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你为什么要打我?”:有种父母,自己的错全都是孩子的错

作者:涵妈育儿 09-18阅读:2569次

01

我从见过脾气如此暴躁的父亲,对孩子一点耐心也没有。


前两天去常去的理发店做头发,刚好老板的两个孩子也在店里玩耍。孩子可能不常来爸爸工作的地方,尤其是大女儿带着好奇心到处走动。


老板可能怕孩子碰坏什么东西,就骂骂咧咧不让女儿乱走动,小姑娘听到爸爸骂她,也没什么反应乖乖的坐到一边。看这架势我想小姑娘恐怕没少被骂,习以为常了!


后面老板要给我吹头发,让伙计递个吹风机过来,小姑娘看伙计在忙着给客人吹头,赶紧跑过去给爸爸拿吹风机。


跑的太急没留意被凳子绊倒了,还把上面的染发药水打翻了,溅到老板脚上。


老板当即打了小姑娘一巴掌:“不是跟你说了,不让你乱跑吗?除了吃喝就会惹事,见你就心烦!”


巴掌很响,力度之大,小姑娘当时就哭起来说:“我没乱跑,我想帮你拿吹风机。”


“我让你帮我拿东西了吗?你不给我惹事就行了!”说完又踢了小姑娘一脚,让她滚一边。


孩子只是看到爸爸太忙,想要帮助爸爸,却被爸爸误会捣乱还挨了打。也有家长这样,在没有了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时,就妄下结论责骂孩子


有时候我们以为是孩子犯错了,殊不知犯错的是我们,而我们却拒绝向孩子道歉。



02


老板不爱自己的孩子吗,从我们聊天中得知有了儿子之后,老板几乎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专心在家里做全职奶爸,偶尔才到店里。


如果不爱孩子,他会做这么大的牺牲?


但不管孩子的初衷是什么,只要她做错一点事情,就不分青红皂白的行使打骂教育,这对孩子是一种伤害。


有句话说,爱之深责之切。


不能因为爱孩子,就可以随意打骂孩子,老板应该为误解打骂女儿,向她道歉。小姑娘虽然不小心碰翻了药水,但她是为了帮助爸爸,这是她爱爸爸的体现。


有些父母就是这样,从来不会跟孩子好好说话,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物,稍不如意就非打即骂,最擅长的也是使用自己做父母的权威和自以为是。


就像那个老板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他误解孩子还打骂她。


犯错不止是孩子的专属,父母也会犯错。孩子犯了错,父母常常要孩子承认错误并改正,如果是父母犯了错呢,会承认吗?


这世间不知道有多少孩子在等父母承认错误,向自己说句对不起。


03


我小时候和父母去邻居家串门,有个水杯不知怎么摔碎了。


爸爸就以为是我调皮打破了杯子,当时就骂我。我愤怒又委屈,哭着说不是我,不是我,但是爸爸不相信。


后来邻居家的孩子告诉她妈妈是她不小心摔的,邻居又说与我爸听,我以为爸爸会为当初误会我,跟我道歉。


“都说不是我打破的,你还冤枉我,是你错了。”我气鼓鼓的跟他说。


结果我爸瞪了我一眼说:“我能有什么错,谁让你不听话,你要是待在家里学习能有这事?”我当时气的好几天没理他。


我若放学后出去玩,没有按他所希望的一回来就写作业,他就会发脾气骂我; 我穿什么衣服也要处处管制,小的时候连裙子都不让穿;


类似别扭的事情发生多了,虽说不至于和家长关系破裂,但心理始终有个疙瘩。这些看似很平常的小事情为什么能让人一直记着呢?或许跟父母的认错意识有关。


很多父母在孩子面前有着绝对权威,在孩子面前他们永远绝对正确,从来不反思自身问题,却不知这样的专制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困扰。


就像我小时候常常想明明是大人的错,为什么不承认呢,却要怪到我头上来。他们这么不爱我,不会考虑我内心真正的想法,我肯定是捡来的孩子吧。


后来才明白我为什么想要父母道歉,就是想要得到父母的关爱,得到尊重。认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对不起”,是要一种被平等公正的对待,是要一种宽容理解的态度,是要一个秩序有爱的家庭。



04

还有很多父母也知道自己的错误,却有碍于家长的面子和身段,不愿意向孩子道歉。


愿意放下身段平等对待孩子的父母,能够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平等的个体来尊重,也会懂得适时的“道歉”带给孩子影响,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会更加有爱暖心。


看《爸爸去哪儿》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对父子就是陈小春和儿子jasper。Jasper真是一个小暖男,看的网友都想组队去偷回来自己养。


陈小春是一位严厉的爸爸,经常对着jasper发脾气,但每次忍不住对儿子发脾气之后,都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拥抱或亲吻儿子并诚恳的对儿子道歉。


Jasper看到爸爸道歉后,也会原谅爸爸,两个人亲亲抱抱,很快就能重归于好。


所以我们看到的jasper才会这么温暖,懂事,有爱。遇到问题也不怕,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主动征求平等的对待。


就像刚开始的时候,jasper因为贪玩好奇走的很慢,陈小春一直不停的催促他快点,甚至还发了火。


Jasper却拿着小喇叭对陈小春说:”can you stop angry now?” 陈小春立马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向孩子道歉。


虽然看节目的时间经常吐槽陈小春带孩子脾气不好,没什么耐心,但是他做错了事情能够及时跟孩子道歉,这点是值得绝大多数父母学习的。


我们经常感叹有些明星的孩子怎么养的这么好,除了钱多这点优势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待孩子的态度。他们懂得尊重孩子,平等对待孩子,爱与抱歉都在嘴边。


父母对孩子做的错事就像滴在衣服上的油渍,如果每次犯错父母都觉的无所谓,或用父母的威严打压孩子,油渍就会越积越多,孩子内心也会越来越压抑,怨气也就聚集越多。


相反,如果父母能够及时认错,就好比把脏衣服上的油渍清洗干净,衣服永远整洁光亮。以此类比孩子心里就会很舒服,也不容易跟父母产生隔阂。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养育不知世事的孩子,过程艰辛且漫长,不出错才不正常。


出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为人父母者固守己见,端起父母的架子,拿出父母的权威,对自己的错误避而不见,或是知错不改。


孩子要的其实并不是“对不起”三个字,而是父母认错的意识和态度,无非就是放下身段。



05


父母懂的对孩子说“对不起”很重要,因为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有些孩子跟父母关系一直不好,哪怕自己长大为人父母,也不能释怀父母当年犯的错。父母的专制不讲道理,犯错后的狡辩,哪怕年龄长大了,心理的伤痛却不会随之消失。


如果父母懂得向孩子说“对不起”的意义,主动诚恳的向孩子道歉,或许很多家庭的亲子矛盾就可以避免。


中国的大部分父母从来不承认自己有错,因为他们所有的出发点以及结束点都是为孩子好。可打着“为你好”的名义去控制孩子,只会让孩子陷入无力的境地。


养育孩子,需要我们和孩子站在同一平等点蹲下来,去倾听孩子的声音;用心和情感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而不是身份的压迫和权威;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孩子。


我们需要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有尊严的个体,而不是父母的专有“附属品”,这样你对孩子的立场和态度就会不一样。


若孩子从小就被父母平等对待,与父母相互尊重,他的生活就会更加幸福,也会容易塑造更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是非观。


不要到孩子长大了,你等着孩子说“感恩”,孩子等着你说“对不起”。


如果平时自己做错了,试着对孩子说声“对不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