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电子产品,高质量填充孩子的生命,父母需要知道的3个方法

作者:一米阳光童书馆 04-13阅读:4749次

老公有一次和同事出去办事,同事的小孩也一同坐车。小孩子一路打开IPAD,不停地在各个游戏之间切换,每个游戏都玩不了多久,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就看那个孩子和电子产品较劲,满脸暴躁,非常无聊。

在电子产品上,孩子们越来越难获得满足感,日常生活也因此变得无聊而干枯。

女儿有个要好的小朋友,每天都吵着要看电视。坐在电视机前可以两三个小时不动一下,不仅对各种动画片如数家珍,就连广告和成人看的电视剧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问什么问题,回答出来的都是电视里的套路或者成人的台词,没有自己的思考。

窝在家里看电视头昏脑涨,身体虚弱不说,主动思考的能力越来越差。没事就看手机IPAD,玩游戏,或者沉迷、或者无聊,因此而跳楼自杀的孩子也并不少见。

孩子们在电子产品的围绕之下,丧失了沉静下来的专注、好奇、甚至是自信心。

我非常害怕这一点,所以从女儿很小的时候就非常注意,家里的电视没有线、手机和IPAD不经同意不给玩儿。但是,仅仅这样做,是不够的。孩子不玩电子产品,他们那么多时间怎么来填充。

多年的学习和观察,我发现可以用阅读好书、带着感官的自然观察和有乐趣的写作来填充。

我们可以不是富翁,也可以不“成功”,但人生不可以没有追求,也不可以无趣。阅读好书、观察自然和有乐趣的写作,是摆脱无趣人生的好方式,也是摆脱电子产品负面影响的好办法。

阅读好书

现在有一句话叫说“阅读是最便宜的个人修炼方式”,我觉得这个“便宜”可以换成很多词,比如“简单”“方便”“快乐”等等。阅读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对于孩子来说,如果家长不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就会被电子产品侵占,成为思想僵化的人。

我女儿今年八周岁,上小学二年级。她可以在三四年以前就自己坐着看书,从最开始的十几分钟到现在厚厚一本书全部翻完。每天回家都会看一会儿书,图画书、故事书、分级书、英文书都看。

以前,我注意到她还会说不知道干什么,有点无聊;这两年已经完全没有这种情况了:只要不知道干什么,她就会拿起一本书来看。

女儿的阅读习惯养成,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我们为她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阅读环境:我们家没有电视线,手机不给玩,也没有游戏。

二是,我们夫妻也是常常书不离手,自然带动孩子觉得这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了,现在二女儿一岁,看着家里人都拿着书看,小家伙也很自然地拿书玩,拿书看。

三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陪着她亲子共读。最开始是布书、拉拉书、洞洞书,后来是绘本、桥梁书,孩子非常享受这个过程。

四是,在幼儿园我就开始让她上识字课,在家里也多多认字,自主阅读很早。

五是,我为她买了大量的优秀童书。

我买书的原则是:一定要买经典的、经过验证的、有趣的书。等到孩子表现出明显的对什么东西有兴趣时,结合她的兴趣来买书。比如她喜欢公主,我就买了很多公主书,中英文的,迪士尼公主、公主爱好、公主养成、一本正经地、调侃的等等各种类型的。

现在她开始喜欢冒险书和笑话书。前段时间把《纳尼亚传奇》自己看完了,看得津津有味。

找到孩子的兴趣点,买一些相关优质图书,找时间和孩子亲子共读。多数孩子还是会喜欢和父母安静地坐在一起进行这项亲子活动的。

自然观察与笔记

掀起环保革命的著名作家雷切尔·卡森说:“对我们来说,重回自然,回归大地是一件健康而且必要的事情,大自然之美的深思会让我们知道,为什么我们应该对大自然保持惊叹和谦逊。”

身处城市的我们,离户外越来越远,离自然也越来越远。身心都因为电子化的快餐文化而枯竭。我们的孩子在应对日渐沉重的功课时,已经失去了在自然里成长和享受快乐的能力。

所以,了解身边的自然变得越来越重要。自然需要我们,正如我们需要自然一样。

当父母带着他们去感受、去体会,多姿多彩的、变幻莫测的自然时,自然就会慢慢占领住孩子的心神,当观察变成一种习惯,感官则变得更为灵敏。一个孩子具有灵敏的感官观察力时,户外活动一定会成为他们期待的事情,自然就远离电子产品。

普鲁斯特曾说“在看到夏尔丹的绘画作品之前,我从没意识到在我周围,在我父母的房子里,在未收拾干净的桌子上,在没有铺平的台布的一角,以及在空牡蛎壳胖的刀子上,也有着动人的美的存在”。

上学路上、小区花园这些平平常常的地方,只要我们多多观察,就能发现身边的自然和无穷的魅力。

想领略大自然的美妙吗?真的很简单,只要迈出家门,擦亮眼睛,开始观察,就一定会着迷于大自然的魅力。一片树叶,一只蜗牛壳,一朵花,都有可以让孩子痴迷的奥秘。

从户外回来后,很多观察到的东西不明白,就需要提问、阅读、研究,这真是一件一举数得的好方法。

我和然然爸爸都是乡村长大的孩子。我虽然没有像然爸那样整天上山下河,但对山水的记忆,对自然的热爱却深深留在了心里。

然然很小的时候,我就让她近距离观察花草落叶和树木虫鱼,带她回农村感受大地。而现在,我们母女开始写自然笔记。

孩子对美的敏锐已经渐渐显露。上个假期,我们去郊区玩,满山遍野的桃花,让孩子不停地惊叹,黑亮的眼睛里全是难以描述的喜悦。

观察,用文字或者图画记录下来,就是一篇自然笔记。入门时的自然笔记并不难写,只要有心,稍加注意,没有任何绘画基础也完全没问题。

自然笔记还可以帮助孩子训练恒心和耐力,最妙的是,它能够带我们的孩子远离电子产品,进入到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里去。

有乐趣的写作

台湾著名作家朱天文说过“我既不是保守派,也不是激进派,只是存活派,而生命的喜悦,不仅是创作的源泉,也让人不忧不惧。”

生命的喜悦,是我希望通过写作记录下来,也是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捕捉到的东西。

一双看得见美的眼睛,一只捕捉得到喜悦的笔,日子再灰暗无趣,内心也能够充盈而丰盛。

当我们对生命(动物的、植物的、人的)观察到了,理解到了,细腻的情感在心里发酵之后,写作就成为一种快乐的事情。

一个心灵敏感的人,能够熟练运用文字把那些微妙的情绪、独特的经历都描述出来,让那些有同感却很难说出来的人心灵为之轻轻颤抖,多么幸福!写的人幸福,读的人也幸福。

虽然,很多人强调写作是人的天性,实际上写作虽然很快乐,但是它却是与人性相违背的。

认知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在《写作风格的感觉》一书中说到过,写作实际上是把在我们脑海里纵横分布的网状思想,通过树状的句法结构,用线性的文字写出来。不仅需要捕捉思想,还需要找对结构,清晰表达,而这真的不容易。

所以,不论大人孩子,想要精准的把心中的情感和美好描述出来,都需要聪明的引导和不懈的练习。

前两年应该是看了某位大咖的极力推荐,买了一套《朱天衣的作文课》(朱天文和朱天衣是姐妹)。这套书是一篇一篇作者的引导语,加上对父母的话,心想这种形式应该挺好,不过当时没有精力陪女儿写,就放在书架上了。但是,女儿却喜欢读,一本接一本,读得很起劲儿,五本都读完了。

最近他们学校开始写作文了,我把这套书翻出来,打算好好陪孩子写一写。

没想到,我还没要求,女儿看到又开始读了。刷牙的时候读,脱衣服准备睡觉的时候读,这个还是有点儿难度的,我都不知道她怎么做到的,一只手拿着书,另外一只手去脱毛衣。

非常好奇她为什么这么喜欢,我就拿起来仔细读了一遍。

书里的朱天衣老师就像一个调皮的幽默的大孩子,那么多细节,那么多可爱的事情,还有那么多珍贵的感情,在朱老师的笔下,融入到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里,很难不吸引人读下去,也让人非常有冲动想要写一写。

书里几乎不赘述写作技巧,有的只是就每个主题而来的一个个有趣故事,跟着这样的故事,很难不去想“我的经验是什么?”“我也有相同的经验呀”,思维被启发,大脑被激活,作文就可以开始啦。

比如在“害怕”主题里,朱老师写她的女儿怕黑不敢独自上楼,总是哀求妈妈陪,妈妈只好忍耐着陪她。这种经历和我们家一模一样,女儿就抢着说“我也怕黑,晚上要上卫生间都是叫妈妈陪!”她就很有冲动想要分享一下呢。

朱天衣老师是一位非常厉害的人。怎么说呢?这种厉害不是指在这个世界有多成功(当然人家也非常成功),有多少钱。

而是说她热爱动物,热爱生命,深深地扎根到人心灵的脆弱的、美好的、珍贵的各种情感里去;她观察生活、观察孩子,蹲下来看到孩子的心灵。

书中,朱老师从来不吝啬于讲述自己出糗的经历。比如在“我记得……”里,朱老师说小时候把装豆腐乳的碗放在头顶,结果撒了一头一脸,想象一下,满脸的红色黏黏的汁液,还散发着豆腐乳的咸香味,小朋友肯定觉得又吃惊又好笑。

而这种经历会让常常弄撒东西的小孩心生亲切,让他们觉得,原来那么厉害的老师小时候也这样呀,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对出糗的朱老师会生出好感,注意力被吸引,老师的引导自然就听得进去了。

作文当然不能不注重技巧,但是如果对生命的美好和宝贵不敏感,体验干枯,怎么能靠死的技巧和套路撑住文章呢?这样的作文对孩子的心智成长毫无帮助。

而《朱天衣的写作课》更多的是一个睿智幽默的、有童心的长者对孩子心灵的引导和写作思维的启发。引导他们观察生活,热爱生活,觉察自己,拥抱情绪,启发他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和语言把自己大脑中闪闪发光的东西捕捉到,描述出来。

有了这套书的带领,孩子肯定会在写作中找到乐趣,更加愿意观察生活,发现喜悦,捕捉光亮。

我太喜欢这本书了,甚至都想在朱天衣老师的引导下感受和察觉自己,动笔写写呢。所以,我已经和女儿约定好了,按照书中的指导,每周写一篇作文,她欣然同意呢。

朱老师亲自录音,声音非常温柔呢(可以扫书上的二维码收听)

小结

引导孩子熟悉身边的世界、了解内心的感情,体会生命的喜悦,是自然笔记和作文的目的,这虽然和阅读息息相关却又应该同等重要。人格和审美就建立在这些美好的高质量事情之上。

而这些事情会慢慢增加孩子感知世界、思考生命的能力,让他们变得沉静、专注、充满好奇。

当我们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时,就用这些可以增加生命深度的事情来填充孩子的时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