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跟孩子谈钱』
妈妈们有没有被自家孩子问过这样的问题:我们家是不是很穷?
你会怎么回答呢?如果你没有想好答案,不如先来看看一个粉丝的留言:
记得,两年前的一天,儿子放学回来后跟我说,下午时跟同学争了几句,我说争什么呢?儿子说,同学说你家里那么穷的,你爸爸就开个摩托车接送你,我爸爸开宝时捷的。我说嗯,怎么了?
儿子说,我当时就跟他说,我家里穷又昨的,我去你家噌WiFi了,我去你家蹭饭吃了,我去你家噌厕所了,你爸爸开宝时捷,你买的吗?你家里有宝时捷买给你的吗?你爸爸开宝时捷接送你上学了吗?你读书成绩有我好吗?特别是最后一句把同学噎得死死的。
很多父母在称赞之余,也表示这确实是一道难题,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小编最近看到了一篇文章,一个上小学三年级的小男孩参加完同学的生日会后,一脸不高兴地问:妈妈,我们家是不是很穷?
同学家的电视比我们家大,房子也比我们家的漂亮,今天他生日,他妈妈送了一双特别酷的运动鞋,价值3000多块钱的限量版耐克,可我还在穿哥哥的鞋,难道是我们家很穷吗?
问题一抛出,这位妈妈一时半会儿还真没能招架住。「太意外了,哪能想到这小家伙怎么会问这种问题。」
缓过神后,妈妈问儿子几个问题:
作为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对吗,那电视大不大重要吗?
他摇摇头;
辰辰家的房子比我们家漂亮,但是有我们家温馨吗?
他摇摇头;
你现在穿的鞋舒服合脚吗?
他点点头。
这位妈妈继续耐心地儿子解释道:
我们家不换大电视,是因为,妈妈希望你不要迷上看电视,而要专心学习;
不换大房子,是因为我们一家四口住在这里真的好温馨,等你以后成家了,我们的家庭成员增加了,那时候就要换大房子了;
不给你买耐克的鞋,是因为鞋子的重点在于穿得合不合脚,舒不舒服,而不在于它是哪个品牌,我们何不把买那么贵的鞋的钱存起来以后作为以后上大学的学费呢。
孩子听后,脸色立马明朗了很多,于是开心的说:原来我们家并不穷,只不过我们要把钱花在更值得花的地方!
在这个物欲横流、贫富差距越来越明显的社会,与孩子「谈钱」,成为了每一位父母都无法避免的教育话题。
在孩子面前哭穷多可怕
你一定看过那个视频:
在地铁一号线上,一位妈妈因为孩子玩丢了五块钱的地铁票,当众打骂孩子。
从地铁上,一直打骂到下地铁。
旁人看不过去,劝她再买一张票,觉得她为了五块钱有些小题大做了。问她:「五块钱很多吗?」
她说:「很多啊,我哪有那么多钱。」
之后,她说到,自己和丈夫长期分居,住在娘家,妈妈生病要花钱,她一个月就赚900块,孩子托费要1000多。
当时,这个视频引起了无数网友的热议。
很多网友都表示谅解:你永远不知道五块钱对有些人意味着什么,所以,谁都没有资格评论这位妈妈。
可是,大家有考虑过这个孩子吗?妈妈可以打他骂他来发泄情绪,但孩子呢,他就应该承受着这份贫穷吗?
在商场总能看到这种情景,孩子看中一个几块钱的玩具,想要妈妈给他买,妈妈瞪了他一眼:「你知不知道妈妈每天上班多辛苦?赚的钱除了给你上学,只够每个月的生活费,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很多妈妈的口头禅是「家里没钱,只靠你好好读书,以后赚大钱。」
越来越多父母都习惯在孩子面前哭穷,但是作为父母,你知道把「没钱」一遍一遍地挂在嘴边,对于孩子究竟意味着什么吗?
还记得去年热播《人民的名义》中的赵德汉吗?
刚开始不懂他为什么明明拥有一套大别墅,却仍然住在破旧的小楼里,明明拥有2.4亿现金,每天却还吃着炸酱面,老婆还在为孩子上兴趣班的费用发愁。
直到他站在装满现金的冰箱前说:「我一分钱都没花,不敢,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穷怕了,一分钱都不敢动。」
让人不禁感叹,到底是什么样的贫穷,会导致一个人守着巨额财富,却一分钱也不花?
作家埃德加·布莱索在一个故事中说,如果孩子从小就把自己当成一个「穷人」,她一辈子都会是个「穷人」。
这里的穷,已经不仅仅是物质匮乏那么简单了,而是从小精神上对穷的认可和畏惧。
这就是心穷。
就像地铁上的那位母亲一样,一旦给孩子种下了贫穷的种子,那么她的孩子将会成为第二个赵德汉。
所以,切记不要在孩子面前哭穷,可以明确地告诉父母,这并不是个很好激励孩子的方法,反而只会让孩子感受到贫穷的压力。
别让炫富毁了孩子的一生
这时,旁边身为妈妈的闺蜜按捺不住内心的窃喜:「我就从来不在孩子面前哭穷,都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哭穷被家长们纷纷误解为了给孩子提供最好的一切。
小主们身边一定都有这样的家庭,夫妻俩加上四个老人,六个人围绕着一个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真是含在心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
我邻居家也是个典型的事例,一家三口,父母经营着一家小店,女儿上大学。因为电商的快速发展,让他们的实体店越来越难做。
有时候夫妻俩一个月忙下来连房租都成问题,俩口子中午吃饭,连个荤菜都不敢点。
但是女儿上了大学之后,第一个假期回来就找爸妈要苹果手机,说自己的手机太掉价,在朋友面前抬不起头。
然后她父母硬生生地拖了一月的货款,挤出来五千块钱,给女儿买了手机。
这样的父母实在太多了,不顾家庭资源禀赋差异,百般努力,倾尽所有,让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条件。
于是大多数的孩子都过着一种极其享乐的生活,用着最新的电子产品,穿着最时尚的大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这造就了当下一种很可怕的现象——全民富二代。
富人家的孩子当富二代养,穷人家的孩子也当富二代养。
之前,上海报道了这样一件事:一名体型较胖的年轻女子,在大街上用手狠狠地拽着一个环卫工人的头发拖行数米,旁边其他环卫工急忙上前拦架。记者一采访才知道,原来是女儿在向母亲要钱!
这位母亲已经48岁了,做环卫工10多年了,一个月才几千块钱。她的女儿孩子都有了,还隔三差五伸手向母亲要钱,不给钱就辱骂、吵架、打架……
父母常常以为,给孩子提供越多的物质,孩子就会越幸福。
可事实上,太多选择反而让孩子得到之后不懂珍惜、不懂感恩、不懂得柴米油盐的来之不易。相反,滋生了一身的不良习气,虚荣、骄横、懒散……
怎么和孩子谈钱?
教育专家认为,家长跟孩子谈钱的态度影响着孩子的金钱观,曾经有一个非常著名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反思:
一个孩子问家长:「爸爸,我们有钱吗?」
美国爸爸回答说:「我有,你没有,你想有钱要自己想办法挣。」
中国爸爸说:「我有的是钱,等你长大了,钱都是你的。」
两种不同的教育方法,于是,两个孩子收获了不同的人生。
那么,如何正确跟孩子谈钱,培养正确的金钱观?
▍鼓励孩子学会自己动手,学会做「家务」
美国育儿专家伊丽莎白·潘特丽曾经说过:「给孩子布置家务是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和相信自己能力的一种最好的方式,习惯于承担家务的孩子,在走向成年的过程中,往往比那些缺乏这种体验和责任感的孩子更容易适应生活」。
学龄前,孩子学会走路不久,让他自己丢纸尿裤。2岁时分配力所能及的家务,把衣服放在洗衣篮里,把玩具收拾好……
▍识别纸币,学会钱货交换
3岁之后让孩子慢慢的认识纸币,模拟些开超市、买衣服等场景,或者在大人平时购物时,可以尝试让孩子用钱买些简单的用品。
最近小编就迷上了《妈妈是超人》,其中有一幕是霍思燕让嗯哼去帮自己点个冰美式,目的就是锻炼嗯哼的金钱观念。
▍培养孩子储蓄的习惯,节约用钱
5岁,接近上学的年龄,学习储蓄,用孩子的名义开个账户,让他有自己的存折,培养「自己的钱」意识。
美国有一本畅销书叫做《钱不是长在树上的》,这本书的作者戈弗雷在谈到储蓄原则时指出:孩子们可以把自己的零花钱放在3个罐子里。
第一个罐子里的钱用于日常开销,购买在超级市场和商店里看到的「必需品」;第二个罐子里的钱用于短期储蓄,为购买「芭比娃娃」等较贵重物品积攒资金;第三个罐子里的钱则长期存在银行里。
▍学会赚钱和花钱,培养正确的金钱观
父母可以有意识地给孩子安排些力所能及的事来做,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零花钱。长大一些的孩子可以打零工、做兼职等。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花钱不要大手大脚,只追求高消费。孩子长期在父母的影响下耳濡目染,也会变得铺张浪费。
最好是让孩子学会通过自己的储蓄,有计划的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
简单来说,从孩子懂事开始,就要和他谈一谈钱,不哭穷,也别炫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