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气越来越热,很多中小学已经开始放暑假了。很多家长最近也陷入了思考:给孩子报兴趣班?补课?还是旅游度假?而郑州的这个12岁男孩刘旗贺,却要每天到餐馆帮父母包馄炖,从早晨9点一直忙到晚上11点。他说:父母太辛苦了就来帮下,自己现在也不要工钱,爸妈辛苦赚钱都是为了给他。
小小年纪就如此懂事,真让人忍不住想为他点赞。无独有偶,记得去年夏天,咱郑州还报道过另外一个9岁的娃娃,白天帮父卖瓜,晚上蹲路边写作业。他说,父母每天在干活,胳膊都晒烂了,所以他要来帮忙。
2
前两天河南驻马店的小学生陈宗阳,登上了央视新闻。几年前他的妈妈脑部被重物砸伤成为植物人,2岁的他用声音唤醒妈妈。但清醒后的妈妈只有两岁小孩的智力。因爸爸在外打工。小宗阳便承担起照顾妈妈的责任。
他帮妈妈洗脚,当妈妈的老师……如今,妈妈能认出10以内的数字,背4首唐诗。
看到这些故事,感动之余,可能很多人和醋醋一样,想到了同样一句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当然穷人的家庭是有这样听话懂事的,可是我也认识很多穷人的孩子,打架逃课,甚至打骂父母,要多混蛋有多混蛋。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天生混蛋。
也不是每个孩子都天生懂事。醋醋记得初中时有个同班同学,父母常年在广州打工,爷爷奶奶岁数大了管不了他什么,他每天上课睡觉,晚上拿着父母寄来的生活费,去网吧包夜。然而上了高中,有次考试却在前百名的成绩单中见到了他的名字。后来才知道,他初中毕业去了广东,在建筑工地和父母同吃同住,打了一暑假的灰。回来以后就仿佛变了一个人一般,剪掉了黄发,和狐朋狗友断了联系,发奋读书,高考上了一本一所不错的学校。只有切实体会到了生活的不容易,才会对父母心生感激,才会明白什么叫身无饥寒 父母无愧于我;
人无长进 我以何待父母。相反,有的家长所有风雨都自己扛,让孩子从小在蜜罐里泡大,你在养育的也许不是未来家里的顶梁柱,而是一个巨婴。3
3
还记得前几天名校海归啃老七年的新闻吗?大卫,男,上海人。本科同济,研究生滑铁卢大学这简历,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但是6年前他回国后,一直不肯工作。白天睡觉,晚上玩游戏。他的母亲丁阿婆已经82岁,每周要做三次透析,每月3000多元退休金,既要治病,还要养活这样一个巨婴儿子。
对于今天的局面,她懊悔不已:“我教育不对,样样包办,他从小样样现成的,依赖惯了……”丁阿婆教育的失败也折射出一个怪象:越是家境不好的人家,越觉得亏欠了孩子,越想给孩子更好的。他们相信“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于是,越来越多的穷人家孩子却沾上了以前富二代的毛病。你替孩子走的路,最后都成了坑。
穷养,穷的是物质;所谓富养,富得是精神。穷人和富人的孩子,真正的差别从来不是钱,而是这个孩子是否会被教育成一个大写的人。就像黄征宇先生说的那样:教育的差异,会让贫富差异定格,甚至加剧。而这种差异,不是你上什么学校,而是你的父母能否以平常心面对自己的处境,在反思与成长中,摸索教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