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门诊 」
专治亲子关系常见病
直接后台留言把你的困惑发给我们
每周坐诊嘉宾为你把脉开方
-今日坐诊 -
姜波
资深电视人
真人秀导演、制作人
壹父母总策划
Q 为什么感觉孩子的姥姥更亲孩子,问了好几个朋友,他们也这样说。有很大概率是这样吗?
姜波 我们先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聊一聊,也许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你的疑问。
我看过一本书叫做《自私的基因》,里面就讲到,是基因创造了我们的肉体和心灵,保存它们正是我们存在的终极理由。
我们是基因的生存机器,我们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让自己承载的基因,尽可能地延续下去。
人类采用有性的方式来生儿育女,其实就是因为我们身上的基因能够被继承下去。所以,人人都会爱自己的近亲,亲缘越接近,两个人身上的基因越相似,感情也就越亲密。
孙子、孙女跟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之间,都是四分之一的血缘关系。
但是在以前混沌未开,心智蒙昧的状态下,说白了,就是没有DNA检测手段的情况下,妈妈往往要更加容易确定孩子是否是自己的后代。
因为妈妈自己生育孩子,所以她能够确定这个孩子是不是自己亲生的,但是爸爸可能不会像妈妈那样毫无犹疑。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妈妈会对孩子付出更大的养育责任(这绝不是对于“丧偶式育儿”的推脱之词,在此也不讨论所谓出轨、非亲生的道德层面问题。)
相对来说,姥姥也要比奶奶更加确定谁是她的外孙、外孙女,女儿是她生的,外孙、外孙女又是她女儿生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法造假。
所以从感情上来说,姥姥也会更加愿意投入,疼爱、养育外孙、外孙女。当然了,这只是一种从遗传学角度出发进行的科学探讨,现实生活中,爷爷疼孙子、孙女儿的事例比比皆是。
再多说一个我们常说的“偏心”一词,我们总说,老人偏爱小儿子和大孙子。
科学家有一个名词叫做“亲代投资”,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母亲(人类和动物都一样),在她一生当中能够给予后代的亲代投资都有一定的总量。也就是说,给一个的投入多了,另一个孩子自然就少了。
所以,当做妈妈的生物,能够确认自己正在哺育的是最后一个幼儿,她就不用再“节约”资源了,可以倾其所有地去爱,去照顾这个孩子。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觉得,家中的老幺格外受宠的原因。
Q 孩子太内向,在幼儿园不说话,很不合群,该怎么办?
姜波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美国的两位发展心理学家提出了气质的趋向度,而其中的一个向度是趋避性。
趋避性指的是孩子面对新的环境、人物或者事件的时候,如第一次见到新的小朋友,第一次面对新的食物,孩子是会主动大胆靠近,还是会害羞和犹豫不决?
根据气质理论,主动大胆靠近就称为趋近性,害羞和犹豫不决就称为趋避性。
当孩子具有趋避性这样的气质的时候,他基本上对新的人、事、物、情境、环境都会采取先拒绝的态度。
像这样的孩子,一般来说父母不用太担心他会发生太大的危险,因为他非常有安全意识。但缺点是他没有办法在第一时间接受新鲜的人、事、物、和环境。
不同的气质类型的孩子,也是各有优缺点,所以不必过于焦虑。如果孩子内心喜欢平静,喜欢独处,也不用故意打破这种局面。不要强迫,不要硬性要求,比如“你跟小朋友一起玩啊,别这么自私。”之类的话。
如果担心孩子过于孤僻,影响心理的健康发展,家长可以平时细心观察,寻找一些孩子的兴趣点所在,用“轻推”的方法,帮助他去结识新朋友,拥有自己的社交圈子。
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当中,家长可以运用一些沟通技巧,轻轻地“推”一把孩子,包括鼓励、提问、和指向。
“你看那个小朋友在荡秋千,看着很有趣,你想不想和他一起玩?”观察孩子的表情,看他是否充满好奇和接纳,在合适的时候帮助他走出第一步。
再比如,孩子喜欢读书,那么你可以问问孩子:“你这本书的故事讲得很好了,你想不想听听别的小朋友讲新的故事?”。
还可以帮助孩子办一个“小小读书会”,邀请一些同样喜欢读书的小伙伴,他会用自己的优点,赢得小伙伴的尊敬和喜爱,这对于提高孩子的自信和自尊水平,也是非常有裨益的。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趋避性高、比较敏感的孩子,家长要格外注意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这样才能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Q 孩子玩电动车不小心撞了别人的小孩,小孩的家长把孩子都骂哭了,我忍着没做声,以后遇到这种情况,我是不是应该直接骂回去?
姜波 遇到这种情况,一般人都会想要还击,但其实在那个情况下,孩子处于害怕、无助的状态,第一时间带他离开这个环境才是可取的。
这样你可以尽量安抚孩子的情绪,让他感到安全,这比去吵架,争那一口气(孩子并不能理解这一点)要更重要一些。
一般情况下,当孩子之间发生了冲突,尤其是还有孩子受伤了,家长第一时间应该是确认双方孩子的受伤状况,如果需要,立即去医院医治。
接下来就是安抚双方孩子的情绪,甚至如果对方家长情绪激动,我们也需要尽量心平气和地和他沟通一下,先让各自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
沟通的时候尽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毕竟有时候情绪是很难控制的,有的谈话内容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如果家长富有攻击性,那么耳濡目染会对孩子也产生不好的影响。
然后再询问事情的经过,不偏袒,不过激。如果是自己孩子的责任,要教会他承认错误,承担责任,同时注意措辞,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如果不是,也要维护自己孩子的尊严。
总的来说,一定要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是站在他们这一边的。错了,爸爸妈妈会陪着孩子一起承认错误,寻找补救措施;如果孩子没错,爸爸妈妈也不会实行“各打五十大板”的平均主义。
作为家长,应该更加关注孩子发生这件事后的感受和心情,给孩子一个表达内心情绪的机会。如果孩子心情比较低落难受,可以给孩子适当的安慰和拥抱,并告诉孩子,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要怎样保护自己。
对于比较小的孩子,家长还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表演情景剧的方式,来教会他遇到这件事情之后,应该怎么解决。
-版权声明 -
文章版权归壹父母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转载请联系壹父母助理
-投稿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