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事的孩子快乐吗?
知乎上有将近4000个答案,点赞最多的前10个都给出了一个共同的答案:“不快乐”。
前几天和一个朋友谈到了她的困惑:
朋友有一个典型的别人家的“乖宝宝”,但是,前几天幼儿园老师找她交流,认为孩子认知、动手、规则性都远超同龄宝宝,只是似乎太理性了,“心里少了些喜不喜欢,更多的是应不应该和可不可以。”
老师的一席话对朋友的触动很大,孩子好像是从没有表现出属于她这个年纪的孩童的特质,从没有哭闹着要什么玩具,也没有任性的要求爸爸妈妈必须要做什么,等别说什么撒泼打滚之类的了。
“孩子实在是太懂事,我现在真的好想她变得脸皮厚点、没心没肺点~”朋友如是说。
了解之后才知道,朋友之前一直在外地工作,孩子从小就留在老家由爷爷奶奶照看。
孩子小时候想和她视频,她在开会;
孩子想让她给讲故事,她做不到;
孩子感冒了,发烧了,想让妈妈亲亲抱抱,她也没办法,只能一遍一遍的安慰孩子要“懂事一点”、“坚强一点”,结果孩子变得越来越懂事,越来越乖巧。
即使回到爸爸妈妈身边之后,也一直牢记这要“懂事一点”,不要提什么过分的要求。
《奇葩说》中有一期是讨论“没钱要不要生孩子”,谈及“懂事”,肖骁的一段话令人啼笑皆非:
“你们别觉得懂事是一个褒义词,人为什么懂事?是因为环境所迫,没有别的选择,他必须懂事。他最好不向我提任何能力范围以外的要求,他懂事!所以呢,别人家三口是和和美美幸福美满的一家子,而我们家是无比懂事的一家子。”
过于懂事的孩子,则自己掐灭了情绪流动的渠道,将不公平对待理解成“我不配”、“我只能”。
看起来懂事的孩子,他们只是把委屈和难过埋了起来,理解成“是我不够好”,表面接受和乖巧,内心更多是愤怒和恐惧。
懂事是他们的保护自己的面具,讨好别人的工具,他们宁愿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让别人开心,不然就会愧疚不安。
有一个朋友,每次在谈论这个问题的时候,都会肯定的告诉我们“不会。真的,真的不会。”
朋友单亲,小时候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爸爸又是一个很传统的人,坚信“懂事才能省心”。
所以,朋友一直到高中,都没有穿过裙子,因为爸爸不喜欢;
从小到大没有留过长发,因为爸爸不会打理。所以,经常会被人认为是男孩子。
“我从小到大从来都没有过玩具,因为爸爸总是将我们家穷挂在嘴边。”
所有人都知道她爸爸有一个懂事的女儿。
不会哭闹着要糖,不会无理取闹,不会缠着大人,没事的时候会一个人看书,安安静静的。
但只有朋友自己知道,她多么羡慕那些对着父母撒娇,吵着闹着要买漂亮裙子的人。
“做一个懂事的孩子,真的很累。”
作家刘继荣在一篇文章里写过,自己的女儿在幼儿园的时候,老师斟酌再三,说了一件愈发让她尴尬的事:女儿这些天用餐控制不住食量,常常吃到胃痛还要求添饭。旁边有位家长擦肩而过,好奇地回过头,望望女儿,脸上的表情似笑非笑。我在老师面前兀自强撑着微笑,心里却暴躁得想找谁大吵一架。
最后才了解到实情:孩子拼命吃那么多饭,不是傻,也不是贪吃,是因为她觉得妈妈工作很辛苦,她要吃得饱饱的就不会老是生病,会快快长高长聪明,会给妈妈做饭,帮妈妈拖地,妈妈就不会再烦了。
得知了真相的她瞬间落泪,这么懂事的孩子,却一直被自己嫌弃太傻太笨太贪吃。
很多家长常常抱怨老天,你到底给了我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很多孩子,默默地为父母着想,但是小小的年纪无法表达。
他们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周围的世界,生怕给其他人造成一点麻烦。
懂事的孩子,就算是受了委屈,也不会言语。
一个几岁的孩子,本应该在父母面前撒娇任性,缠着妈妈说睡前故事,开心大笑,不开心大哭才对。
孩子本该就是调皮的、捣蛋的,干嘛要让他们太懂事呢?
大人的苦和忧真的没必要太多告知孩子,让原本稚嫩柔弱的肩硬生生地扛起超过他们心理年龄的愁。
心理学家武志红也曾说,“懂事”是一种很深的绝望。
不要再让孩子被“懂事”这两个字捆绑,不要再让他因为这两个字而负重前行。
从今天开始,请允许孩子犯错,允许孩子调皮,允许孩子偶尔发脾气和不讲理,允许他做个快乐的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