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好友跟我“吐槽”,她儿子小亮因为没有拿到奖状,居然“绝食”了两顿饭!
那天,孩子回学校领期末考的成绩单。班里有好几个同学都拿了奖状,比如班级前十名、单科“小状元”、“进步之星”之类。
这次小亮考得不算很拔尖,是班里的第11名,其他方面也不算突出,没有奖状。
老师给拿奖状的同学都拍了照,发到家长群里,让同学们都向优秀学生学习。
小亮一直闷闷不乐,一个劲儿地说:“气死我了,他们都有奖状,我却没有!我为什么考不进前十名?”然后,他不愿意吃饭了,说没有胃口。到了晚上,还是不肯吃饭,还是气鼓鼓的。
后来,他提出了一个要求:要妈妈把家长群那些优秀生拿着奖状的照片删掉,说“看了难受死啦”,说他“好讨厌看见他们得意的样子”。
“这才二年级啊,长大了可还了得?”好友很发愁。
当孩子有了“竞争意识”,渴望比别人做得好,获得赞许,是他迈向成长的一个标志。
可是,有很多孩子,都像小亮这样,好强争胜却输不起,一旦比不过别人,就爆发各种“小情绪”。
那颗“受伤”的小心脏,该如何安放?
Part
2
表姐家女儿倩倩,也是个“输不起”的孩子。
她刚读三年级,成绩优秀,但是一旦考差一点点,就爱生闷气。
一天,倩倩放学后,兴奋地跟表姐说:“妈妈,我这次绝对会考得比李雅好!”
李雅也是他们班上名列前茅的小“学霸”,排名一直在倩倩的前面,是倩倩心目中强大的“对手”。表姐有点疑惑:“你这回十拿九稳了?”
倩倩得意地说:“李雅出水痘发烧了,得请假好些天。下周一就考试了,她却病了,还有可能参加不了考试,肯定考得不咋地,这下我的排名肯定会超过她!哈哈哈!”
望着女儿幸灾乐祸的小脸,表姐细思极恐。
她很愧悔:“我之前老强调,要她一定‘把别人比下去’。我还说过:跌出前十名的,都是‘废物’。现在我发觉,我这是在误导孩子啊。”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孩子在3~3.5岁左右,竞争意识就日益强大,他们会不断和他人参照,不断更改参照系数。
适度的良性竞争意识,能激活孩子的进取心,让他不断用功,争当佼佼者。
然而,孩子毕竟还小,心智发育不完善,心理也稚嫩脆弱,“竞争”对他来说,到底是怎样一回事,他可能还无法很好地理解,得依靠父母做“领路人”。
但像表姐那样,过于强调竞争,却没有正面引导,就容易让孩子价值观“跑偏”,将关注点都放在“结果”上面,却轻视“过程”的付出和意义,对竞争的看法自然有失偏颇。
Part
3
曾在网上看到一则求助信:
妈妈李女士忧心忡忡地说,她的孩子才读幼儿园,妒忌心却很强,看不惯别的孩子得“小红花”,对有“小红花”的小朋友会不理不睬。
某一天,同班的一位小男孩画了一幅很好看的画,得到老师奖励了一朵小红花。但是,下课后,李女士的孩子就把那幅画破坏了,让画作者小男孩大哭。
这位小朋友很在乎老师的评价,当他比不过别的孩子时,他就觉得“落后”、“失败”是件很不好的事情,无法掌控那种“输不起”的心态,不知不觉就把这种焦虑投射到“对手”身上,陷入“嫉妒”的误区,懵懂地用不恰当的方式,来“打击”比自己优秀的小伙伴。
妒忌的心态,无疑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会导致心态失衡、集体意识不足,与同伴协作的能力也会大打折扣。
同时,过于争强好胜,什么都想“拔尖”、都想“赢”,会让孩子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之中,消耗掉很多内在的潜力与能量,一旦遭遇落败,他将很难从沮丧中走出来。
养成健全、良好的竞争观,对孩子来说,很有必要。
Part
4
咨询专家于东辉表示:在竞争的环境里,家长要重新给孩子建立、灌输正确的竞争意识,让孩子积极向上地成长。
如何遵循孩子天性,合理引导他的竞争意识,让孩子迸发出无限的潜能,拥有一个开阔明朗的未来?这是每个爸妈的养育“必修课”。
01
让孩子适当体验失败
“名嘴”白岩松说:“不但要教孩子如何去赢,更要教会他们如何漂亮地输。”
孩子没有体验到失败,就无法领悟到失败的意义,也很难从失败中学到东西,只有放手让孩子历经挫折,才能更好、更坚韧地成长。
我们在平时和孩子玩游戏的过程中,不要因为怕他落败,就“放水”让着孩子,甚至因为他输了哭闹,就更改游戏规则。
这样只会让孩子误解,认为“赢”是最重要的,只有赢了,才能得到认可,而输了就是可耻的、不被接纳的,从而“得失心”变得很重,失败了就倒地不起。
小珊很好胜,玩游戏参加小竞赛什么的,都要大家“关照”她、让着她,一落后于人就大吵大叫。
小珊爸爸在和她玩游戏时,故意学着女儿,非要赢。输了的话,就把玩具都丢一地。然后,妈妈就对小珊说:“爸爸很不讲理,对不对?哪有一直赢的呢?玩游戏总有输的时候啊。”小珊似懂非懂,点头赞同:“爸爸做得不对,得改!”
待到小珊也输了,爸妈就用同样的方式来安慰她:“输了没什么,说不定下一盘会赢,加油!”,让她心里好受多了,也不再随便扔玩具发脾气了。
就这样,让孩子对输赢有了客观的认识,也没那么容易“钻牛角尖”了。
让孩子适当地体验挫折,然后温和地接纳他失落的感受,并及时进行引导,让孩子慢慢排解沮丧的小情绪,慢慢建立起一种从容、平和的心态,才能逐步认识输赢的意义,更好地面对竞争这件事。
02
不鼓励孩子盲目竞争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输不起”的背后,都是父母“输不起”。
在孩子的幼年期,我们要摆正心态,不需要过多地、刻意地跟孩子强调竞争,更不能强迫孩子去竞争,拿他跟其他孩子盲目比较,让他承受不当的心理压力。
曾有专家指出,孩子心理压力过大,会影响脑垂体生长激素的分泌,导致孩子发育受限。当孩子精神放松,心态变得轻盈了,才会长得好、学得好。
每个孩子的赋能都不一样,分数的高低,从来就不是评判孩子才能、才艺的唯一标准。我们要有意识地发掘孩子的长处与兴趣点,找出他身上的“闪光点”,多加指引与肯定,让他发挥自身的优势,自信、乐观地成长,自然会优于旁人。
03
让孩子在竞争中成长
爸妈可以通过讲故事、读绘本,或者进行角色扮演等方式,为孩子树立正确的、良性的竞争观。
一定要给孩子传递这两个基本原则:
只有公平、公正、公开的形式,才是光明磊落的比拼。
只有以和谐、友爱、谦虚的心态进行竞争,才是真正意义的共赢。
有个爸爸很会引导孩子:一个小男孩想要超越别人,进入班上的前五名。他爸爸启发他:你了解这五位竞争对手吗?他们各有那些优势?
男孩就详细分析了这五位同学的优点:有的学习认真,有的做题细心,有的自学能力很好……爸爸告诉他,只有了解到了别人的长处,向别人学习、知己知彼,才能争取胜利。
于是,小男孩就以那五位同学为镜,勤恳向学,最终成绩优异出众。同时,他也在竞争中获得了一种成长:要超越别人,不是止于羡慕、陷于妒忌,而是得学会欣赏、并学习对手的长处,取长补短,让自己变得更强。
无论如何,相信每位爸妈都明白:不管评价的标准有多少样,归根结底,健全的品格、从容的心态、坚毅的精神,才是一个孩子最顶级的竞争力,更是一个孩子成长、成才路上不可或缺的“软实力”。
愿我们以温和的爱,睿智的引导,让孩子凭自己的努力,赢得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