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第一从来不是读书的目的,在未来活得有成就感和尊严才是。
——娇妈
你考得比我好,我一定杀了你
我们常说:育人先育德,成才先成人。
无论学校教育或是家庭教育,目的都是育人。
然而,在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本末倒置,以成绩作为评判孩子好不好的标准,结果酿成了不少惨剧。
近日,山东省淄博市一中学生秦某挥刀将刚回家的同班同学马某捅了十三刀致死。
据被害人家属称,嫌疑人因嫉妒马某学习成绩太优秀,案发前曾警告过马某不准考得比自己好。
“你考得比我好的话,我一定杀了你。”
谁能想到,这句充满挑衅的话竟在马某再一次考了第一名后成了真。
很多网友说:这是一场因学习竞争关系处理不当、心存嫉妒导致的凶案。
而娇妈则认为,这是一场学校和家庭教育没有给孩子灌输一个正确、积极的学习和读书目的所导致的惨剧。
别人家孩子永远比你强?
在当前的学校和家庭教育中,绝大多数的老师、父母总喜欢以成绩和名次论孩子优劣,从而在行为上和语言上给孩子们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其中,首当其冲地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湖南卫视新推出的一款青少年健康成长心理释放表述的综艺节目《少年说》里,一名初一的学生袁璟颐就对此进行了吐槽:
明明我也很优秀,为什么你永远要拿“别人家孩子”来打压我?
明明我也很努力,为什么你永远看不到?
虽然父母和老师通过打压来刺激孩子上进的苦心,同样为人父母的我特别理解,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永远得不到肯定,努力永远被忽视,就会让他陷入气馁和挫败的困境。
如果长时间深陷于此,孩子轻则自卑、怯懦,重则会抑郁,甚至会因好胜心或嫉妒心去伤害他人来赢得第一获得父母和老师的肯定。
这是极其可怕的,也是所有教育者都不愿看到的。
好的教育者,不会偏颇地拿别人的优点比孩子的缺点,最客观最有效的教育,应该是通过正确的引导、积极的肯定,让每个孩子都把自己各自的天赋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高考决定命运?
其次,是过分强调成绩重要性,高考决定命运。
在过去,考上大学,国家会对毕业生进行分配,基本上每个大学生都能安稳就业。“高考是你唯一出路”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对于穷人家孩子来说,是一种政治正确。
然而,现如今的年代,社会看重的更多是你这个人能为一个团队和社会带来多少价值,有思想有能力永远比学历更重要!高考绝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
可是,当前的许多教育者仍是习惯性地向孩子传达“高考改变命运”的绝对化,殊不知,这种观念会在孩子成绩不理想时逼他们走向绝路。
6月7日,河北平泉的一名高考生在高考前一小时跳楼自杀。
据孩子母亲说,孩子是1998年出生,今年才20岁,这是孩子第三次参加高考,因为压力过大,有抑郁倾向。
说实话,每年看到这种考生因高考失利、压力过大而抑郁自杀的新闻,总会恼怒家长和老师没有从小引导孩子正确看待高考和人生的关系。
过分看重成绩,过分强调高考对人生命运的改变,必然会导致孩子人生进入狭隘选择区。
在唯一出路面前,他们输不起。
因此,希望各位教育者能摆正好自己的心态,引导孩子正确、积极地看待高考和人生的关系——高考会影响一个人的未来,却无法决定一个人的一生。
很多时候,教育者对待孩子平时成绩的态度,就决定了孩子将来人生的宽度。
成绩不好,就不配被爱?
其三,只有考得好,才配得上爱;
作者语不惜曾讲过这样一件事。
她的女儿上小学之后,她发现从未上过兴趣班和辅导班的孩子比起同龄孩子,无论才艺、悟性或语言表达能力上都有很多差距。
于是,焦虑的她在一学期之内不受控地给孩子报了英语一对一辅导班,奥数班、钢琴班。
在孩子成绩好时,全家喜气洋洋;孩子成绩稍有下降时,家里就硝烟四起。
她曾以为,她这种虎妈式的教育方法是对孩子负责,可是,突然有一天,孩子泪流满目地问她:妈妈,是不是我考得不好,你就不再爱我了?
顿时,她的心被触痛了。
我相信,所有父母爱孩子,并不取决于孩子是否乖巧,是否成绩好,而仅仅因为:你是我的孩子。
然而,当教育者过分看重成绩,就会从语言、行为、情绪等不断地给孩子传达一种错误的讯息:只有考得好,我才爱你。
这种错误的讯息会造成孩子在学习成绩面前诚惶诚恐,甚至为了得到父母爱的肯定,不惜一切代价去赢得第一。
在爱的面前,他们输不起。
因此,希望父母们都能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会带给孩子不可磨灭的影响,三思而后行。
成绩固然重要,但是给予孩子足够的爱、教会孩子如何成为人、如何更好与这个世界和平共处更重要。
最佳排名:7-17名
或许有家长会说:那些行为都不能做,那要怎么告诉孩子读书的目的呢?
龙应台曾在回复儿子安德烈的信中这样说道: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
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而成就感和尊严,会带给你快乐。
考第一从来不是读书的目的,在未来活得有成就感和尊严才是。
再者,考第一也不代表着前途无忧。
据相关研究表明,大多数精英并不是学生时代的尖子生,他们成绩的排名通常是在第七名到第十七名之间。原因就是这些孩子既可以和第一名做朋友,也可以和最后一名做朋友,人际关系往往是最好的,而且孩子压力小,生活更轻松,创意也是最好的。
也正因如此,作家林清玄曾公开喊话,他从不鼓励孩子考第一名。甚至建议家长们:
如果你的孩子是第一名,那就让他别那么努力,轻松点拿到第七名到第十七名就可以了。
如果你的孩子是后几名,那就让他努力进到前17名里面。
在此,希望父母们能放下要求孩子考高分的执念,也希望孩子们在父母的引导下,能积极、乐观地看待学习和读书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