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观念”决定了人生的走向:一个北漂女子的真实遭遇,父母和孩子都要看看

作者:校长传媒 06-20阅读:4025次

你的“观念”决定了人生的走向

文|阿尔费雷德阿德勒

挑战人生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上的一举一动,都显示出他对于自己的力量、能力,有着一定的看法,而且从一开始,他对于自己在任何情况下行动的困难或者可行性就已有了很清楚的见解。

换言之,我确信人的行为出自他的观念。请不要对此感到惊奇,因为我们的感官感受到的不是实际事实,而只是它的主观形象,也就是说,外在世界的反映。

创造力的产生

当我们做心理学研究时,不要忘掉塞内加的话。如何解释存在的重大事实要看我们的生活风格。只有在直接而对和解释相冲突的事实时,我们才会愿意在直接经验中的细节方面改正对事实的看法,在不改变人生观的情形里,容许因果律影响到我们的判断。

事实上,人看到一条毒蛇过来,是真的毒蛇,还是只是相信那是一条毒蛇,对他的效果都是一样的。骄纵的孩子在母亲离开时就会焦虑,他怕小偷,那么不论是否真的有小偷,他都会同样的怕。甚至在向他证明没有小偷之后,他还是会怕。

患广场恐惧症的人不敢到街上去,因为会觉得地在摇;在没有病的时候,如果地真的摇起来,他的行动也不会两样……这些人有时都会按照信念行动,如果信念没有问题,他们的行为从客观的角度说就是正确的。

拿一个三十六岁的律师为例。他已经对工作完全失去了兴趣。事业很不顺利,他自己说是因为没有能带给那些来谘商的顾客好印象。他总觉得自己很难和人厮混在一起,尤其是和女孩子在一起,会非常害羞。勉强,甚至可以说是厌恶地结了婚,不到一年也就离婚了。现在和父母住在一起,过着隐士般的生活,生活费用大部分由父母负担。他是独子。母亲非常溺爱他,总是和他在一起,她也说服了孩子父亲,使得他们都相信有一天他会成为一个很不平凡的人。

这孩子一直这样期待自己,他成绩优异,似乎证明他的想法不错。大部分惯坏了的孩子不能对任何事情说不。像许多那样的孩子一样,他染上了手淫的习惯,解脱不掉,而且不久使他成为学校女孩子们的笑料。他因此完全不和她们来往,但是却想像自己在爱情与婚姻方面能获得最光辉的成就;不过感觉只有母亲能吸引他,而母亲也完全被他支配,有相当时间,他把性方面的幻想和母亲连在一起。从这一案例也可以很明显看出,所谓的俄狄甫斯情结(Oedipus complex)不是一个“基本事实”,而只是母亲纵容的、恶性的、不自然的结果。

这一点,在这位充满虚荣的男孩或青年觉得自己被女孩子出卖了时,在他没有能发展出足够的社会兴趣,因而不能和其他人厮混在一起时,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完成学业前不久,在面临独立谋生的问题上,病人感染了忧郁症,因此再次打退堂鼓,像所有惯坏的孩子一样,他从小就很胆怯,怕面对陌生人。以后在和男人或女人的同志关系里,情形也一样。同时,他也不敢面对他的事业,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现在。上面的叙述把许多和之相配合的其他事实省去了,我觉得这样也就够了。

有一件事情是很清楚的:这个人一生始终都没有变。总是想出人头地,可是在对成功没有把握时,又一定逃避。他的人生理念——他自己不知道,由我们推想出来的——可以用下面的方式表达:“既然世界不肯把我的胜利给我,我就撤退。”他把打败其他人看作自己奋斗的最后目标,从这样一个角度出发,不能不承认他的做法是正确的、聪明的。

在他自己的世界里,没有“道理”,也没有“常识”,有的只是我所渭的“私有聪明”(privaLe inlelligence)。如果他在这样的人生中有什么想法在客观事实上被否定了,他仍旧会采取同样行动。下面的例子,也是常常看到的,显示同样的错误程序也可以在动物里见到。

一条小狗接受在街上跟随主人的训练。技巧有了相当进步之后,有一天,突然跳上一辆开着的车子,被从车子上抛下来,但是没有受伤。这当然是罕有的经验,小狗几乎不可能对这件事有本能的反应。它以后在训练方面有更多进步,可是却无法诱使它接近失事的地点。因此,也很难用“制约反射”(conditioned reflex)的话来形容。不怕街道,不怕车辆,但是怕出事的地点,做了一次人常做的那种一般推论:该责备的不是自己的不小心、没有经验,而是那个地方。在那个地方总是有危验威胁它。它和许多其他采取类似程序的动物很相似。都紧紧执著于那样的解释,这样做至少可以保证一点:再也不会在“这个地点”被伤害。

类似的结构常常可以在神经症里见到。患者害怕失败;害怕丧失自己,于是把身体与心理的症状,误以为是无法解决的问题而精神激动,这些症状又被他们拿来做最好的利用,保护自己从生活中撤退。

很明显的,影响我们的不是“事实”,而是对事实的解释。在解释这些实际事件时我们所表现的或多或少的信心,是永远不够的,要看解释是否有矛盾,看解释产生的行动是否成功。

对于没有经验的孩子以及不合群的成人这一点尤其重要。不难看出,因为我们的活动领域常常很有限,也因为小的错误、矛盾常常在没有任何努力或是别人的帮助之下,在不太难的情形下得到调整。这也使得我们在生活样式一旦形成之后更容易抓住它。只有那些明显而重大的错误才会逼迫我们去仔细考查,而这也只有在那些愿意透过合作方式解决人生问题,不以个人优越为追求目标的人身上才会发生。

因此,我们获得了下面的结论:每个人对于他自己、对于人生的问题都有一个“观念”:一个生活样式,一个动功律:会把他牢牢抓住,虽然他不了解这个观念,也不能说明。这个运动律是在童年的狭小范围中出现的。在没有多少分辨选择的情形下,自由地动用人天生的能力以及外在世界的影响,发展出来的;这一过程不受任何可以用数学程式表达的行动限制。它是孩子的艺术品,用来为他的目的,指导与使用所有“本能”、“冲动”,以及从外在世界与教育获得印象。它不能从“有的心理”(Besitlz)的角度去了解,必须从“用的心理”(Cebrauch)的角度去了解类似,差不多相同,这类字眼,常常只是因为语言的贫乏才有的(语言没法用简单的字眼表达永远都存存的微妙差异),或者说,只是统计学上的可能性。

如果因为看到它们存在的证据,而就定下不变的规则,那就是误用了;不可以这样做。这种规则对个别案例的了解不会有任何帮助;只能用来帮助对整个视野,独具特性的个别案件存在于其中的整个视野的了解。举例说,强烈自卑感的诊断,对于个别案例性质的了解,到诊断的这一时候为止,没有任何帮助,也不表示教育或社会环境方而有任何缺点。这些缺点以永远都在变化的形式在个人对外在世界的态度上表现出来。因为孩子创造力的干预以及由创造力产生的解释的干预、形式人人不同。很明显的,这许许多多的解释,可能真的和现实世界以及它的社会要求冲突。

个人对自己与人生要求的错误想法迟早会使得他和冷酷的现实相冲突:现实要的是和社会感一致的解决办法。冲突的结果可以比拟成电击。失败者会认为他的生活风格不能接受人生要求(外在因素)的考验,但这一意见不会因为电击而就消失或改变。对个人优越的追求仍旧会继续。震撼的结果,只能看到下面的现象:当事人的行动领域变得更加狭隘,而狭隘领域也多少受到限制;其次,当事人会把让他的生活受到失败威胁的任务除去;最后,他会从自己还没有做好正确应付准备的问题前撤退。

不过,震撼的效果有心理的,也有身体的。它贬低了剩余的社会感,造成人生的各种错误,因为它迫使人逃避,神经症的情形就是如此;再有就是迫使人走上反社会的歧途。在这条路上,他仍旧会在剩余的行动领域内采取行动,但是这绝不表示他是在勇敢地行动。每一个案例都很清楚地证明,“解释”在个人的世界观里是很基本的,决定他的思想、感觉、意志和行动。

本文由“悦读馆”推荐,节选自阿德勒著《阿德勒他们灵魂与情感》

石磊翻译,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文由晚情原创,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倾我们所能去生活(ID: wanqingdepingtai)

我在北京当前台,父母在村里炸了

原创作者 | 晚情

有位读者和我说,她出生在西北一个偏远的农村里,村里的女人不到20岁就结婚生子,然后操持家务,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

她觉得这样的人生太可怕,所以一直努力寻找出去的机会。

后来,她有个小学同学考到了北京,毕业后就留在了那里,她经常找对方聊天,同学知道她的心愿,有一次,她们公司招前台,就介绍她来试一试。

因为外表清纯,为人朴实,很顺利就被录取了,然后,她就开始了心仪已久的大城市生活。

对于一个农村姑娘而言,北京前台的工资,也比老家一年的收入高,可是北京消费也高,每个月存不了多少钱。

但她还是感觉很满足,未来可期。

然而,现在的她,积蓄全无,欠了一堆信用卡账,无计可施。

当初在北京落脚后,她便告诉父母自己在北京一家公司当前台,然而父母到处告诉村里的人,她在北京当领导,有什么事,招呼一声就可以了。

于是,亲戚看病找她,旅游找她,她只租了一个小单间,根本无法留宿,只能开酒店,如此下来,一个月薪水就岌岌可危了。

她和父母说过,自己不过是个小小的前台,生存都很艰难,根本没有余力也没有财力去接待老家的亲戚邻居。

父母却像失聪了一般,不但没有收敛,甚至在村里吹牛吹得更厉害。

有一次,她发现本来对她颇多照顾的同学不理她了,看见她冷漠地走开。

起初她以为对方是大学生,自己只是个小小的前台,所以同学不想和她走得太近,她也是有自尊心的,没再去打扰老同学。

后来偶然的机会才知道,父母在老家说她在北京很有出息,那个谁谁谁家的女儿(老同学)就是她的手下,搞得同学的父母在老家很没面子,同学一家不喜欢反击,只做疏远处理。

她去代父母向老同学道歉,老同学倒不记仇,只是说:我觉得你该管管你父母了,否则迟早给你惹出大麻烦。

她也知道,远的不说,因为父母的虚荣,好面子,她已经搭上所有的积蓄,外加一堆信用卡账,她和父母说过自己的窘况,但父母根本不改,她也不知道怎么办了。

这事让我想起去年回娘家遇到的一件事。

那次,在家门口碰见了一位有点面熟的老辈,因为不知道该叫什么,就点点头打算离去,他却突然叫住了我说:你是某某家的女儿吧?

我说是啊!他很热情地说你还在某某公司吗?我说离职好多年了呢!

然后他特别热情地问我现在在干吗,我一向不喜欢在老家透露太多信息,就保留地说:没干吗,在家里呆着。

他突然眼睛一亮,特别高兴:那你还没工作是吧?我让我儿子给你介绍个工作吧!我儿子现在是大众汽车的副总裁。

我一愣,记忆中他儿子似乎初中都没有毕业,怎么会是大众汽车的副总裁呢?难道能力特别彪悍或者是有什么奇遇?我印象中,大众汽车对副总裁要求是非常高的。

我还没反应过来,我叔叔捧着茶杯出现了:

哎呀,你听他在这吹牛,他儿子确实在大众汽车,但不是什么副总,就是一门卫,还是临时的,这事大家都知道,早就懒得听了,看你不了解情况,逮着你吹。

对方觉得受了侮辱:我儿子就是副总裁,你是嫉妒的吧!

两人争得面红耳赤,差点打起来。

后来有一次,我叔叔见到他儿子就打趣地叫副总裁。他儿子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我已经离开大众了,我爸自己没本事,我也没给他长脸,你们别当一回事。

其实,这样的事,我自己也遇到过一次。

那年,我大学毕业找工作,可能因为学校还可以吧,很顺利进入我们这里一家不错的公司,但一没经验,二没资历,就是最普通的行政员工,每月拿着一份不多不少的薪水。

有一次我回家,看见家里坐着一个人,旁边堆满了大包小包的礼盒,对方看见我,一脸讨好的笑。

我有点奇怪,我一没钱,二没势的,讨好我干嘛啊!

然后,来人支支吾吾地陈述了自己的来意,想成为我们公司的供应商,希望我能牵线搭桥一下。

当时,作为普通的行政员工,工作内容也就是负责一些日常琐事,虽然离领导很近,但这些公司决策上的事,哪有我说话的份,哪怕是公司总监级别的领导,都无权决定,这实在是太看得起我了。

我很直白地说,我就是一个办公室里打杂的,这种事别说决定了,连参与的资格都没有。

但对方显然不相信我的说辞,认为我是推脱,我爸在旁边说你就帮他一下嘛!

我当时就怒了,别人会带着礼物上门,还不是自己家里人吹牛吹出来的,否则谁知道我在哪工作。

我很直白地说:

真的不是我不帮你,估计我爸跟你吹牛了,你想想看,我毕业才大半年,能做什么?

就算我是天才,也不可能已经可以主宰公司竞标。我跟你说实话,别说牵线搭桥了,我是谁,是哪个部门的,估计领导看见我都想不起来,公司几千人,领导记得几个?你想想就明白了。

对方估计一时被利益所趋,稍一想也就明白了,他对着我爸摇头道:唉,我居然信了你的,你女儿说的才是实在话。

送走他后,我爸跟我抱怨为什么不先应下,过段时间再说办不成不就可以了?搞的他很丢脸。

我说:

确实很丢脸,明明没有的事,吹牛吹成这样,明明做不到的事,干吗要给别人希望?以后如果你还这么虚荣,我会告诉别人,我被公司开除了,有些面子可以要,但打肿脸充胖子的事,我绝对不干,你干一次,我就让你丢脸一次。

因为我说到做到,一两次后,就没有这些事了。

可能有人会说你让父母丢脸,真不孝!

也许吧!

但我认为牺牲自己的生活去成全所谓的孝道,是很不明智的事。

孝道有三重,最高境界就是大孝尊亲,但尊亲是在自己真的已经取得某种成就下,而不是配合父母构筑一个虚幻的功成名就假象,假的毕竟是假的,迟早有维持不下去的一天。

当你觉得父母不可理喻,甚至成为摧毁你生活的元凶时,你也要反省一下到底是谁配合他们的。

我们父母那一代,经济和教育落后,他们没有很先进的观念,甚至有很多愚昧的做法,身为子女,我们自己要清楚,什么是该顺他们的,什么是不该顺他们的。

而不是一味地妥协,再一味的埋怨,你让自己过好了,把自己的人生经营好了,让他们提起你,再也不必夸大事实,谎话连篇,就是你最大的孝顺。

而愚孝不仅会毁自己的生活,也将陷父母于不义,让他们在毁子女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最大的不孝,就是愚孝。

作者简介:

晚情,百万畅销书作家,云意轩翡翠创始人,致力于女性自我成长,新书《做一个有境界的女子:不自轻,不自弃》正在热销中,代表作《做一个刚刚好的女子》,微博:晚情的小窝,公众平台:倾我们所能去生活,ID:wanqingdepingt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