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睿妈
青少年犯罪的比例逐年上升,给社会和家庭教育带了更严峻的考验。将犯错的孩子及时拉回正轨,是每个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
人的嫉妒心有多可怕?
最近发生在山东淄博某中学的一场学生杀人案,再一次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黑暗面。
6月5日,放学回家的初三学生马某某进入单元楼后,被突然窜出来的黑影一刀刺在胸膛,这一刀又狠又准,直指心脏要害处。马同学凭借求生的本能,捂住伤口逃到外面,但是杀红眼的凶手没有就此松手,而是追着连捅13刀,直到马同学彻底没有了呼吸。
闻讯而来的母亲抱着尚有余温的儿子哭得撕心裂肺。家,近在咫尺,而她的儿子再也回不去了。
受害家属悲痛欲绝,视频截图来源:好看视频
到底什么人会有如此深仇大恨,用这么残忍的方法去杀害一个15岁的少年?
凶手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同班同学秦某某,而这背后的原因仅仅是出于嫉妒。
马同学和秦同学是同班同学,两人成绩都很优秀,但是马同学在班里长期第一名,多次考试都屈居第二的秦同学对马同学充满了嫉妒。在一次会考前,秦同学威胁马同学,如果这次比他考得好,就要杀掉他。
结果马同学依然考到了全班第一名。于是,被嫉妒蒙蔽双眼的秦同学策划了这场谋杀案。
他天真地以为,杀掉马同学,自己就是全班第一名。可是杀人之后等待他的,是法律的制裁。
14岁,一个充满朝气的年纪,却被嫉妒蒙蔽了双眼,让一个无辜的生命惨死于刀下,也葬送了自己的未来。
别再说“他还只是个孩子”,孩子不管教,将带来无法估计的后果。
永远不要低估一个孩子的恶。
河北省承德县有一家超市,曾发生过一起骇人听闻的“灭门惨案"。
被杀的是一家三口,女主人身上中了数十刀,男主人身上被砍60多刀,而那个6岁的孩子也没有逃过凶手的魔爪,手指被残忍地砍成了好几截。
而凶手是一名仅有16岁的少年!
作案少年
更可怕的是,少年杀人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早有预谋。下了晚自习后,少年以没带钱为由,与商店女主人发生激烈争吵,争吵中少年将女主人踹倒在地,然后拿出一把刀子砍向她的头部,砍了数十下直至女主人断气才松手。
杀害完女主人的少年又跑到楼上向男主人刺了60多刀,就连年仅6岁的孩子也没有放过。
这一桩桩骇人听闻的少年杀人案件,让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让原本纯真的孩子变成了今天的杀人恶魔?
从天真无邪到杀人恶魔当然是有原因的,育儿专家说:“7岁之前是性格的形成期,一旦孩子性格固定,以后就很难去改变。”所以,很多青少年犯罪和家庭教育息息相关。
有数据表明,青少年罪犯大多出自以下几种家庭:
1
溺爱孩子的家庭
溺爱是罪恶的源泉,很多时候大恶都是从小事积累的。
孩子踢人一脚,家长不但不道歉,反而满不在乎地说:“跟个孩子计较什么?”
孩子偷拿别人一块糖,家长笑嘻嘻地说:“一块糖而已,谁家孩子不这样!”
孩子将自己爱吃的全都夹自己碗里,家长还一脸得意地夸赞:“看!我家孩子多能吃!”
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就像一罐有毒的蜜糖,孩子长期沉浸其中无法自拔,直到有一天走向社会,发现周围的人并不是围绕自己转的,这时候就会丧失自信甚至产生怨恨,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来。
一年前。
陕西渭南的杨某报警,说父母煤气中毒身亡。
警方赶到后,发现地上躺在一对60多数的老夫妻,症状和煤气中毒很像。但经验丰富的民警察感觉事有蹊跷,父母遭遇不幸,杨某第一时间不是拨打120急救电话,而是打了110和保险电话。
民警经过一番调查,果然发现了背后的隐情。
32岁的杨某是家中独子,从小被父母捧在手心里,没有受过半点委屈。大学毕业,杨某进入社会后才感受到生活的不易。但是从小娇生惯养的杨某哪受过这样的苦,他一心想着有什么办法让他既不用工作又能发大财。
有天杨某得知,如果购买保险后发生意外,受益人就能得到保险公司的巨额赔偿。贪婪的杨某当即为父母办理了人身意外、高度残疾等多份保险。
为了制造父母煤气中毒的假象,他在网上查了大量资料并购买了亚硝酸盐。
准备好后,杨某开始实施他那可怕的计划:
全家一起吃饭的时候,杨某将事先准备好的亚硝酸盐拌入牛肉,特意夹到父母碗里。
可悲的是,宠了一辈子儿子的父母根本舍不得吃,他们习惯性地将好的留给儿子,所以一口也没动。
杨某见计划不成,又到厨房将亚硝酸盐掺入水中,拌好了端给父母,眼睁睁看着他们喝下去。
看着中毒的父母在痛苦挣扎中死去,杨某走进厨房打开煤气罐,制造了一个煤气中毒的假象。
两位老人可能到最后都不敢相信,他们最宠爱的儿子,会对他们痛下杀手。
“娇儿无孝子,惯子如杀子。”这句话,不无道理。
2
经常打击孩子,看不到孩子的优点家庭
在电视节目《少年说》中看到这样一个片段:
14岁的初中女孩站在天台上,对着妈妈说出了压抑已久的心声。长久以来,妈妈一直拿她和全年级第一的学霸女闺蜜作对比。
每次考试成绩出来,妈妈都会夸赞闺蜜学习有多厉害,而说到自己就是各种差强人意。为什么妈妈总是觉得别人家的孩子好,为什么总是看不到她的努力,看不到她的闪光点?
面对她的控诉,妈妈解释道:“拿你和别的孩子作对比,是当你很强的时候,要‘拍’你一下。当你很弱的时候,要‘推’你一把。”
简而言之,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毋容置疑的,但是将自己的意愿强行加注在孩子身上,以一个决策者的身份去决定孩子应该做什么,实际上是一种精神压榨。
长期生活在“别人家的孩子”阴影下的孩子,长大后会变得胆小、自卑、懦弱,更有可能对经常拿来作比较的人产生仇恨、嫉妒。
据说,杀人的秦同学的父母就经常拿马同学作对比,以此来”激励“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眼中,考第一就是成功,第二就是失败。
长期在父母的打压下,让秦同学产生了深深的自卑和挫败感,更对马同学产生了强烈的憎恨,扭曲的嫉妒心最终让他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3
抱怨、吵架、家暴的家庭
吵架、抱怨和家暴是伤害孩子的慢性毒药。长期生活在争吵中的孩子,性格和观念也会发生变化。
婚姻观扭曲
夫妻吵架、家暴时,孩子内心是高度紧张和恐惧的,在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尤其是女孩,会对婚姻产生心理阴影,排斥婚姻甚至讨厌异性。
暴力效仿
孩子无形中都在模仿自己的父母,尤其是在5~7岁时,情绪模仿能力最强。家庭暴力中长大的孩子,结婚后极有可能变成施暴者,也更容易有犯罪倾向。
性格孤僻、敏感、多疑
在争吵中长大的孩子,因为看到了父母不幸婚姻,大多会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流,也很难相信他人,对身边的人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性格敏感、多疑,很难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4
缺少父母陪伴的家庭
电视节目《变形计》中,几乎每一期的城市主人公都让节目组特别头疼。
他们普遍打架、暴力、顶撞老师和父母,叛逆得不像话。
而他们的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缺少父母的陪伴。因为父母太忙,很少有时间陪他们,这些孩子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大多是在孤独中长大的。
等到父母想起要管孩子时,他们发现,已经来不及了。
其实父母跟食物一样,是有有效期的。
错过了陪伴孩子的黄金期,再想要弥补,就很难了。
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性格也会发生变化。有的自卑内向,没有自信心;有的缺乏耐心、脾气暴躁,经常用叛逆来报复父母。事情证明,叛逆的孩子不及时引导,更容易走向犯罪的道路。
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而父母就是画布上的执笔人。好的家庭环境会让孩子健康成长,充满幸福感,而错误的家庭观念和糟糕的成长环境会让孩子误入歧途,毁掉一生。
来源:家长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