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确幸来一打(富书签约作者)
01
我这都是为你好。
我把所有希望放在你身上,你不要让我失望。
你现在恨我没关系,未来你一定会感谢我的。
这些话是不是听起来很耳熟,它们是很多家庭里父母的口头禅。
在台湾亲子题材单元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有一集是《妈妈的遥控器》,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纪培伟的妈妈人到中年离了婚,于是把全部的希望和精力都放在了儿子身上,用尽一切办法想要把儿子打造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
“要听妈妈的话,这都是为你好。”是小伟妈妈最爱说的一句话。
可是像所有的小孩一样,她的儿子小伟没有那么听话。
一个偶然的机会,小伟妈妈得到了一个遥控器,可以为孩子定制人生,只要她不允许的,孩子就不可以做。
儿子小伟伪造成绩单后,她利用遥控器将他困在了同一天,希望他能交给她真正的成绩单。
小伟遇上了心仪的女孩小岚,在妈妈眼里,早恋影响学习,所以是不可以的。
于是妈妈按下了遥控器,时间倒转,小伟被小岚忘记,他们从没相遇。
朋友,旅行、玩耍,快乐,都会耽误学习,所以这些都不可以有。
遥控器显然代表了母亲对儿子的控制欲,一旦小伟做出了不如她意的事情,她便将纪培伟困在这一天,日复一日,直到小伟做出她想要看到的,所谓的正确的选择。
人生毫无快乐,忍无可忍的纪培伟试了很多自杀的方式,可是每次都会又从床上醒来。
因为妈妈有遥控器,你就算死,都死不掉。
束缚于妈妈疯狂的爱和控制无法挣脱,纪培伟大喊:“妈,你到底还要我死几次?”
有多少人像纪培伟的妈妈一样,用以爱为名的遥控器,绑架控制孩子的人生,直至毁了孩子的人生。
02
别以为《妈妈的遥控器》中的故事只是极端个例。
知乎上有个提问:中国父母控制欲有多强?
一个网友匿名分享了她的经历。
从小学到高中,父母都坚决不允许她留长发,同学都是软萌小美女,她却每天穿着迷彩服,留着短短的头发,只因为父母喜欢那个画风。
不许和男生说话,不许穿好看的衣服,不许关注穿着打扮的信息,甚至不能和长得好看穿得漂亮的女生做朋友,怕被对方影响而爱美早恋,只能好好学习。
这位网友因为穿着土气,没有朋友,从小到大一直很自卑。
现在,到了婚恋的年纪,她不敢看男生的眼睛,一和男生说话就紧张,曾经以她不谈恋爱为骄傲的父母,现在又天天骂她连个恋爱也不会谈。
父母就是这样想当然地想控制孩子的人生,让你不要和男生说话做朋友时你就离异性远远的,让你找个男朋友时你就马上找一个。
《奇葩说》有一期节目的主题叫做:如果能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你要定制吗?
很多家长看到这个主题都说:
当然要了,我的孩子要品学兼优,我的孩子什么时候读书,什么时候毕业,什么时候出国,什么时候娶个好老婆,都要安排地妥妥当当。
这就是很多中国式父母的真实心态,太爱孩子了,生怕孩子的人生路上遭遇一点儿波折,巴不得替孩子一键定制一个完美的人生。
他们希望孩子按照他们的意愿生活,上他们选好的大学,去做他们觉得体面赚钱的职业,和他们觉得般配的人结婚,吃他们觉得健康的食物。
他们总是以自己有限的人生经验指导孩子的人生,希望自己跳过的坑孩子都能完美避开,孩子能在自己为他规划好的安全通道里度过一生。
其实,很多父母自己连自己的人生都规划不好,又如何有底气和能力为孩子规划一生.
未来是不确定的,很多现在看来很体面很赚钱的职业都会消失,孩子的成长道路也不是唯一的,而父母思想意识和眼界跟不上,你以爱为名的规划反而会误了孩子。
即使你的规划让孩子过上了看似稳定顺遂的人生,孩子因此而失去的生命的体验,失去的快乐也是再也找不回来的。
在那期的《奇葩说》中,生活从小被安排的妥当的傅首尔却这么说:
我现在混得也很好,你们看结果是不错,可是我心里的那些遗憾,那些想干没干的事,我被偷走的快乐,除了我自己,又有谁真的在乎呢。
03
教育专家尹建莉,写过一篇《真正的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的文章,发人深思。
文中指出:
强烈的母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母爱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
自恋、盛气凌人、占有欲使妇女只有在孩子尚小时才能成为一个爱孩子的母亲,爱幼小的孩子其实再容易不过了。而检验一个母亲是否真正具有爱的能力,就看她是否愿意分离,并且在分离后继续爱着。
父母爱那个处处需要自己照顾的小婴儿容易,可是孩子长大了,不肯按照父母指定的道路去生活,不想再被以爱之名的遥控器操控人生,就会被说成不孝。
这样的爱,只是打着爱的名义在控制孩子。
在父母的控制下,孩子要么失去了独立性,一味地依赖父母,成了长不大的巨婴,要么叛逆期无限延长,和父母闹得两败俱伤。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而真正有远见的父母,从来不会以爱之名控制孩子,逼孩子去过他们规划好的人生。
黄磊的女儿多多,小小年纪多才多艺,能用英语写诗,会自己设计裙子,前不久还参加了话剧演出。
大家在羡慕黄磊有这样一个优秀女儿的时候,别忘记了正是黄磊不去束缚孩子的发展,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各种感兴趣的事情,自己去体验人生,才有了这么美好的多多。
在黄磊给女儿们的信《写给未来的你》中,谈到很多家长谈之色变的早恋,黄磊这样说:
你们恋爱了,我很开心,耽误了学习也没关系,只是一切都别着急,爱情的甜美要细细尝。我不可能成为你们爱情路途上的向导,也无法替你们解除不可避免的苦恼。
但是,我可以事后告诉你们,这是人生的滋味,去尝尝,没关系。
正如黄磊说的,父母再爱孩子,也不能替孩子去过他们的人生,不能为孩子人生路扫平所有的荆棘,孩子的人生,终归要他们自己去体验。
04
我参加过一个亲子活动,老师要求每个家长写下自己孩子二十年后的样子,不能写很具体的未来,上了什么大学,住的什么房子,开的什么车,在什么公司工作。
只能写十个孩子拥有的品质。
拿到纸笔,很多家长都久久不曾动笔,因为平时为孩子规划的未来中,有学业,有婚姻,有工作,甚至包括孩子生了几个孩子,就是不曾细想过孩子会拥有什么品质。
香港妈妈屈颖妍在她的《怪兽家长》中:
一句为孩子好父母就要把小朋友们打造成十项全能,满眼望去尽是怪兽家长,不满两岁的孩子就要排队报名上幼儿园,周末和假日补习机构人满为患,家长们聚在一起不是攀比学校就是炫耀排名。
在这种以成功为标杆的普世观念下,很多孩子成了父母手中的玩偶,用来帮父母实现他们对于育儿成功的期望,被要求按照父母的规划去过一生。
孩子被看重的是分数,证书,成绩,而不是乐观,幽默,独立等内在的品质。
父母爱孩子,绝不是以爱的名义控制他,让孩子按照自己为他们设定的人生轨迹去生活,而是要把主动权交还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去摸索,哪怕会摔跤、会流泪。
以色列历史学家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大胆预测了人类社会发展:
目前,正在研发的人工智能技术在许多领域的表现将超过人类,比如驾驶汽车、诊断疾病。
未来,大量的工作岗位将被智能机器取代,数十亿人将成为无用阶层。
时代瞬息万变,未来是什么样子的,以普通父母的认知和眼界,很难帮孩子做出准确的预判。
所以,不要再盲目地帮孩子定制完美人生,以爱之名绑架孩子了。
父母能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是让孩子拥有坚强乐观的心态,自由而独立的灵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内在的东西,才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底牌,远比逼着孩子成天学习知识更有价值。
每一个父母都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孩子。
不要“如我所愿”去爱他,而要如他所是去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