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父母需要给孩子正向的引导?

作者:赵博士养育咨询室 08-23阅读:586次

爸爸带着儿子在楼下骑车玩,突然跑出来一只小狗,儿子紧急停车,一下子摔倒在地。

爸爸:你怎么回事啊?让你慢点儿骑你就是不听!

儿子:呜呜呜呜!我怕压到小狗狗!

爸爸:摔倒了还那么多理由!你要是再不听话就别骑车了!

儿子:不嘛,我要骑车!我还没玩够呢!

爸爸:那你注意安全,好好骑车!要是不听话,咱们马上回家!

您有没有像案例中的爸爸那样,不分青红皂白地就责备孩子呢?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很多成人喜欢依赖于自己的心情带养孩子,自己心情好时,就会对孩子很有耐心,百依百顺,但是自己心情不好时,又会强势霸蛮,丝毫不考虑孩子的处境。

那位爸爸在跟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始终没有提及小狗狗闯出来的事情,而是一味在指责孩子不听自己的话,为孩子建立的逻辑就是,你不听话,所以会摔倒;你不听话,所以我们要立即回家。毫不夸张地说,父亲对儿子全是反向的责备,没有丝毫的正向引导。

为什么我们要对孩子进行正向引导,而不应该反向责问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反向责问根本无法解决孩子的安全问题。爸爸的养育目标是孩子开心安全地骑车,但是鉴于上述的对话,这两个目标恐怕一个也没有实现。

首先,孩子明明是因为对突发事件处理经验不足,而且可能骑车技术不是很娴熟,才导致摔倒,这些才是孩子摔倒的原因,而不是爸爸强调的不听话;

其次,由于孩子出现了摔倒行为,爸爸没有任何一句安慰或者是查看伤情,而是立马搬出惩罚,这让孩子情何以堪,这样的表达很容易让孩子以后经历挫折失败的时候,第一个想法就是寻找责任人,发泄不满,而不是冷静下来处理问题。

最后,孩子身上表现出的本能的善良被爸爸无情地忽视,孩子担心伤到小狗,才会采取措施,爸爸目睹这个过程后,理应肯定孩子的做法,认可孩子的爱心。爸爸的一通教育会让孩子潜意识认为,躲让狗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自己不要摔倒。

在跟孩子沟通过程中,父母应该始终坚持正向引导,避免反向指责。爸爸完全可以先查看孩子是否受伤,然后表扬孩子的爱心,再来教授给孩子一些刹车技术,陪伴孩子练习。这样既能维护孩子的善良本性,又能保有孩子继续骑车的兴趣,而且让孩子不会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就随便放弃运动的机会。

逆向指责,无论哪个阶段的孩子,都会让他们感到委屈和不爽。任何一个孩子,都能从父母的沟通中,感受到大量的负性信息。仔细观察那些在群体当中的孩子,集体遇到难题时,有些孩子能够积极想办法调整策略,而有些孩子只会在那里发牢骚,指责别人的不是,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时刻准备撤离和放弃。

对于一两岁常有越界行为的小孩子,建议父母有意识地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事,而不是告诉孩子不要去做什么;而对于上了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他们的主动探索机会越来越多,不可避免会闯下很多祸,如果你想提升孩子的情商,就要学会尽可能对孩子进行正向引导。

比如孩子把饮料洒在你的手机上,他随手抓起你的白色衬衫去擦拭,可能你就会被气得背过气去。这时,你绝对需要淡定,抓住主要矛盾。无论你多么喜欢那件白色衬衫,无论那件白色衬衫多么昂贵,无论那件衬衫多么雪白,你要理性放弃对衬衫的不舍,用一颗爱孩子的眼睛,看到孩子为了补救自己的行为所进行的努力,孩子补救没有任何错误,他错在不能随手抓起任何物品来擦拭。

所以,你要这样跟孩子说,谢谢你宝贝,帮我擦掉饮料,要不然我的手机可能就坏了,真的太谢谢你了,这么小就能动脑子帮助妈妈解决问题。但是,妈妈现在好伤心啊,我的手机没事儿了,可是我的白衬衫又有新问题了,饮料把它弄脏了,我以后怎么穿呢?

如果是高情商的孩子,此时一定会跟妈妈说对不起!然后无论是妈妈提出,还是孩子提出,大家都应该一起去解决新问题,去清洗衬衫上的污渍。让孩子有机会继续感受自己的失误带来的麻烦,这样能让孩子对妈妈的心情感同身受,在两人一起清洗时,妈妈可以再对饮料和手机问题进行梳理和正面引导,比如告诉孩子,要把饮料放得离手机远一些,或者把手机放在其他的地方去等。

从短期效果来看,在孩子弥补自己的错误时,明确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时,我们就不要再加以指责,而是耐心地讲道理提建议,孩子反而能够从中修正自己的行为,不犯同样的错误。

从长远培养来看,身教永远重于言教,父母在正向引导孩子的同时,其实也在影响着孩子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思维,促使孩子在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当事人的各种感受,其次才会关注到带来的恶果,然后才能汲取教训,不犯同样的错误,表现出高情商。

如果我们不是这样做,而是采取简单粗暴的逆向指责,除了让孩子长时间沉浸在自责、懊恼、气愤的负性情绪里,孩子得不到任何的支持和培养。这样长大的孩子,在以后的同伴群体当中,会经常碰壁,甚至会因为处理不好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严重影响到学习和学校生活。

-END-

文章、视频等内容为「赵博士养育咨询室」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