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半生不重视孩子的教育,后半生有你受的

作者:快乐可可狮 08-01阅读:2113次

宝宝的前半生,选的好

就没那么多狗血剧情的糟心事

替换高清大图

未来选择

替换高清大图

60后的家长会让宝宝去一个大单位,铁饭碗,能分房、终生职业有保障。

70、80后的家长会说 报名律师、金融、计算机,高薪也不是大问题。

而当今网红、主播各种新兴职业的层出不穷。

替换高清大图

85、90后的家长可能自己都不确定未来那个方向更好,那对于宝宝的未来可能很少有人可以给出正确的方向吧!

那让我们看看,怎么能为宝宝选择更好的未来吧!

宝宝的多面性

不过身为家长的你,可以让宝宝发现世界的多面性。

这些多面性需要让宝宝从小就接触到、例如社交、音乐、运动、艺术等等方面。

并且人工时代即将来临,有多少工作将会被替代,多少工作又将产生,没有人可以预知。

不过我们可以发掘人不可被取代的特殊性。

宝宝特殊性

但是宝宝的可贵之处,在于永远有一种对未知领域的天生的好奇心。

一个小孩子看到一块布,不知道布底下是什么,一定要打开看看;看到一扇门,成年人告诉他不许去,他一定要去看看。

家长更应该鼓励宝宝放开他们的天性,让他们接触更多的领域,并让他享受自我探索的学习过程。

可能这就是未来他的那条独一无二的道路,也是早期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

早期教育

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在5岁以前奠定的,占据整个教育过程的90%。在这之后,教育还要继续进行。人进一步成长、开花、结果,而您精心培植的花朵在5岁以前就已经绽蕾。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

什么是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是指0-6岁这个年龄阶段,根据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是孩子开发智力,培养习惯,塑造性格的教育,奠定孩子一生持续发展的基础教育。

传统早期教育观念的误区

要理解到底什么是早教,我们先来对比下传统的教育观念。

以前的国人认为孩子就是“大人的缩小版”,根本没有认识到儿童自有特殊的地方,比如:特殊的认知能力。回看以前尤指民国时期我们不难发现,孩子们上学时的穿衣打扮与大人都基本无异,因为那时并没有为他们量身打造的童装。当时,在大人看来,小孩子自然而然的长成大人。与此有关的教育理念在新中国成立前叫“发蒙”,指的是孩子上学后才开始接受教育。孩子入学了,家长们认为孩子开始接受教育了。

直到现在,对于给婴幼儿进行科学的早期教育,很多人都不以为然:孩子太小,啥也不懂,大人只需管好他吃喝拉撒睡,到了3岁上一个好点的幼儿园,让他快乐就行了,至于受教育,那是上小学以后的事。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几千年来,0-6岁孩子的宝贵时间,就像长江之水奔流而下,一淌就是6年,由于家长的不珍惜,就这么白白浪费了6年宝贵光阴。

GROWTH

成长

现代早期教育观念的形成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激烈,又出现了另一种情况: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不顾孩子的兴趣、个性等,过早开始定向培养。从孩子上小学开始,家庭、学校、社会一齐开始像这个小不点要学习成绩、要学习质量,孩子们因此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在一些新闻媒体上也经常能看到一些类似的报道。

我们今天说的0岁开始的早期教育,区别于传统的教育观念,也有别于现在的兴趣班、特长班培养,而是“充分利用0-6岁的孩子大脑急剧增长、大脑半球急剧分化的有利时机,挖掘孩子的潜在能力,促使孩子早慧,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及学习习惯和性格品质”。

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与此相关的是“智能递减学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经过大量研究结果表明:5岁前为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如果一个人长到了17岁时,智力发展达100%的话,那么4岁时,他已经发展到了50%,8岁时达到80%,而剩下的从8岁到17岁这个漫长的时间里,只发展剩余的20%。由此可见,那些认为“没必要进行早期教育,顺其自然”的观点是不对的。

此外,早期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