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震后十年:那些失去孩子的妈妈后来怎么样了?

作者:美妈我最大 05-12阅读:4932次

“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这是一位妈妈留给她三四个月大的宝宝的手机短信。

救援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在一堆废墟的间隙,她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着地支撑着身体。

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小宝宝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地睡着。


这位妈妈用自己的生命换得了孩子的重生,感天动地。

但对于在地震中失去孩子的母亲而言,活着可能要比死亡需要更多的勇气。



她们都是母亲。

然而,她们人生的前半段,都冻结在2008年5月12日的那场大地震中。


十年前的今天,地动山摇,哀鸿遍野。

一瞬间,家没有了,孩子没有了。

甚至,连孩子的遗体都没有找到过。

所有和过去相关的物,要么剩下一两张手机里的照片,要么全都没有。


她们做了一个选择 ——重新做一次母亲,生命重新来过。


整整10年了,这些妈妈们,你们都还好吗?

一直会想,地震的时候他在哪里

早晨的阳光照进四川新北川县城,朱女士牵着儿子的手走向校车。

这是新一天的开始,正如同儿子也是朱女士新生活的开始。

朱女士的上一段人生结束在2008年的5月12日。

地震的消息传来时,朱女士在绵阳打工,她发疯一样地想立刻回到家,站在路边,看到往那个方向开的车就拦,求别人带她一程。

朱女士的大儿子在地震中消失了,没有找到尸骨。孩子当时只有4岁半,一同离去的还有她自己的父母。



朱女士的婚姻也没能熬过去,她离婚了。

这样的家庭在北川彼彼皆是。两个伤心的人,要么彼此扶持跨过这道坎,要么各自去寻找新的支点,好让生活继续。

“有的时候自己去幻想,他(大儿子)地震的时候在什么地方,当地震发生的那一刻他会是什么样的,他会喊谁?反正一个人没事的时候就会去想这些东西。


地震后包括知道他不在了,还是都想象他应该在,有时候就想,要是有人救援的时候把他救出来,或许被什么好心人收养了,都不敢相信他真的已经不在了。”

那场地震的残酷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朱女士生命中曾经最最重要的人——儿子,只留下几张模糊的照片,这是当时朱女士在QQ空间里上传的。是个圆脸的可爱小男孩,和小儿子很像。她说,儿子挺乖的,挺懂事。

不管过了多久,儿子在她心中的印记都不会模糊。

儿子不在了,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是她生命的一部分,照片模糊了,记忆不可能模糊。

“有时候小儿子会问,妈妈你生了两个孩子,一个哥哥一个我,他说你为什么总是生男孩。”

“我会把这些事都告诉他,因为这是我们经历过的东西,不想对他隐瞒。”

“虽然现在还是有孩子,但是不是有一句话说,忘记过去就等于是背叛嘛, 真的不愿意去忘记这些东西。为什么要去忘记?我希望他轮回是这个孩子,但是很理智的觉得不是,因为我觉得不可能。”

小鸿是朱女士再婚后生育的孩子,已经8岁了。眼神机灵活泼,性格大胆又有点任性。



在新建的北川县城里,像他这个年龄的孩子有很多,他们都是汶川地震之后出生的。用朱女士的话说,这是她现在生活的中心,绝对的中心。

“他每次出门的时候我的心就一下子上去,他在外面玩,我心里一直担心。当他进门的那一刹那,我心里的石头才落地。”

朱女士的安置房没怎么装修过,唯一的“装饰”就是孩子创作的各色涂鸦。从2岁的时候开始,儿子就喜欢在白墙上乱涂乱画。朱女士说,如果是以前,早就打孩子了,但是现在不一样,经历过失去,她对这个孩子小心翼翼。只要孩子想干的事情,不超出范围的,就让孩子自己去做,不管他了。

每到周末就特别难过,

总希望她能出现在门口

刘妈妈同样是地震后再生育的母亲,但是和朱女士不一样,刘妈妈在地震中失去了大女儿,小儿子幸存了。

地震后一年,刘妈妈40岁,她又怀孕了。

刘妈妈满心期待这是个女儿:


“那样的话就觉得大女儿又回来了,生出来一看,是个男娃,就觉得老天跟我开了个玩笑,为什么不是女娃呢?”

刘妈妈去了北川老县城,去了北川中学遗址。每年都会去,十年来从未中断过,因为那里是女儿小婷生命的终点。



在这里,刘妈妈点燃了带来的纸钱,开始祭奠。年年如此。

“婷婷,‘512’十周年了,我们爸爸妈妈还有小弟弟来祭奠你。”

“小华,这是你姐姐,叫姐姐。你知不知道,姐姐走了,没跑出来,然后才生的你,知道吗?姐姐要是在的话,都26岁了。”

小儿子在边上嘟囔着:我是小弟弟,我是小弟弟。

孩子还不能理解,妈妈在说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十年前,小婷是北川中学的一名初三学生。小婷留给父母的,除了伤痛,就只剩一块校牌了。地震过后,刘妈妈的丈夫却去曾经的寝室楼废墟里找,想要看见孩子,但是没找到。


唯一找到的,就是一块有小婷名字的校牌,校牌上那张模糊的照片,成为小婷来过这个世上唯一的证明。


北川中学的遗址,如今是个长满青草、绿油油的土堆。这里也是北川中学遇难师生集体公墓。挖出来的,没挖出来的年轻生命都躺在底下,数量接近2000。而在整个“512”大地震中,有6000多个家庭失去孩子,数千对父母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彻骨心痛。


很多人说,这些妈妈不应该和弟弟妹妹反复地提起已经离开人世的哥哥姐姐,更不应该把震后出生的孩子当成逝去的孩子的替代品。


然而,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多感同身受,对于十年前的那场灾难,对于那些无法抚平的伤痛,她们能做的可能就是用一辈子来悼念,活下去已经是最大坚强了。

她还未长大,我已经老了

官方统计显示,震后北川共有1000余个有意愿再生育的家庭,然而这其中,有三成母亲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再生育,今年已经58岁的杨阿姨就是其中之一。

2008年地震,48岁的杨阿姨失去了17岁的女儿小娟。一年后,她接受政府的再生育救助,打算冒着高龄危险再拼一个孩子,杨阿姨选择了试管婴儿。

“那是怎么样的一种痛苦呢,很痛,要抽血,打针。因为岁数大了,心里头又难受,受了打击,就说你这个没办法了,各个方面全部都检查,就说你没办法了。”

那是一种更加深刻的绝望,杨阿姨几乎崩溃了。


她和丈夫最终决定,领养一个孩子。那一年,杨阿姨53岁了。

这个家庭重新有了欢声笑语,孩子的一举一动牵挂着杨阿姨的心。这个小小软软的生命是她内心全部的希望所在。即使是这样,她心底的忧虑却越来越多:

“我把这个孩子带大我都70岁了,她才17岁。想着未来,就是暗沉沉的。没有办法,我们岁数比较偏大了,孩子太小,只能过一天看一天。”

这些从地震中走出来的母亲们。她们有的重新做了妈妈,有的再生育失败,还有一些面临着现实和未来的困境。


是的,十年很长,长到让她们已经重新有了新家过上新的生活;而十年又太短,短到无法让她们走出那场灾难带来的心理阴影。

无论她们经历了怎样的十年,这些母亲,这些家庭,正用他们的艰难经历和行动,诠释着生命的意义以及对新生活的向往。

致敬母亲,是你们的勇气,让生命得以延续。

苦难终将过去,未来越来越好。


祝天下妈妈,母亲节快乐!加油!


今日话题:

十年了,

你对汶川大地震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呢?

母亲节又到了,给这些妈妈比个心吧!

让我们分享到朋友圈悼念十年前的那场大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