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芊芊说过一个经历:
上幼儿园时,放在课桌里的书本、文具,常常无故「失踪」。她知道是谁拿走的,但她没有能力反抗。她说自己家比较穷,那些富裕家庭的孩子总欺负她。她试着告诉老师,但那个老师比较偏心,也没怎么管她。那些同学推搡她打她,老师也当看不见。
她也尝试告诉家长,但父母一直叫她忍着,谁让咱们家穷呢。
就这样过了 3 年压抑的幼儿园,直到上小学后情况才好转,但这个阴影却一直跟随着她。
1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对于芊芊的这段经历,辣麻麻无法感同身受。但不禁陷入沉思:为什么芊芊不反抗,而任由欺凌一直围绕着她。
了解了她的家庭后发现,父母的态度对孩子的成长有深远的影响。
芊芊的父母就一直不善拒绝和反抗,父母总说少一事不如多一事,谁让我们家穷呢,而这个观念也一直灌输在孩子身上。
于是,当遇到欺凌,芊芊想到的不是反抗,而是忍耐。
2
当孩子被打时
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应对?
首先,要及时安抚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感觉到父母一直支持关心他。
其次,要教导孩子应对这些情况。
如何应对,大致有四个观点:
- 警告对方
- 告知老师或者家长
- 避开这个人
- 打回去
辣麻麻曾问过很多家长,大多选择了4 ——打回去。
这也是辣麻麻以前坚持的观点。直到有一次女儿用玩具打了小侄子的头之后,发现不能简单地就让孩子打回去。
咨询过一位育儿专家,她说:引导孩子保护好自己是第一位,包括先警告对方、离开、还击、找人等。要针对情况,来灵活地应对,让孩子有更多的选择。不能简单机械地要求或指定孩子只选择一种方式。
对于专家的意见,我是比较支持的。所以现在日常生活中,先生会和孩子玩一些打闹的游戏,模拟一些可能发生的场景,让孩子学会应对。
- 当遇到欺负,2岁左右的孩子完全可以大声说不,或者大叫,及时向爸爸妈妈或老师求助。
- 3、4岁的孩子基本具备表达意愿的能力,可以回避对方的不恰当行为,并提出抗议。
- 5岁左右,孩子就应学会保护好自己的头、眼等重要部位,必要时可以采取恰当的自卫方式。
- 要教孩子远离粗野又不讲道理的人,更不要故意去刺激他们。
及时的安慰、正确的是非观,教会孩子用正确的方式保护好自己,这就是父母能做的,也是应该做的。
孩子玩闹是正常的行为,相信孩子会自己处理。作为父母,不过多干涉,但是在日常生活,也要教导孩子如何应对,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有句话我很欣赏:不欺负人是教养,不被欺负是气场。我们要给孩子温柔的内心,也要让孩子有保护自己的铠甲。
父母无法照顾孩子一生,要教导孩子学会保护好自己。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