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是一种情绪智力,主要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和耐受挫折方面的综合品质。
著名心理学家,情商研究专家张怡筠认为:情绪是本能,情商是能力。
虽然一个孩子情商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会受先天遗传的影响,但后天的培养和成长经验更为重要。情绪是天生的,情商是我们帮孩子养成的。
不同年龄段情商启蒙
孩子的情绪表达,往往是他们内心情绪体验的直接反应。饿了就哭,吃饱了很愉快就笑、看不见妈妈会害怕……6月龄以前的宝宝虽然会哭、会笑、会害怕,但是他们并不明白自己正在经历什么情绪。一个小小的咿呀学语的婴儿,看似与“情商”这个词相距甚远,实际上,在孩子三个月左右,就已经有能力并且喜欢和父母面对面交流了。因此,这是培养孩子情商的好时机。
2~3岁,孩子重要的情商力包括抗分离焦虑、学会情绪认知、克服怯生以及好习惯意识;少用命令式的口气,多用选择的句式,这会让孩子享受拥有自主权的快乐,同时也会将问题的重心转移,他们会更愉快地接受建议。
3~4岁,自信、独立和共情很重要,因为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3岁开始将进入自我能力和自信培养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培养孩子的自信,会事半功倍;
4~5岁,愤怒管理、自控力和抗挫力是关键,否则孩子学习上和人际关系上容易一塌糊涂;因此,对这段时期的孩子来说,调节情绪的能力、规范自己的行为是至关重要的。而这些都离不开对友谊的栽培。
5~6岁,人际关系是重点,冲突解决、合作以及乐观很重要,对幼小衔接也很有助益……
家长对孩子的情商培养很重要
人的一生中要接受三方面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其中,家庭教育是人生接受教育最早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影响时间最长的一种教育形式,在年轻一代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所以父母更应该注意家庭教育的培养。
高情商的基础是真性情,小大人般的处事圆滑或者小心翼翼看眼色行事这样的高情商我宁愿不要。真性情的基础则是充满爱的环境,在爱的环绕下,孩子是被完全接纳的,他可以放心地做自己。
研究发现,情商低的父母,往往是这样的:
自己情绪不稳定,忽阴忽晴,“老子今天高兴!”;
忽视孩子的情绪,“有什么好哭的?再哭不要你了”;
有任何亲子冲突时,总是采用压制的手段,“我说不行就不行”;
过于焦虑,总有很多无谓的担忧,“不会还手,看你以后被欺负怎么办”;
习惯性的消极悲观;
以打骂为唯一的管教武器。简单总结一下,就是缺少“共情”的能力。共情能够消除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疏离感。
最佳的共情表达方式是接纳的与客观的同情:我看见你的真实脆弱,我满足你的情感需求。
试图忽视孩子的负面情绪,希望他们的情绪过去,这种做法效果并不好。事实上,情绪的抒解需靠父母协助孩子澄清情绪、了解情绪,才不致使情绪扩大或恶化。孩子的情绪需要父母注意他们的身体语言,如脸部表情和姿势。别忘了,孩子也会观察父母的身体语言。一旦父母以一种轻松但专注、不带质问注的态度和语气和孩子沟通时,他们的反应也会不一样。
教孩子释放情绪
每个人都会生气。生气了怎么办?做什么?
有的小朋友生气,会摔东西会嚎啕大哭;有的会默不作声憋出内伤;有的吃一顿好的天下太平;有的会直接告诉对方,“我生气了,爸爸/妈妈,抱!”……
释放情绪的方式的确有很多种,但有三个基本原则便是:
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损坏财物。
有的小朋友抢玩具不成,一气之下,会踩踏玩具,甚至推倒对方,如果家长默许,孩子便会认为这是一种情绪宣泄的方式,那么,孩子便不能学会合理释放情绪,也可能对日后的社交带来不良影响。
当孩子感到悲伤难过,或遇到挫折时,允许孩子合理释放情绪,并给予安抚。
引导孩子把愤怒讲出来,也可以让他想象自己气到冒烟。
当父母看到孩子流泪,可用同理心来反应:“你觉得很伤心,是不是?”这不仅让孩子了解,而且学到描述情绪的字眼。研究显示,一个人如能以适当的言语形容情绪,可以帮助自己在神经系统上得到宽心或镇静的效果。
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不是问题,偏差的行为才是问题,这是帮助孩子成长和进步的关键。与孩子一起讨论问题的正确解决,这个过程也至关重要。父母也可以鼓励孩子培养健康的兴趣和嗜好,来帮助他们排解压力,例如带孩子一起体育锻炼,画画、唱歌等。像这些设计得当,适合孩子的放松技巧,早早学会,对他们未来的抗压能力就会有所帮助。
避免一些常规性和习惯性的犯错
一,吓唬孩子。比如孩子不睡觉骗他有大灰狼会把他吃掉,不好好吃饭警察会把他抓走等等。这些都是家长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编造谎言,还自以为是善意的谎言,实际上造成诸多不良后果。可以在这时给予共情,问孩子为什么不想睡觉或者不吃饭,然后告诉他,他的小伙伴或者玩具们都准备休息了,休息了才会有更好的精力一起玩。
二,只说不做。孩子不肯收拾玩具时,有的家长就会说你要是不收我就没收明天不能玩了,可是第二天又当作没有这回事发生。那么你在孩子心中就没有了权威,孩子也会一而再再而三挑战你。
三,和家里其他人唱反调。家里人没有统一战线,一人给吃零食一人不给吃,都会让孩子产生混乱,如果当着孩子面争吵,对孩子成长过程更不好。
四,自己前后矛盾。心情好时就给孩子玩手机看电视,心情不好就不给看。这都是因为没有定下规则,只有定了规则,遵照执行,才会让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
五,诱惑作为奖励。孩子不吃饭时拿零食诱惑吃完后就给零食,从根本上看不利于吃饭习惯的养成。
六,犯错受到体罚。孩子打人就打孩子,这也是大多数家长的做法,孩子打人往往是因为他还不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家长应该耐心教导他正确与人沟通相处的方式。
七,喜欢作比较。嘴里总是出现别人家的孩子怎样怎样,这对孩子一点好处都没有,相反会增加他的妒忌之心,仇恨之心。
八,控制不好自己情绪。孩子激怒自己时很容易被情绪牵着走,应该离开现场,让自己平静下来,只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有助于孩子自控力的培养。
蒙氏教育交流进修请关注“蒙特梭利大会在上海”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