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5月3日,又爆出一则关于熊孩子的新闻,7名学生竟然用3颗石子“逼停”高铁,造成高铁列车在此区间临时紧急停车41分钟。
所幸,事故没造成更大危害。
只是,熊孩子的花样百出,真的让人无力吐槽。
从冲着电梯按键撒尿到推倒孕妇看看会不会流产,从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奔跑到随意破坏公共物品……
遇到“熊孩子”,我们都心怀厌弃,“这孩子太没规矩了,不知道父母怎么教的!”
可是很奇怪,等有一天自己家的孩子不守规则,成为“熊孩子”时,我们又习惯找各种借口,“别计较太多,他还只是个孩子。”
多少熊孩子的养成,是因为家长以爱和自由的名义,纵容孩子成长中的“为所欲为。”
如果分不清爱与自由的边界,孩子必将成为人人避而远之的危险品。
父母今日在孩子身上种下的因,会成为明日孩子身上结的果。
2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曾对2009名受访者进行过一项调查。
调查显示, 82.4%的受访者感觉现在“熊孩子”多,89.4%的受访者指出“熊孩子”的出现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69.5%的受访者归因于父母没原则的宽纵和溺爱。
当“熊孩子”犯错时,88.5%的受访者反对家长说“他还是个孩子”,83.3%的受访者强调对孩子的不当言行要在第一时间给予纠正。
有一次去朋友家玩,正好遇上她一个亲戚带着孩子。
那个孩子一刻也无法安静下来,仿佛入无人之境,一会儿躺在沙发上,一会儿跳上了床,一会儿翻翻这个柜子,一会儿拉开了那个抽屉……只是那个亲戚竟然没有察觉到异常,还在说笑,“孩子太活泼了,像个猴子,见啥都稀罕。”
她还绘声绘色地讲述儿子的一系列“光荣事迹”,“很霸气,很勇猛,绝对不会吃亏,经常弄哭其他小朋友”……
从头到尾,她都没说一句,“孩子 ,到别人家要讲礼貌,不要到处乱跑。”
每个“熊孩子”背后,都站着一个放任孩子在外撒泼的“熊家长”。
家长的溺爱和纵容,是孩子变熊的开始。
3
有一个网友曾经分享过这样一个家长管教孩子的故事。
国庆,在从合肥到北京的高铁上。
车子上原本很安静,大概过了半个小时,有一个小男孩坐不住了,开始在座位上乱动。
后来,开始在过道乱跑乱叫,周围的乘客也皱起眉头。
孩子妈妈抱起孩子,到了车厢连接处,严厉地说道:“妈妈有没有告诉你不能乱跑?”
小男孩开始大声哭起来。
“等我说完再哭。”这个妈妈看到孩子哭了,也没有停止训话。“出门之前妈妈就告诉你,公共场合不准吵闹,不能给别人添麻烦。你在过道里跑来跑去,打扰别人休息,你是要当一个大家都讨厌的小孩吗?”
小男孩仍然小声哭着,妈妈蹲在了小男孩身边,问他还闹不闹,看到小男孩摇头以后,就牵着小男孩回了座位。
他妈妈拿出纸巾帮小男孩擦了擦脸,然后又拆了包饼干给小男孩,小男孩也就安安静静坐在位置上吃着。
之后小男孩就再也没吵闹过,反而是连要去上厕所,都先和妈妈说一声再好好地走到洗手间去了。
4
金星曾提到自己的育儿标准:
“有一天走向社会,这三个娃不叫人讨厌就行。孩子走入社会招人厌烦,是真正失败在起跑线上了。你的言谈让人舒服,是创业及做任何事的第一步,第一步是谁教的,指望学校吗?我看够呛。我和社会、学校抢孩子,抢的是一个价值观,一个道德标准,最后是一个态度。归根到底,把什么价值观灌输给孩子,就结什么果。”
我特别赞同金星的话,如果你不想有一个让人讨厌,被社会抛弃的熊孩子,那就必须认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一、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首先要自省。
有些父母的世界里,存在两套标准和规则,自己为人处世里有一套,教育孩子又用另外一套。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出现的问题,很多都是父母言行的投射。
但问题在于,很多父母都没去审视过自己,似乎大人在孩子面前,天然就对。
这是错误的认知。
二、父母之爱,要有度的考量 。
培养孩子的敬畏心,“敬”就是有所为,告诉孩子可以做什么,“畏”就是有所不为,告诉孩子不可以做什么。
塑造孩子的同理心,教育孩子学会尊重别人,照顾他人的感受,不要成为一个只顾自己不顾别人,自私冷漠的人。
树立孩子的规则感,世间万物都有运行的规律与法则,如果随意破坏,就会尝到苦果。
三、孩子,是社会的孩子。
孩子再小,也有长大的那一天。所有的孩子都会成人,走出家庭,走入社会。孩子并不只属于家长,他也是这个世界的一份子。
现在社会,从来就不缺锦衣玉食的富贵人家,缺的是一种高贵得体的家庭教养。
黄宗羲说:“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都会为爱设定一个边界,而不应该以爱之名,纵容孩子,成为一个熊孩子。
爱孩子,必须要有一个原则,那就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要让孩子为别人着想。
来源:网络
【合肥亲子大本营】致力于亲子好文精选、精读。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微信号:hfmamax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