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影:应对离别的有效方式是记忆

作者:蒲公英童书馆mp 06-21阅读:1806次

提起小说家虹影,通常跳入人们脑海的词有:“爱情”“女性主义”“历史记忆”……都是在成人世界才能呈现意义的词汇。而虹影的另一个身份标签,诗人,也让她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很难和童话挂钩。毕竟,在人们的一般印象中,诗歌这一叫人捉摸不定的语言总是拒斥童话式的直白、分明。

6月17日虹影老师来上海电影博物馆的思南快闪书店做店长,与预想不同,现场坐满了孩子。

作为当天的驻店店长,虹影老师为读者带来的是她的新作,“神奇少年桑桑”系列儿童幻想作品。在促狭的时空中,虹影老师和大家分享了她对儿童、成人、世界、电影、文学的独特理解。

童年与成人

刚入座,虹影老师就直言,她现在的创作有两类,写给成人,也写给儿童。虹影老师认为,现实生活中有不顺、挫折、烦恼、苦闷,而作家可以提供另一个世界、另一个梦境,为人提供理由和故事。“神奇少年桑桑”系列就是她给女儿构筑的一个世界。

第一本,就写桑桑寻母。而我写少年桑桑用勇敢、魔法、信心和爱挽救母亲的故事,是为了告诉孩子:有一天,他们在真实的世界必须直面亲人的离别。

成人面对的烦扰,在虹影老师笔下,也在儿童乐园现身。

离别与记忆

这次来思南快闪店,虹影老师着重推荐了止庵的《惜别》:

关于离别,止庵的《惜别》是我这几年读下来写得最好的。

虹影老师说,止庵的书,谈离别,谈回忆,谈如何面对亲人的离别,所以在主题上和她自己给“桑桑”写的故事是一样的。而顺着这个话茬儿,虹影老师也向现场的成人和小朋友,讲述了她对亲子沟通的独特心得。

虹影老师推荐止庵作品《惜别》

在虹影老师看来,陪孩子看书和看电影是一体的,而怎么陪伴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为说明这个问题,虹影老师推荐了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因为这部电影也是讲惜别,也讲面对亲人离别的方式,而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应对离别我们需要记忆。

在分享过程中虹影老师特别强调,光带孩子看是不够的,还要带他们和书籍、电影互动。在和孩子互动的时候我们自己也要面对世界的真相。

不要把孩子当作是孩子,要告诉孩子‘妈妈’会走。

虹影老师的女儿知道“妈妈会走”的时候,没有哭,而是诚恳地询问母亲以后要如何应对这一事实?

虹影老师答:

做梦、画画。

我告诉我女儿,记忆是不能被任何人拿走的。记忆留下来会是孩子以后面对世界的时候所拥有的爱,这将沿着一代代人传下去。

“桑桑”的背后

之后,虹影老师向读者分享了她创作“神奇少年桑桑”系列的幕后故事。据虹老师介绍,这套书的书名都是她女儿取的。而在向儿童讲述离别的同时,她也希望给孩子讲中国式的故事、神话,用文学形式改写,将上古记忆流传给孩子。

(图片源自“神奇少年桑桑“系列之《彩虹之心》)

虹影老师也强调,向儿童展示世界的真相并不意味着也要把成人世界的污泥染在孩子心上,“桑桑”系列里给桑桑带来力量的“彩虹之心”就是纯洁美好的代表,用虹老师的原话说:

不能是邪恶的。

最后,现场有读者向虹老师提了一个难题:孩子想读的书和自己想给孩子读的书有时是不一样的,如何处理这个冲突和矛盾?

虹老师的回应简单而富有启发性:

如果孩子爱读,无论什么书都要鼓励她读。要有意引导,不能给她设定规则,要让她在游戏中读。

为孩子们写童话的虹影老师似乎离开了她熟悉的成人世界。然而正如虹影老师所指出的那样,应对离别的有效方式是记忆。“桑桑”系列中对“离别”主题的刻画,逆转了时间,将成人对“离别”的记忆与烦恼向儿童呈现。事实上,虹影老师在思南快闪店的分享已经充分表达了这样一种洞见:我们需要止庵的《惜别》,也需要皮克斯动画的《寻梦环游记》,人生的同一性(identity)实际上需要在儿童和成人经验的差别中呈现,成人世界与童年都是构成我们身份(identity)的必要条件。

即可购买《神奇少年桑桑系列》(全五册)

▼▼▼

(文章内容转自公众号:思南书局)

让桑桑告诉你,他的奇幻旅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