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绩不好,不是学习的问题,而是……

作者:趣味育儿内参 04-04阅读:1399次

01

上周在学校门口碰到多多妈,愁云密布的她同我抱怨:

“这都补了多少课了,还是只考了82分,马上就期末考试了,真是愁死人。”

一旁的多多羞愧地低着头,捻着脖子上的红领巾。

多多今年二年级,他的爸妈都是985院校毕业的高材生。

为了给予多多优质的精英教育,妈妈可没少费苦心,不到一岁就开始亲子阅读,二岁开始背诵古文,三岁开始学英文,钢琴、奥数、画画、播音主持一样没落下。

多多妈总怕他接触到非“精英”的东西,于是为他选择最好的绘本,上最好的补习班,买最贵的钢琴,当然,还为他制定了最周详的学习计划,营造了最棒的学习氛围。

上幼儿园的时候,多多的优秀远远超出同龄小朋友。可是升入二年级,成绩就一落千丈,老师还经常反映他上课时走神,反应慢半拍。

多多妈急坏了,这二年级就落下,以后怎么能跟上?

于是她给多多制定了详细的补课计划,抱回一大堆资料,夫妻俩亲自上阵,轮流辅导功课,然而这考试成绩始终羞答答。

每次看到多多的分数,两人就生气,总免不了数落和埋怨,气急了还会拳脚相向。

多多妈失望地告诉我:“我跟他爸当年可都是学霸,他竟然连简单的应用题都读不懂题。”

多多越来越内向,常出现过激的行为,面对父母的指责,他会拿东西砸自己的脑袋,或者用铅笔扎自己的手,不停地哭喊:

晚上,多多妈焦虑地给我电话,让我推荐好的辅导老师,她认为孩子成绩始终上不去的根源在于孩子不能自己教,所以准备给他报个最好的补习班。

我告诉他,多多成绩不好,并不是学习的问题,即使给予他最好的资源也未必能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你跟他的关系上,只有关系发生了改变,他的学习才会发生变化。

而关系的核心在于,家长承担了孩子的成长的任务。

很多时候家长不是为孩子做的太少,而是做的太多,以至于孩子不用独自面对成长,在遇到挫折的时候,立即退缩到自暴自弃的状态。

02

每次考试之前,孩子的班级群里都会有家长全程播报自己的焦虑。

考试前天,不断同老师确认考试事宜,大呼比自己要上考场还紧张。

考试当天,几多欢喜,几多愁,简单的试卷,担心孩子会马虎,复杂的试卷,则比自家孩子还煎熬。

考试之后,更是百家争鸣,各有奇招,考得差的处罚各有各的“精彩”:责骂的、罚跪的、挨打的、写保证的、抱头痛哭的……

一说到孩子的成绩,不仅是孩子的痛,更是家长的痛。

在我们家孩子上一年级的时候,有段时间我也曾深深地为孩子的成绩焦虑。

哪怕读过再多的育儿书,研究过再多的心理学,也会被那鲜红的分数刺痛,甚至有一段时间,深觉没脸再混育儿圈。

在那段时间,我也会对孩子责骂、抱怨、宣泄,扔着卷子河东狮吼,常常给孩子讲题的时候会暴怒。

那段时间,我家孩子看我的眼神都是怯怯的,一到考试就说自己不想去上学。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自己在做一件本末倒置的事情,我已经越过与孩子之间的边界,蛮横地参与到了他的世界里。

我为什么不能接受他的成绩不好?我扪心自问,得到的答案是: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于是,我想通透了一件事情:考试是孩子自己要去完成的事情,不是我的事,他应该做好他的事,而我需要做好我的事。

从那开始,我便完全放开了对孩子学习的管理:

考试成绩,无论多少,不奖不罚;不愿告诉我的分数,我不过问;愿意同我分享的,我会稍加点拨;我甚至开始不关心他的复习过程,不在意他对于自己成绩的期望。

把一切学习的事情,都交回到他自己手上。

结果没想到的是,在我选择放手后,孩子不仅成绩上来了,整个人重新变得自信,对于自己学习的管理也越来越游刃有余。

所以,孩子成绩不好,并不是学习出现了问题,也不是家长提供的资源出现了问题,而是我们之间的关系出现了问题。

我们的焦虑正越过与孩子之间的边界,干扰到了孩子自己的学习秩序中。

我们就像“直升机”一样,一旦发现孩子的学习出现丝毫异样,就立即扑上去,试图将他拉回正轨,我们觉得我们是在为孩子好,可是在孩子眼里却只看到了我们喷薄而出的坏情绪和满脸的狰狞。

03

当孩子学习出现问题的时候,都有着什么样的关系问题:

1. 无法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这是很多关系问题的根源。父母自己成功,他们认为优秀必然要传承,所以孩子也必须要优秀。

但是每个人的生命,各自有各自的精彩。接纳不完美的孩子,是所有父母的必修课。

2. 过分焦虑

这是一个全民焦虑的时代,人到中年的我们,常常会无比焦虑。

然而,心理学告诉我们,焦虑是最不利于亲和的情绪。

孩子的成绩会引发你深深的焦虑,继而让你充满负面情绪,在管教过程中,你的坏情绪又会引起孩子情绪上的对抗和更多的逆反,于是正常的管教演变成情绪上的对抗,两代人的关系也因此越来越僵。

3. 越过边界,承担了原本孩子承担的任务

经常孩子一没考好,家长就觉得自己有莫大的责任,立刻像扑火队员一样,扑到孩子身上,替孩子找原因,为孩子选资源。

看似负责,其实却是干涉了孩子的成长,何不认为,考试不好,只是孩子在成长路上要面临的一种挫折呢?

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去面对自己成长路上所要经历的问题,自己去想办法解决,并从中获取新的经验,不失为最好的挫折教育。

4. 有太多不合理的信念

这句话是不是似曾而熟,也许我们都被这样责骂过,或者我们也同样用这句话责骂过我们的孩子。

在心理咨询中,我们有一种疗法叫“合理情绪疗法”,里面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认清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不合理信念分三种,分别是“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糟糕至极”,在我们常说的这句话里,这三种都包括在内。

“考试一定要考好”,这是绝对化的要求,可是人不可能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获得成功,孩子的考试也是这样。

“考试不好,就没有好出路”,这是过分概括化,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很明显,几次考试并不能同孩子的未来划上等号。

“你这辈子就完蛋了”这是糟糕至极,这是一种想象中会出现灾难性结果的非理性信念。

人生有那么多路,就算孩子学习不好,他的这辈子也不等于就暗无天日。

当我们去同自己不合理的信念辩论,你就会越来越容易找到问题的本质。

04

那面对孩子的成绩,我们是要完全放任自流,听天由命吗?

当然不是。

学生的成绩是一面折射镜,他能折射出孩子日常的学习情况。考试成绩不好,说明孩子的学习还是有问题的。

然而解决学习问题不能用逼迫和处罚,而是需要教给孩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1. 引导孩子正确分析自己的错题

用上“5why分析法”,每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引导孩子去寻找问题的根源,比如一道计算题错误,我们常常会归因为粗心。

但是,当你再多问几个为什么后,你会发现真正的原因,有可能是计算规则没弄懂,或者是某个概念不清楚,找到错误的根源,才能得到最根本的纠正。

2. 引导孩子对学习问题进行整理归纳

“墨菲定律”告诉我们,任何问题的出现,都有着相应的原因,通过对错误进行整理和归纳,找出不好的学习方式,进行改进。

3. 根据思维发展水平提供学习指导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思维形式为直观形象水平,他们的思维不能脱离具体内容,所以一些抽象思维的题,很难被理解,遇到此类题,可引导孩子从生活的物体和现象中找原型。

但是,家长所有的活动,都只是在孩子需要的时候,进行适当的指导,而不是包办所有。

我们要做的是把孩子的事情还给孩子,家长做好自己,孩子才能做好自己。

我们谁都无法去替代孩子成长,选择放手,才是做家长的最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