,逐渐丧失了自己的判断能力,越来越没有自己的主见,随着孩子越来越大,他们要么反抗父母,就像王猛一样,要么唯唯诺诺,很自卑,长期依靠父母,我想这是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不愿看到的。

这样的父母表面看起来温文尔雅,但是骨子里太强势了,孩子的大小事情都要干涉,美其名曰在引导孩子,想想看,一个连玩都不自由的孩子,她的内心无疑是无助的,不快乐的。

只是家长不自知,还津津乐道自己的孩子多么懂事,省心。这样的懂事,省心是孩子无条件的爱着自己的父母,而去配合讨好自己的父母的结果,是被要求,压抑的懂事,一个小小孩对父母有多失望,才会表现得处处乖巧懂事听话,因为只有这样才符合父母心目中的完美小孩。

无论父母对孩子有多柔情,如果心里不尊重孩子,老想着改造孩子,‌任何事情都要去指导孩子,没有把孩子放到平等地位,不管出于什么心态,都是对孩子的不信任,得不到父母的认可,孩子内心是惶恐不安的,没有安全感,跟父母也不会有亲密感。有多少父母不信任自己的孩子,举手看看,各种担心,睡觉晚了担心,玩电脑担心,穿衣吃饭都在担心,偏偏不担心自己过度的焦虑,管控会给孩子造成什么伤害。

我发现周围的人都是严重低估孩子的能力,夸张的高估孩子的道德,怕孩子做不好,不厌其烦的叮嘱,帮忙,孩子想要独立,想要自己做事情,父母又打着“我是为你好”的幌子来压制孩子……怕孩子没礼貌,训练小孩子也要彬彬有礼,问候别人,殊不知能力是在一次次自己动手实践中提高的,

道德也是在社会环境中慢慢习得的,如果想让孩子好,那么就少唠叨孩子,无条件的支持和信任孩子,同时自己做好道德榜样,孩子不会让我们失望的。

著名哲学家康德说过,自由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你想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这才是真正的自由。良好的亲子关系建立在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而自由是信任、尊重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没有自由,一切都是空谈!而温柔的控制更是摧毁自由的一把利剑,孩子把成长的能量用在与父母的对抗中,这样她怎么能更好的自我成长呢?

我们认为好的东西不一定就适合孩子,孩子感受不到它的好,父母和孩子之间没有链接,亲子关系不好,一切都没有意义。

温柔的强行塞给孩子一个她不需要的东西,并且说这是为她好,虽然孩子身体上不受伤害,但是孩子内心依然很痛苦,因为他不自由。控制,不管是严厉的还是温柔的,都是不信任孩子,都会让孩子迷失自我,压抑自己,孩子小时候意识不到,无条件地服从家长,但是她们与父母心的链接越来越远,越来越关闭自己的心门,如果父母还不自知的话,最后只有自食其果。

想想我们自己,我们都是从孩子长大,我们那时候希望父母怎样对待?人都一样,渴望自由,渴望信任,渴望被尊重,孩子感受到这些,才会激发他积极向上的内在驱动力,才会更好的成长,活出自我。

事实上只有孩子自己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什么是适合他们的,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与孩子真正的爱和自由,支持他们。

听到有妈妈说,无条件的爱和自由适合一出生的孩子,不适合在家长的管控下长大的孩子,否则会放任自流的。

记得尹老师在书中说过(不记得原话了),相信人性是积极向上向善的,你就会在任何时候都去信任孩子,给他爱和自由,让他健康的成长,而不是有附加条件,孩子怎么样,父母才去信任他,不管控他,关系不要颠倒,是父母的信任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好,这是真理,想想我们自己在做事情的时候,如果别人信任我们,我们会身心愉悦,特别积极地去做这件事,而不辜负别人的信任。孩子也是一样。

很多成年人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成长,等到孩子意识到问题,控诉的时候,他们又开始声泪俱下的博取同情,这样子女和父母的心始终不会连接起来,最为悲哀的是虽有血缘,实属路人。

其实人生短短数十载,别让自己活得太累,太辛苦,让自己开心快乐地生活不好吗?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当我们的焦点放在自己身上,爱自己,提升自己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一切都是那么和谐,孩子还是原来的孩子,他正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发展独一无二的自己,唯一变化的就是我们自己的认识提高了,生活也会越来越美好了~

尊重信任孩子,摘下父母高高在上的面具,把自己放到和孩子平等的位置,从当下,从小事,从细节做起,孩子的事情交给孩子自己管理决定,不去干涉孩子对事物的体验。体验即成长,孩子的认知是在一次次的体验中发展起来的。

作为父母,能做的就是无条件的爱他,支持他,陪伴他。孩子有的只是不成熟,在任何事情上,我们不干涉,做好孩子的善后工作,孩子需要帮助时给予必要的帮助,让她感受到妈妈的爱。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他一个拥抱,不要着急着把一些自己认为对的说教给孩子,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不是冷冰冰的大道理。任何时候,孩子想起父母来都是暖暖的爱意,而这美好的回忆终究会给孩子的生命争光添彩。

刚刚4岁的女儿,在面对爸爸要求她听话时,反抗说,我不听你的,爸爸问,那你听谁的,她回答,听我自己的,让我自己选择,这是孩子的原话。听自己的话,按照自己内心的想法去生活,活出真实的自我,这就是一个人最好的状态。

家里只要有一个人坚定无条件养育,爱和自由的信念,孩子就能发展出很好的自我~~想想十几年后,几十年后,我们希望孩子怎么待我们呢?答案不言自明。把一个精灵般的孩子带到这个世界,父母有责任去好好呵护他,尊重他,如果你的孩子能选择,他会选择什么样的人当父母?会是我们吗?比如王猛,“我不能选择出生,但我可以选择离开,各自安好”

李雪老师在《当我遇见一个人》里提到,父母的控制欲伸向哪里,孩子一生都将在那里体验到扭曲的痛苦。若父母把孩子的人生都活了,孩子活什么?现在外在的,隐形的控制在不知不觉的吞噬着孩子的幸福快乐,希望我们父母能意识到,把孩子当作成人一样,从内心真正的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孩子只有在真正的爱和自由的环境下才能迎来丰盛的人生。

作者介绍

高玲,一枚带着4岁娃读博的妈妈,为尹建莉父母学堂管理员,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闲暇之余,喜欢和家人游览祖国大好山河,最大的梦想是赏遍全球美景。深信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自由的孩子最自觉!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声版

戳此“阅读全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