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轻的父母想要宝宝将来能有所作为,或成就一番事业,在宝宝很小的时候,就教幼儿识字、背诗,父母认为这就是早教。
事实上,这是一种简单化的“早教”,对这个年龄段的幼儿产生不了太大效果。2-3岁的孩子记忆还未得到发展,等他们长大后就会忘记,也就是我常说的不记事的年龄。幼儿的思维特征具有极大的具体形象性和直觉行动性,单纯的照本宣科对宝宝智力的发展促进意义不大。幼儿对物体的直观感知和直接操作,让乏味的知识才能转化为自己的智慧。所以,要想幼儿变得聪明,就须放手让儿童亲自己去尝试。
我们不要小看了3岁的幼儿,他们在3岁以前经历的很多事情,将会是将来教育的基石。这也让我们常说的非智力因素开发,像想象力、求知欲、观察力、毅力等,这些能力会伴随宝宝的整个人生,影响极其深远。
宝宝好奇总爱乱摸东西咋办?父母做法很关键,决定孩子平庸和优秀
幼儿拥有极强的好奇心,遇到的东西都要上去摸一摸、碰一碰。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为何电话会说话?”“水里为什么有鱼?”“汽车为什么会跑?”“玩具能不能放水里?”有时候孩子因为好奇把玩具弄坏,不可简单粗暴的制止,而要对幼儿的好奇心理多鼓励和肯定,同时,要给予正面的教育和解释。多让孩子提问、思考,自己去寻找背后的答案。父母可以让孩子做一些手工小制作,通过实际操作锻炼幼儿的眼手协调能力、发展手部肌肉、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日常很多小事上,父母往往会扼杀了宝宝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如幼儿拆开大人送给他的玩具和包装时,父母会一把抢过来,并斥责说,“玩具不是这样打开的,你拆坏了怎么办?”当孩子拿着剪刀去剪一片纸或拿笔在自己身上涂鸦时,父母大声斥责,“快放下,你看把身体弄的脏的!”或“别乱拿剪刀,弄伤自己你就哭了!”所以,很多父母对幼儿做任何事都心存顾及,生怕弄脏手、身体和衣物,又怕伤及自身,害怕损坏家里物品。不管怎么样,就是放心不下,也不能理解宝宝为何会这样做。父母采取这样的态度,对于开启宝宝的创造力、想象力、操作能力等没有什么益处。如,小孩喜欢穿上父母的鞋子在屋里来回走动,喜欢玩泥沙,戏水,这样的活动看起来没有什么意思,事实上,这样的活动对幼儿大脑的刺激、感官训练的作用很关键,这样快乐体验是大人享受的,成人羡慕都来之不及。
父母想要宝宝聪明过人,就要把一些零碎时间利用起来,对宝宝的求知欲进行启蒙。幼儿的思维一般需要借助于具体形象,而对抽象的事物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如果孩子在某些事物上产生兴趣,父母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幼儿细心观察,并适当讲解相关知识。
若父母采用生活中的经验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参与和引导,可助不足3岁的幼儿获得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如,给幼儿洗澡时,可鼓励孩子将纸船、肥皂盒、瓶子放入水中,有的可以浮在水面上,当装上水的瓶子,就会沉入水底。引导孩子使用不同的容器装水,对装水量进行比较来认识容器的大小。让宝宝多尝试这类游戏,加深对物质质量的认知,父母也可多了解幼儿的思维。当幼儿拆弄玩具时,不要进行责备,因为淘气的行为,背后是创造力的“学习成本”。孩子创造的欲望萌发,需要父母、老师去发掘和引导。如果全部依成人的要求方式去尝试,就会让宝宝多尝试的创新精神受到打压。
你家孩子爱摸东西吗?家庭教育你是怎么做的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给大家。可馨育儿,一个有温度的自媒体。本平台提供的科普信息仅供参考,并不作为疾病诊疗依据。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孕育健康问题,或喜欢我们的育儿知识,记得收藏关注分享哦,你的关注,是我们持续创作的动力!图片来源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