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都羞于谈钱,尤其是朋友之间,在“金钱”上总是不好说到明处。例如跟朋友一起吃饭,最后总是双方要争抢着买单的场面,很少能愉悦的AA,因为大家普遍认为AA就是见外的表现,就是感情不铁的象征。
记得在大学期间,学校来了几名法国留学生,几个同学尽地主之仪请他们吃饭,但当他们知道自己被请之后很是惊讶,十分不解为什么我们要替他们买单,他们的那种惊讶也带来我们的困惑和尴尬,可能这就是东西方文化差异之处吧。
换成是亲戚之间,更是难以启齿,虽说亲兄弟明算账,可摆到桌面上,谈钱就是商感情啊!又有多少笔糊涂账,最后惹得人在心里默默咒骂。更有的人有种仇富的心态,为富的就一定不“仁”,有钱的就一定是贪赃枉法来路不明。
我们上辈父母很多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作知青,那些忆苦思甜的日子就算让他们说上三天三夜也会意犹未尽,所以对金钱的忧虑和渴望多多少少都会影响到我们这一代。有些时候,我们会毫无顾虑的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金钱的担忧,会因家里的开支问题在饭桌上吵架,肆无忌惮地宣扬金钱至上的价值观。
无论是对金钱避而不谈,还是仇富,甚至是金钱至上,日常生活中家长下意识的这些行为其实就是对孩子的一种教育。大人把这些情绪传递给孩子,导致孩子对钱的认识就会出现偏差。原本纯洁的孩子价值观不知不觉间被扭曲,这对孩子日后的成长贻害无穷,与孩子“谈钱“,的确是每一位父母无法避免的教育话题。那么,家长究竟该怎么和孩子正确的谈钱呢?
曾经有一个非常著名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反思:
一个孩子问家长:“爸爸,我们有钱吗?”
美国爸爸回答说:“我有,你没有,你想有钱要自己想办法挣。”
中国爸爸说:“我有的是钱,等你长大了,钱都是你的。”
我们教育孩子,不是为了让他背上沉重的家庭负担,仅是为了让他自食其力,撑起他自己的天空。
1#金钱是一种生存工具
要给孩子讲解什么是金钱,无可回避地就要讲到金钱的用处。我们的一举一动都离不开钱,出门乘车要钱、吃饭要钱,买衣服要钱,甚至买一张手纸也要钱。钱的第一要务就是满足生存的根本,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工具。
是不是钱少,就没有权利追求更多快乐,就可以在孩子面前反复地强调赚钱不易?当然不是,物质有多寡,但带来的快乐却无分别!把一碗热面条拿给一个快要饿死的人,和一碗燕窝拿给一个富翁,哪个幸福感更强烈?不用言语也能体会,那个穷人瞬间得到的幸福与快乐,更何况我们作为平常的人,还有把面条煮成炸酱面、牛肉汤面,或者做成凉拌面的花样与自由。因此,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教会孩子去正确地认识金钱,他是必须但非唯一,快乐的多寡在于心而不在于钱的富足。
2#金钱的价值在于流通
其次要告诉孩子金钱的价值。数额的大小不是金钱真正的价值,金钱真正的价值在于流通,可以从一个人的手里转移到另外一个人的手里,带给不同的人不同的满足和快乐,能让我们结识朋友,升华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孩子采用流动的眼光看待世界,也会培养孩子的分享心理,而不会培养出一个现代版的葛朗台。
而静止不动的金钱如同一潭死水,里面难有水草、鱼虾生长,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为小时候长期处于贫穷和窘迫,长大了很难有安全感。唯一能让他有安全感的,就是存折上的数字不断往上涨 。
一个IT白领从小被父母在经济上严加管制,长大后的他特别渴望赚钱,却又特别不舍得花钱。年纪轻轻已月入4万,不舍得给自己买件超100块的衣服,不舍得花钱去旅游,更不舍得给父母换套好点的房子……交女友也是特别小气,生活品质奇差,且对未来的规划毫无魄力,因为他不会花钱,只懂存钱。
3#财富有多少 关爱没有分别
让孩子明白财富的多少和父母对他的爱有多少,是没有直接关系的。当宝宝渐渐懂事,追问:爸爸妈妈,为什么明明家有大房子,我们家没有?为什么小明可以去迪尼斯,我却只能去乡下奶奶家?这时,父母千万不要拿钱的多少来说事,更别说“家里很穷,买不起”、“挣钱不容易,爸妈上班很辛苦”这些话来打击孩子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要学会收起内心的愤懑与不平,用平常心跟孩子解释,爸爸妈妈正在努力,主要努力就可收获这些,虽然现在我们没有大房子也去不了迪士尼,但这一点都不会减少爸爸妈妈对你的爱,也不会损害爸爸妈妈带给你力所能及范围内的满足,以及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
4#聪明的父母从来不会跟孩子哭穷
而是努力拼搏着
经常能听到父母用“哭穷”的方式教育孩子,“别乱动,这个碰坏了要好多钱”“这得花多少钱啊,咱可不能要”,以为这样孩子就能学会节俭和懂事。不否认孩子可能会因为父母的这种言语而变得节俭了,但孩子内心的匮乏感会伴随着孩子一生的成长,并且会因匮乏感而带来诸多的毛病。经济上被严格管制,物质一直未能被满足的孩子,长大后容易惟利是图、处处追逐金钱,很难获得真正的快乐人生。
曾经有一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与另一位普通大学的毕业生竞争一份工作,结果普通大学的毕业生被录取。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很不理解,问面试官,面试官告诉他说:“因为你要的工资太低了,由此可看,你不够自信,我们不敢招一位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人。”带着物质匮乏感走入社会的他,总觉得能有一份可以温饱的工作就可以了,不敢再有其他奢求,总觉得那些高薪轻松的工作,应该适合更优秀出色的人,而他却不配。
因为名牌大学生的“贫穷的思维”使他在社会立足之时充满了畏惧,这一切就像是得了一种如影随形的病,由父母的言行植入到孩子的心中,从此挥之不去。
5#不要告诉孩子商品很贵,而是制定预算合理理财
不要告诉孩子,这个商品很贵,我们买不起。
告诉孩子,我们每个月都有预算,现在已经超预算了,所以我们只能下次再买。
告诉孩子,这个商品有比较复杂的性能,适合更大一点的孩子玩,所以等你再长大一点,我们就可以买这个商品。
可以定期合理的给孩子一些零花钱,规定好零花钱的应用范围,比如告诉孩子,以后想要买小玩具、小零食,都可以自己买单了。如果孩子想要什么的时候,提醒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钱去买,钱不够的时候,自己要合理规划攒钱的进度,这样自己攒钱买的东西也会格外得到珍惜,更能明白父母赚钱的不易以及攒钱的辛苦,比用嘴唠叨一万遍都有用!
只要家庭保持生活的美感,即使生活不富足,孩子们也同样能愉快地成长,成年后也可以足够自信和勇气。
6#大人一定要言行一致
此外,大人们不要在对钱的态度上自相矛盾。我们不能自己一边大笔花钱购买奢侈品一边教育孩子应该节俭,一边大肆炫耀一边教育孩子要安贫乐道,一边无节制的铺张浪费一边对孩子反复强调赚钱的辛劳,这是最糟糕的教育也是对孩子最残酷的教育,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小孩不管有钱没钱,都无法体会到平常的快乐与烦恼,无法和金钱建立起良好的互动与沟通。
最后,再次强调,金钱不是万恶的,更不是万能的,错在人的欲望与对待金钱的态度。要想孩子的品行好,最最重要的是从小培养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这样长大的孩子,不管有钱没钱都会拥有内心富足安定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