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暑假已经结束快一个月了,可近日,武汉一群小学生的暑假作业却突然在网络上走红。这份暑假作业并不要求孩子们做习题,而是和家长一起完成一项「21天不生气」的挑战。
「7月26日,晴,和谐度过,图书馆看书。」
「8月4日,多云,爸爸多喝了点酒,妈妈不高兴。爸爸泡茶给妈妈赔礼。」
……
这张写着「晴」「多云」「小雨」「大雨」的不是日记,而是孩子和家长的「情绪晴雨表」。
老师说「挑战不是为了不生气」,是为了让孩子和家长们都意识到,家庭环境对孩子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那这个作业的完成情况又是如何呢?
这看似不长的21天,却难倒了大部分的家庭,全班44个孩子,仅有一对双胞胎和父母挑战成功。而超过八成的家长生气的原因都是因为作业。
多位参与活动的家长也坦言,刚拿到挑战的时候,认为很简单,真的做起来却发现很难。
1
大人吼孩子,这是生活经常见到的场景。很多家长常常是「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孩子早上赖床,吼;出门磨蹭,吼;每天蹲在电视机前,吼;做作业老出错,吼;考试成绩差了,大吼特吼。
很多宝妈就坦言,自从有了孩子后,自己的脾气差了很多。可常常是,你越催,孩子越磨蹭;你越吼,孩子越不听话。
家长经常对孩子发脾气,时间长了,即便不是孩子的过错,TA也会感觉到紧张害怕,不知所措。面对父母狮子吼的功夫,孩子又没学成金钟罩的本事,想逃逃不了,想面对又不敢,只能咬咬嘴唇,默不做声,时间久了,连哭的勇气都没有了。
语言暴力的危害有多大?
一位知乎网友短短几字的回答直戳人心:
“堂堂七尺躯,莫听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阿联酋宜家(IKEA)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来提醒人们正视语言暴力的影响。
宜家在自己的卖场里选中了两株相似的绿植,然后将它们摆在某所学校的大厅里。
这两株绿植的生长条件完全一样,还被装上了保护套,以保证不会受到任何触碰。左边的绿植上写着:“这株植物被霸凌”。右边的绿植上写着:“这株植物被褒奖”。
宜家让学校里的孩子们分别录下侮辱或赞美的话语,然后播放给这两株绿植听。霸凌言语有:“你看起来很糟糕”、“没人喜欢你”、“你还活着吗”……。赞美之词包括:“你真漂亮”、“我喜欢你现在的样!”、“你正在改变世界”等等。
就这样,循环播放30天后,被言语霸凌的植物,叶子枯黄,形态萎靡;而饱受称赞的植物,则生机勃勃、朝气十足。参与此次实验的学生也表示,“如果连植物都能被影响,那么人类必定也会”。
语言很容易伤害一个人,它比肢体上的伤害更可怕,而这种心灵上的伤害有可能一辈子无法消弭。
我们用两年的时间学会说话,却要用一辈子学会闭嘴。你不经意间的「一声吼」,可能就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2
那些经常被父母怒吼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1、内向敏感胆小,没自信
孩子天生就有一种维护家庭关系稳固的本能,即著名心理治疗师海灵格所说的「家庭中的救世主」。当家长对孩子大吼大叫,孩子会认为一定是自己做错了什么。而为了家庭的稳固,一些孩子会自觉的去讨好大人,而过分的压抑自我。久而久之,表现出内向、敏感、不自信等特征。
同时,孩子还会表现出极强的求生欲,极度想摆脱这种家庭环境。等到自己渐渐走出来,便常常在自卑与自负两种极端情绪中摇摆。
长期在「吼式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就像德国经典绘本《一生气就大吼大叫的妈妈》里的那只小企鹅。
它被父母的吼叫吓得魂飞魄散,内心充满恐惧与不安全感,虽然想张口说话,表达心声和需要,但又担心没有人听。
久而久之,只能以「不说话」来回避伤害。
2、家长越吼,孩子越不听话
面对孩子的调皮和不听话,家长很容易失去耐心,吼孩子的本意,是希望他能变得懂事听话,但是常常事与愿违。有时候,孩子会表现出超强的逆反心理,你越是「大吼大叫」,他越是「无理取闹」,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抗议和不满。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超限效应」:即当一个人接受的刺激过多、过强、时间过长时,内心就会滋生不耐烦、逆反的情绪。
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你刚开始对孩子吼时,孩子因为惧怕,效果立竿见影。可你经常对孩子吼,孩子发现你除了吼,并没有其它的招,于是就变得大胆起来,敢跟你顶嘴对着干。
很多时候,你本意是希望用吼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可孩子满脑子想的是:“拜托,别骂了,别骂了!到底什么时候才结束啊?”
等到你骂完,最后问一句:“你知道错了吗?以后还这样吗?”
孩子表现得很老实,立刻回答:“不这样了!”
也许,他下一次还会这样,他甚至都没有听你在说什么,他脑子里一直在放空,他想的是,这狂风暴雨般的责骂能够快点结束,让自己松一口气。
3、家长对孩子吼,孩子对自己的孩子接着吼
很多小时候在吼叫中长大的孩子,长大了也会吼自己的孩子。
家长总是对孩子大吼大叫的,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养成,在这种环境中待久了,受到家长的影响,孩子在性格上也会变得暴躁不安,动不动就爱发脾气,大吼大叫。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家庭中,妈妈强势,如果生的是女儿,她多半会直接向妈妈学习,在以后的婚姻关系中,也会是强势的一方。
如果生的是儿子,在这种女强男弱的相处模式中长大,他会认为,女人天生就是强势的。等到自己长大了,会下意识地找一位强势的妻子,继续女强男弱的夫妻模式。不过,他的日子会更不好过,因为,当强势的婆婆遇到强势的儿媳妇,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堆婆媳问题。
原生家庭糟糕的教育方式、相处模式,会对下一代造成严重影响。如果没有觉悟,没有改变,它会在家族轮回中,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3
那我们应该如何避免“朋友圈里母慈子孝,放下手机鸡飞狗跳”的糟糕相处模式呢?
1、要求要简单,信息要明了
很多时候,家长抱怨孩子做事磨磨蹭蹭,孩子吐槽家长说话唠唠叨叨。过于唠叨会让让孩子由最初的内疚不安转变为不耐烦。
家长对孩子提要求时,一定要干脆而坚决,不能拖泥带水。
比如,家长要孩子自己把玩具收拾好,当孩子磨磨蹭蹭的时候,就会开启「唐僧模式」。
“不是说了让你把自己的玩具收拾好吗?你怎么还没有开始收拾,你这样什么时候能收拾完?”
“跟你说了多少遍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总是把我的话当耳边风......”
面对这种情况,你大可以对他说:
“自己的玩具自己整理。来,现在我看着你整理。”
2、放平语调,低声教育,学会示弱
其实,孩子也是顺毛驴,吃软不吃硬,要学会给孩子台阶下。
当我们处理同一件事情时,不同的语速,不同的声调,往往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大人批评孩子,如果放慢语速,降低声调,孩子往往更容易接受。
比如,孩子考试考砸了,抛弃过去常说的,「你怎么这么笨?都是同一个老师教的,别人能考满分,你为什么就不能考?」
试着放平语调,低声教育,「没关系,妈妈知道你已经努力了,咱们一起把原因找出来,下次细心一点就好。」
很多时候,父母不表现的过分强势,学会示弱,给孩子多一些自己处理问题的机会,更能激发孩子的热情和自信。
3、就事论事,切忌翻旧账
很多宝妈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喜欢「新帐旧账」一起翻,在对一件错误进行批评时,提起另一个错误,或者上个月发生的事,这个月还拿出来说。这样做,只会导致孩子的厌恶情绪更加严重。
比如,到点了,孩子仍然盯着电视看个没完没了,对他抛过去冷不丁的一句,「就知道看电视,你还有脸看电视?忘了你上次考试考什么样了吗?」如果换作是你,听到这句话你的心里能觉得舒服吗?
当一件事批评完了,孩子改正了,就应该「结案」了。老是将孩子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拿出来,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在父母面前永远翻身不了身。
4、每次说「不」之前先想清楚,到底该不该说
不许吃零食!不许乱丢玩具!不许看电视!不许玩手机!不许玩游戏!不许磨蹭!不许脱鞋子!不许不洗澡上床!
一天之中,你会跟孩子说多少个「不」?这些「不」都奏效吗?也许很多时候,孩子都只是把这些「不」当成耳旁风,而你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会叛逆了。
为人家长,我们总是喜欢下意识地去拒绝孩子的一些要求,因为我们潜意识里觉得孩子是自己的,无所谓。比如,当孩子问「为什么不行」时,回答「就是不行,没有为什么」。
其实,当我们在拒绝孩子的时候,不要只顾着说「不」,一定要加上共情、解释与指导。我们可以拒绝孩子,但一定要跟他解释清楚,「我为什么拒绝你」。
俗话说:“你的嘴,就是你的风水。”
人活一世,想要不生气真的很难,但至少我们可以试着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少生气。为人父母,我们可能永远不知道,自己一时气恼,吼出去的话会对小孩的身心造成多大的伤害。
家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正是因为爱,所以每句话都要好好说。
Lina姐姐:80后辣妈一枚,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硕士,多年海外汉语言教学经历,寓教于乐先行者。希望用最真的声音,跟爸爸妈妈们一起陪伴孩子学习与成长。关注订阅号“Lina姐姐讲故事”(ID:Linajiejiejianggushi),免费收听益智生活脱口秀《万万没想到》、《儿童成语故事》、《二十四节气故事》等精彩内容。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一起做个好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