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水清荷
本文由:亲宝宝育儿(qbaobao6)
1
这段时间,高考录取通知书开始投递,我接到了不少的报喜电话,为孩子开心的同时,又有一丝忧虑堵在心口。
填志愿那段时间,我的电话差点被打爆了。很多亲戚朋友就孩子的专业填报问题求助于我。
然而被问到孩子想学什么时,家长却摇摇头,说孩子好像对哪个专业都没有特别喜欢。
做老师这么多年,我见过无数在选择前茫然无措的孩子。哪怕站在人生最重要的分岔口上,他们也没有主见,只依赖父母长辈为自己决定未来。
自主抉择能力是现代人最重要的一项生存能力,而我们的孩子,在离成年只有一步之遥时,仍缺乏自主性,不敢做选择也不会做选择,这如何不让家长们焦虑和失落。
其实,从孩子两岁多起,我们就该把选择权逐步还给他们了。让孩子自己做选择,才是真正让ta受益一生的教育。
2
曾经的我,也是个“专制”妈妈,我习惯于为孩子安排一切,下意识地认为,自己为宝宝做出的选择都是最好的。
两岁之前,宝宝很乖,乐于接受妈妈爸爸安排的一切,但两岁之后,一切都变了,宝宝反抗哭闹与爸妈的郁闷无奈成了亲子生活中的常态。
2岁左右的孩子正在经历一个重要敏感期——自我意识敏感期。
小婴儿在刚出生的时候,会认为自己与妈妈,甚至与这个世界都是一体的。直到两岁左右,他们开始发现,自己与妈妈、与这个世界实际上是分离的。
自我的意识,就在这个时候萌芽了。
在这个时候,孩子内在的需求就是建立自我与外在的边界。
在这一时期的孩子,会越来越多的把“不”说出口,但其实孩子口中的“不”也并不是真正的拒绝,而是在表达“我要自己做决定”的态度。
一开始,我并不认同育儿书上的相关知识点,如果让孩子自己做选择,这不乱套了吗?孩子晚上不愿意睡觉想去玩,我得答应他吗?孩子要摘天上的月亮,那我也要满足他吗?
在我困惑不解之时,闺蜜小A用一个周末的时间,明明白白告诉我,我错了。
上周到闺蜜小A居住的城市开会,小A热情地邀请我去她家暂住。小A的女儿家宝,乌溜溜的大眼睛配着白嫩嫩的小脸蛋,看一眼就融化了我的老阿姨心。
最关键的是,家宝的乖巧懂事远远超过了同龄孩子,饭前主动洗手,把自己的小碗筷拿到餐桌上,吃饭时不吵不闹,饭后还会将餐具归位,擦干净嘴巴,自己去玩玩具。
目睹这一切的我只能在内心流泪感慨,天哪,跟自己家的混世魔王一比,这是什么天使宝贝!
周六早上,小A问女儿:“宝贝,你上午是想看电视还是看绘本?”家宝兴奋地说想看电视。
小A继续问:“如果现在看电视的话,午睡之后就不能看咯,你确定要现在看吗?”
家宝想了想,说:“可是我现在就想看电视。”
小A点头道:“那好,现在可以看半个小时,下午睡醒后就不能看了。”
我心下诧异,家宝不过两岁半而已,这么复杂的选择比较,她真的懂吗?等到午睡结束,家宝会不会耍赖反悔?
果不其然,下午睡醒后,家宝软乎乎地对小A撒娇:“妈妈我能看一会动画片吗?”
小A蹲下身子,平视女儿,态度认真,口气和缓地说:
“宝贝,一天只能看一次电视,你早上已经做出了选择要看电视,下午只能看绘本了,或者你可以选择去玩点别的。”
“好吧,那我想去玩积木。”家宝看起来有点失落,但没有吵闹着非要看电视不可。这么听话的宝贝是怎么培养出来的,我转身就拉住小A取经。
小A坦言,自从孩子开始学会表达之后,就有意识地去培养孩子的自主选择能力,把一些简单的生活日常交给孩子去做决定。
比如早饭吃紫薯配米粥还是面包加鸡蛋,是上午看电视还是下午看电视,今天玩拼图还是堆积木……并且教会孩子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
3
两岁的孩子已经产生了较为强烈的自我意愿,能够用简单的词语去描述自己的想法,并乐于表达自己的意愿。
孩子“我”的概念逐渐加强,对于父母的安排敢于say no,有时甚至会激烈反抗。别小看孩子这段时间的怪脾气,这是因为他们进入了人生中第一个叛逆期。
孩子学会选择,父母尊重孩子选择的意愿,是宝贝们顺利度过这个时期的关键所在。
如何把选择权还给孩子,家长可以这样做:
逐步训练孩子选择的能力,理性面对孩子的后悔情绪。
把选择权还给孩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从最基础的选择开始,逐步引导孩子进行自主判断。
一开始孩子还不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往往在做了一个选择后,又向往另一个选项。在这个问题上,家长要有策略地应对。
孩子出现后悔情绪时,如果用哭闹的方式来表达不满,家长首先要做到冷静,爸爸妈妈保持统一的态度,不要急于制止孩子哭闹、耍赖的行为,更不可轻易地顺从孩子。
接着清楚地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现在不开心了,如果你想哭的话可以哭一会,妈妈会在你旁边陪着你。”
等孩子冷静下来时,可以一边增加肢体动作,比如帮孩子擦眼泪、握住孩子的手等,一边与孩子沟通,“妈妈知道宝宝现在又想要XX了,可是我们之前不是约好了吗,我们可以一会儿再要XX。”
出现“第三种选项”怎么办?尊重孩子“我想……”的意愿
当孩子拒绝家长所提供的有限选择,提出“第三种选项”时,如果家长马上拒绝,那么就错过了与孩子沟通的最好时机。
这个时候,家长应该蹲下身子,平视孩子,语调和缓地跟孩子商量,问问孩子他的“我想……”是什么,引导孩子说出自己别有他选的原因。
如果孩子描述的理由合理,并且这个“第三种选项”是在家长可控制的安全范围,那么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我想”。
不要小看这个商量的过程,与成年人交换看法、相互沟通不仅对儿童的道德感培养很重要,而且对他们的智力发展也极为重要,非常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
巧设游戏,让选择变得趣味十足。
以游戏的形式锻炼孩子的选择能力,在寓教于乐的同时,还能很好地增进亲子关系。游戏形式多种多样,孩子年龄太小的话可以从最简单的掷骰子开始。
很多玩具店里有卖家务骰子,把不同的家务刻到骰子的每个面上,谁摇到哪个面,就要分担相应的家务。同样的,这个创意也能复制到培养孩子选择力上。
把可供孩子选择的选项贴到骰子上,让孩子通过掷骰子的方式选择做什么。
年龄大一些的孩子可以选择五子棋、飞行棋、大富翁等游戏,这些游戏不仅可以使孩子理解什么叫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还可以开发智力,培养孩子的策略能力。
选择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家长还可以利用生活情景鼓励孩子多做选择,比如每天为孩子准备两套服装搭配,让孩子自己选择今天穿哪套。
等孩子再大一些,知道冷暖了以后可以鼓励孩子每天晚上自己为明天要穿的衣服做搭配,妈妈爸爸在旁边辅助孩子。
4
J. K. 罗琳曾说过:
如果俞敏洪没有坚持自己的选择去参加第三次高考,就不会有今天的新东方;如果李安听从父母的安排去读博士、当学者,就不会有今天的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
选择就像是人位于一个岔路口,走哪条路都要靠自己做决策。
真正让孩子受益一生的教育,就是让他自己做选择。
希望宝爸宝妈们多多倾听孩子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意愿,小宝贝们的每次选择,都是意义非凡的!
作者:温水清荷,坚守教师岗位八年,希望能做学生们的领路人,家长们的贴心人。蹭获全国高中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本文授权转载于微信公众号“亲宝宝育儿”,ID: qbaobao6,分享最新鲜的权威育儿知识、婚姻家庭感悟,科学育儿路上,陪千万父母一起成长。原标题:有主见的孩子,父母在2岁后都做了这件事!
编辑:刘韶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