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男童被遗弃路边:被恐惧教育毁掉的中国孩子

作者: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 09-19阅读:1850次

作者:漫漫Chan(富书签约作者)

今天看到的一则新闻,让人揪心。

4岁的小男孩独自在街上徘徊,头上还绑着纱布。

好心的路人看到了,带他去找警察。

小男孩的手里紧紧地抓着一个塑料袋,民警打开一看,里面装着几件夏天的衣服,消炎药,还有一份草拟的离婚协议。

通过协议上的信息,民警先找到了孩子的父亲。

联系上时,对方却说自己在外地,并给了孩子妈妈的地址,让民警去找孩子的妈妈。

民警只好带小男孩去了妈妈所在的地址,不料,见到自己的孩子,这位妈妈当场就说:“这个小孩我不要了,让他去找爸爸。”

孩子的妈妈说完这些话就走了,小男孩站在马路上手足无措,围观的路人都直呼心疼。

父母离婚,无论如何不应该把孩子丢下,更何况看样子,孩子还是受伤刚从医院处理完出来的。

我不知道这对父母是不是一时气话,把孩子当成筹码来掣肘对方,但这种被遗弃的感觉,一定会在孩子心里留下阴影。

普通的小孩子,受个伤都要哭半天,撒娇求安慰,更何况是被父母丢弃在街头。

小小的人儿,在大街上漫无目的地晃悠。

那种无家可归的恐惧感,成年人都不一定能承受,更何况是孩子。

4岁的孩子眼里,父母就是他的整个世界。

当孩子听到父母说不要自己时,无异于整个世界崩塌了。

对孩子来说,最大的恐惧,不是被骂,不是被管,而是爸爸妈妈说,我不要你了

父母做这件事,才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上周,表姐带5岁的儿子童童出门逛街,我也陪着去了。

童童很兴奋,到处跑来跑去。我们追上去,他还以为我们在跟他玩追打游戏,反而越跑越远。

表姐凶了他,让他乖乖跟着大人,不可以乱跑。

童童小孩子心性,才乖没几分钟,又把妈妈的话抛之脑后了。

表姐就吓唬他:“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让你被坏人抓走。”

见童童没上道,表姐干脆真的转身就走人。

童童急了,忙迈着小碎步想跟上去。

眼看妈妈越走越远,童童慌得走不动道了,站在电梯口开始放声大哭。

等到妈妈的身影完全看不见了,童童哭得声嘶力竭,任我在旁边怎么哄也没用。

我说:“乖童童,我们现在走,去找妈妈好不好。”

童童的小脸涨得紫红,双手急促地上下挥舞,时不时地跺脚,完全沉浸在被妈妈抛弃的巨大悲伤和无助中,动弹不得。

我只好把他一把抱起,走到前面的拐角处,表姐忽然出现,童童连忙哭着去抓妈妈的手,跟着寸步不离。

表姐这一招,确实把童童镇住了,但我看得特别不是滋味。

孩子不听话确实是很烦心的事情,但实在不该用“我不要你了”来吓唬他。

商场里人来人往,童童看着一双双走来走去的大腿,心中充满了被遗弃的惊恐,渺小的他该是多么无助。

而这种惊恐,可能会深刻在他的潜意识里。

表姐说:“晚上回去,童童就做噩梦哭个不停。”

被丢下的惊惧,会引起孩子的生理反应。如果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很难不对孩子的性格产生影响。

用“爸爸妈妈不要你了”来吓唬孩子,其实是一种恐惧教育。

所谓恐惧教育,就是试图用会让孩子感到害怕的教条来使孩子听话。

比如,我们小时候经常会听到的:“你不好好吃饭,大灰狼就要来吃你了。”

你撒谎的话,鼻子会变成猪八戒。

你不听话,警察叔叔就会把你抓走。

而这些恐惧教育的用语中,杀伤力最大的就是:爸爸妈妈不要你了

用恐惧的情绪来教导孩子,容易让孩子对事物有错误的认知。

因为觉得警察叔叔是抓小孩的坏人,所以遇到危险,也不敢找警察。

因为害怕爸爸妈妈不要自己,所以忍住对世界的好奇,什么也不问,怎么也不玩。

因为没好好吃饭并没有引来大灰狼,所以父母的权威和可信度在孩子眼里大大折扣。

恐惧教育,暴露了父母的懒政

孩子没有好好吃饭,原因可能是零食吃饱了,坏了胃口。

孩子撒谎,可能是怕说出实话会被父母惩罚。

孩子不听话,可能是对某件事物的好奇让他忍不住去探索。

不思虑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不以孩子的思维方式来沟通,一味以恐吓的话语强制镇压孩子的情绪,这是父母在亲子教育上“无能”的一种体现。

通过引发恐惧来教育孩子,虽然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副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为人父母,决不能图一时省事,而给孩子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

在恐惧教育中长大的孩子,最后会怎样呢。

我有一位女性读者优优,上大学,经常跟我倾诉和室友之间不合的事情。

而我听来听去,其实并没多严重的事情,是她太过敏感,别人无意中的一两句话,她都会过度揣摩,搞得大家都不知道怎么跟她相处。

后来有一次,优优跟我提起了她的童年。

原来,她出生时,家里特别想要一个男孩。

优优从记事起,就经常听到妈妈对她说:“你要是不听话,我就把你送走再生一个弟弟。”

甚至为了吓唬她,优优的妈妈还真的把她的衣服全都打包起来,作出要赶她出门的样子。

如此多次下来,优优变得特别乖巧听话,生怕自己一不小心惹妈妈不高兴。

妈妈批评她,她不敢哭,会暗地里偷偷观察许久,一旦发现妈妈用袋子装东西,都要心慌地跑过去看看是不是自己的衣服。

家里经济状况不好,爸爸随口说一句养不起了,优优都会坐在房间里偷偷掉眼泪,然后非常勤快地去扫地洗碗,自我表现。

被“爸妈不要你了”支配的恐惧,让优优变成一个特别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拼命地讨好身边的人。

别人随便说一句话,优优会对应到“她是不是不喜欢我?”

一旦对视上老师、长辈的眼神,优优都会十分慌乱,不知所措。

家长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让孩子听话,却忽视了孩子真正的内心诉求,也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情绪,最终会在孩子心里埋下不安全感的种子。

而这种不安全感,会伴随她的一生,直至她结婚生子,把这种恐惧教育,又带给自己的孩子。

甚至,在她结婚生子之前,她的敏感和自卑,已经毁掉了她和别人良好交往的可能。

当孩子淘气时,父母应该怎样去纠正他的言行呢。

我的发小是一名小学老师,女儿三岁半,平时由孩子奶奶带着。

一次,发小去接女儿,正好奶奶在给她喂饭。

许是喂了半天都不肯吃,奶奶生气了,说:“你这么不乖,奶奶不要你了,妈妈也不要你了,放你出去被坏人抓走卖掉,到时候都不给你饭吃。”

女儿吓哭了,连连说:“不要。”一边抽泣,一边发抖,饭更是喂不下去了。

发小忙接过碗筷,问女儿:“你为什么不想吃饭啊。”

女儿说:“我不饿,幼儿园老师让我们吃点心了。”

发小说:“奶奶不会不要你的,但是奶奶辛辛苦苦给你做的饭,你吃一点晚上才不会饿。”

女儿还是不肯吃,发小说:“好,那你现在不吃,晚上也不能吃。”

到了晚上,女儿饿了,要喝奶粉吃饼干,发小坚决不让。

孩子又哭了,发小却没有妥协,只是看着她哭,等她哭累了,再坚决地重申自己的原则:“我们说好的,你不吃饭,就不能吃额外的零食。”

女儿这才抽抽搭搭的说:“那我要吃晚饭。”

面对孩子的不听话,家长首先了解为什么,是另有隐情,还是纯属淘气,这才是对孩子的尊重。

面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父母要做到“温和的坚定”。

不以恐惧情绪来支配孩子,也不贪图省事去一味迎合孩子的要求。

而是以温和的态度,看着他哭,看着他闹,然后用实际行动表明:你不讲道理,哭也没用。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父母不用温柔、理智的良言善语,而是打耳光和皮带抽打孩子,这就如同在雕塑作品不用精巧的雕刀,却动用生锈的斧头。

而用“爸爸妈妈不要你了”来让孩子听话,给他的心灵造成的伤害绝不亚于打骂带来的身体上的伤害。

生锈的斧头会毁了雕塑作品,而恐惧教育,会毁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不要再用“爸爸妈妈不要你了”来吓唬孩子,他只会害怕,根本得不到教育。

作者简介:漫漫Chan,富书签约作者,我喜欢你,如鲸向海,似鸟投林。本文首发爸妈精读(ID:bmnfrc),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妈,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