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妈妈,都欠爸爸一次独立带娃的机会

作者:慈怀妈妈 05-16阅读:1357次

作者:窈小窈

来源:十分妈妈 (ID:shifenmama8)

对“缺失爸爸”的批评,我们已司空见惯。

你一定还记得这篇《中国式家庭=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此文发布后,刷爆朋友圈。

“缺失的父亲”是聚焦点。

文中虽有,缺失、焦虑、失控,三个同等分量的词,但仔细看一下,焦虑的母亲,让人同情,失控的孩子,让人惋惜,唯独缺失的父亲,遭人抨击。

刘墉说,“许多爸爸在孩子图画里,没有手。为什么?因为在孩子记忆里,爸爸像一团影子,总是抓不住”。这段金句,被引用进大量诸如,散偶式育儿、手机爸爸、隐形爸爸的批评式文章。

拾遗也出过一篇文名为《爸爸是这个时代的缺失》,文章立意,父教缺失,会让孩子一辈子都缺钙。

父教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已被无限放大。随着越来越多人,熟悉父教在教育中的分量后,批判爸爸的声音,也日剧上升。

爸爸,成了集体批斗的角色。

为什么批判声哗然,“缺失爸爸”仍该干嘛干嘛,难道他们良心真不会痛?孩子和妻子,可是他至亲至爱的人啊。

十指相扣,骨肉相连,这太不正常了!

如果我是爸爸,面对这么多斥责声,心中一定充满愤怒。为什么爸爸总被怼?为什么爸爸很努力,还是得不到肯定?以及,什么是出席爸爸?怎么算出席?

想到这里,我忍不住为爸爸们哽咽。

这真不是在矫情。

不管是从社会新闻里,还是身边家庭里,都不难发现,爸爸成了孩子教育失败的承担者,和被攻击者。

大部分的妈妈,都欠爸爸一次独立带娃的机会。

《爸爸去哪儿》节目,去过很多“缺失爸爸”。

田亮第一天带森碟出境,哭了足足3小时,当时特别无助的他,冲女儿森碟说,你是来表演哭的吗?

胡军和儿子“密室一小时”后,出来一句话倒出他“缺席爸爸”的原形,“相处这一小时我才发现,真不知道怎么和孩子交流”。

陈小春儿子jasper那句,“你能不生气了吗?”讲真,山鸡哥黑脸的样子,隔着屏幕都能感到瑟瑟发抖。

陈小春在《爸爸去哪儿》中的表现,是许多“缺席”爸爸的写照。

没独立带过娃,不理解孩子的脾性,不懂的如何和孩子好好说话。

应采儿亲自爆料,说从Jasper出生以来,陈小春独自带娃的时间没超过6个小时。

如果没记错,上节目时Jasper4岁,4年6小时,平均1.5小时一年的带娃时间,你们感受下。

这样的案例,还有。

柰子离婚了。原因是陈磊沉迷手机,对妻儿冷落。从民政局出来,陈磊发了条朋友圈,“做人真难,做男人TM更难”。

柰子也紧跟步伐,发了,“做女人真难,做妈妈TM更难”。

因为是熟人,我问陈磊,为什么离婚?

陈磊向我吐了大缸苦水。总结概括下来一句话,柰子认为他是个摆设,没点用。

从陈磊吐诉中,我感受到他有很多无奈和委屈。

他说,我做什么都是错。

...

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陈磊和柰子这本经,难在了相互不理解。

柰子的严苛,让我想到最强大脑的Dr.魏,他称这叫守门员效应。

柰子守着儿子的门,不让陈磊碰,因为总觉得他太笨手笨脚,等他帮忙,还不如自己来的省心。柰子死守大门,陈磊只有乖乖做观众。

不管是《爸爸去哪儿》中的“缺席爸爸”,还是柰子家的“甩手掌柜爸爸”,妈妈们在育儿上都太保守:爸爸工作忙,爸爸笨手笨脚,有事自己扛,没事乐个自在。

是妈妈亲手将男人,打造成了“缺席爸爸”。

在心理学中,有个说法,父亲是敌人的原型。

孩子和妈妈有共生关系。在婴儿最初,孩子觉得:我就是妈妈,妈妈就是我。

随着长大,孩子会突然发现:怎么有一个“爸爸”在那儿?他会把爸爸看做是共生关系里的入侵者。

这种排斥爸爸的想法,会一直持续到孩子2-3岁,能区分你我他时,即自我意识清晰以后。

所以说,爸爸有很长一段时间,需要接受来自孩子的敌意,其实是很不容易的。

武志红在《中国式的情与爱》中说,作为爸爸,他需要做到:

这些功课对爸爸来说,太难了。如果没有妈妈的帮助,那就更难。

首先,妈妈十月怀胎,和孩子有天生母子连接关系,孩子更容易与妈妈建立依恋。

其次,妈妈有本能照顾孩子的能力:自然哺乳、身体抚慰。在照顾孩子吃喝拉撒上,妈妈是要抢先爸爸一步。

在照顾孩子最初时,爸爸若没有得到恰当的引导,和对他错误的包容,爸爸很容易受挫。

能者多劳,随着妈妈照看孩子越发熟练后,爸爸自然而然,就沦落成笨手笨脚的人。

武志红说,爸爸在受到挫败后,采取的应对方式就是,逃走!

Facebook上有个叫Brad的爸爸,分享了一段独自带两娃的糟心经历。

原本两娃都是妻子在带,他负责赚钱养家,后来妻子因身体问题住院修养,需要他独自照看孩子几天。

他在Facebook是这样阐述自己带娃的心路历程的:

“我的妻子之前常和我说,她真想变成爸爸的角色,我当时完全不懂,妈妈爸爸不是一样的吗,直到有一天我开始独自带娃...”

“整个过程充满了各种屎屁尿,各种吵闹哭泣,讲真,就跟坐过山车一样!”

“我2岁的儿子Knox现在话还说的不是很利索,基本上和我交流就是对我大吼大叫。我的小儿子Finn只有6个月大,他和我的交流方式只有一种——哭!”

“我要通过哭来判断他想要表达啥,是热还是冷,这就像个猜谜游戏。”

好不容易度过了一片混乱的白天,到了晚上他发现更糟心了...

“到了晚上,我的耐心越来越少了。为了让Knox安静,我允许他在我腿毛很多的腿上玩贴纸。”

“喂完Finn,我一直在哄他睡觉。终于他慢慢闭上了眼睛,我小心翼翼把他放到床上,我觉得这一刻真的太美妙了,直到TMD的突然爆发出能掀翻屋顶的哭声!”

“我以为一晚上顶多就这么来一次吧?后来我才发现自己太天真了!基本每隔2小时就要来一次,一直到凌晨5点,很好新的一天就这么开始了。”

“当我发现时间才是早上5点半,而两个娃都已经醒了的时候,那一刻我才明白妻子的话。”

“我才带娃不到一天,整个人就已经蓬头垢面,没时间洗澡甚至没有刷牙。我看到家里一团糟,昨天吃剩的食物和碗还没有清理,玩具四处散落....”

“终于,我承认我被打败了。”

“我曾经感觉带娃、做家务这些事都是女人天生就能轻易掌握的,看她们做起来很轻松,直到我亲自体验才知道,我连在家都带不好,更不要说还要做家务、做饭、培养孩子、带他们出去玩。”

Brad表示自己终于感受到了,妻子的辛苦以及妈妈们的伟大。

有一位初为人父的爸爸说,他真正有了做爸爸的感觉,大概是在儿子 4个多月的时候。

有一次,儿子着凉,发烧超过39摄氏度,妻子外出,只有他一个人在家里照顾孩子。

就在要抱起宝宝的时候,他忽然发现,宝宝认真地看着他,接下来竟伸出小手,在他脸上摸了一下,仿佛在说:“爸爸,你别着急,我会好起来的。”

那一瞬间,一种特别柔软的感觉涌上了心头。

其实,每位妈妈,都该为爸爸留下这样一次独立带娃的机会。

《爸爸去哪儿》节目的出现,就是很好的证明。曾经那些不懂孩子的“缺席爸爸”,通过这场亲子共处,跟妻子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近。

想让男人成为「育儿搭档」,妈妈需要给予包容和机会:

想让自己成为「出席爸爸」,爸爸需要耐心和付出:

你是第一次当妈,男人也是第一次当爸。妈妈照看孩子的机会,与生俱来。爸爸照看孩子的机会,却是你给他的。

养育孩子,是两个人的事。给爸爸独立带娃的机会,也是在给自己放松的机会。

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更没有哪个好爸爸能不劳而获。

所谓独立带娃的机会,就是让爸爸:

对养孩子,有信心;对养孩子,有激情。

*来源:十分妈妈 (ID:shifenmama8),一个有温度的亲子育儿公众平台,分享提升宝宝幸福指数的一切:有用、有趣、有态度的育儿好文。

读人也是读书,

阅人亦是阅己。

关注 慈怀 旗下 人物公众号——

拾录人

和我们一起发现人性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