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把兴趣养成习惯,孩子在优秀的路上自然越走越远。
——睿妈
为了教育儿子的事,朋友最近越来越焦虑。
她信奉“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心望子成龙,要孩子前,夫妻俩就为孩子做好了各种规划。
胎教、早教、幼儿园小中大班,她儿子一个没落下。
去年她儿子上小学,夫妻俩更是不敢放松,为了让儿子在课外学习一些特长,夫妻俩为儿子报考了一些特长班。
书法、武术、播音、画画、钢琴……不到一年的时间,她儿子竟然上了六七个培训班,只不过每个兴趣班都坚持不了多长时间,都是浅尝辄止。
朋友正是为这件事而焦虑不已。她说很多兴趣班都是儿子自己选的,刚开始儿子对这些要学的才艺兴致很高,会专心去练习。
没想到孩子热情来的快去的也快,不论学什么,学上一阵子就不愿意学了。
看到儿子做什么都只有三分钟热度,朋友可愁坏了。他害怕孩子平常在学校课堂上也这样,更担心孩子这样下去一事无成。
1.
其实,很多孩子都存在类似的情况,就是做事不定性,没有耐性,轻言放弃。
当孩子轻言放弃时,家长先别急于责骂。不妨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找到了孩子心理的症结,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一方面,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奇,就是喜欢不断尝试新鲜事物。他们对一件事的喜好很大程度上是跟着感觉走。
好奇、喜欢尝试是孩子的天性,家长应该予以尊重,不要强求孩子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当孩子开始对某件事感兴趣时,家长要做的是鼓励孩子大胆尝试。
当孩子不想坚持,家长要做的是给孩子鼓励,尽可能使孩子多坚持一段时间,即便孩子最后放弃了,这也是对孩子毅力的一种锻炼。
另一方面,事情有一定的难度,孩子遇到“拦路虎”之后,觉得做这件事挺难的,于是知难而退了。
针对这种情况,家长一定要认识到,12岁之前的孩子,其心理承受能力远没有达到做事善始善终的程度。
家长不能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放弃的行为,最明智的做法应该是鼓励孩子、启发孩子、帮助孩子解决做事的困难,这样才能让孩子坚持更长久。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做一件事的时候被打断了,结果忘了继续把这件事情完成或不想继续做这件事了。
这种情况,家长应该想办法排除对孩子的干扰。在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尽量不要让孩子做别的事情。
2.
其实很多时候,家长在忧心孩子做事只有三分钟热度之前,首先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给孩子报培训班,是孩子喜欢还是家长有功利思想?
很多家长把孩子的兴趣培养功利化,希望孩子能取得成绩,与别人攀比炫耀,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扼杀孩子的兴趣。
一位同事的儿子小提琴拉的特别好,同事不论走到哪都会炫耀儿子会拉小提琴,有时候甚至会让儿子带着小提琴表演。
私下里他儿子非常痛苦,经常向身边的同学诉苦,说再也不想拉小提琴了。
他说自己练习拉小提琴,都是爸妈逼着他学的,他虽然天天练习,但本身觉得非常痛苦。
孩子小,对很多事物表现出的热情仅仅是好奇,若家长太过急功近利,以为孩子对这方面有兴趣就为匆匆为孩子报班,孩子很容易打退堂鼓。
家长要留心观察,用心感受,分清孩子真正的兴趣,便要积极鼓励孩子接触,确定孩子能持续在这一领域保持兴趣再为孩子报班。
对孩子兴趣的培养是为了让孩子找到快乐,孩子缺少定性是常事,但任何人被逼迫着学任何东西都不会有愉悦感的。
我们都不能保证逼迫造成的痛苦会不会演变成孩子的病态心理。
所以,家长们要先有一颗平常心,做什么事要以尊重孩子为前提。
3.
此外,要培养孩子耐性和专注度,需要让孩子把兴趣变成习惯,当然这离不开家长的陪伴。
有些孩子学习才艺时希望父母能陪在一起,很多忙于工作的父母却无法满足孩子的要求。
一位朋友带着女儿学习舞蹈,晚上下班就陪着女儿一起去。开始的时候,女儿觉得练舞台很累 ,她就故意向女儿请教怎么做动作。女儿当起了小老师,很有成就感,练舞蹈就坚持下来了,现在跳舞跳得出类拔萃。
有时孩子放弃,也许是遇到了“初期困难”,一开始无法上手会打击孩子的热情和自信。
在孩子初期遭遇挫折时,最需要家长的鼓励和陪伴。当孩子的进步被赞扬,努力被认可,孩子会产生坚持下去的动力。
即使家长每天只花半小时陪孩子专注于一份兴趣,坚持下来孩子的能力也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当孩子把最初的兴趣变成习惯,慢慢她也就不会觉得枯燥和乏味了,同时也锻炼了自身的自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