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说的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事情:如果有别的小孩抢了你家孩子的东西,该怎么做呢?
不能小看此时家长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可是很大的。
朋友去远方亲戚家,她女儿小宇随身携带了一些漂亮的小卡片,是小宇非常珍爱的。小宇一开始跟亲戚家的小女孩玩得很愉快,就给她看了小卡片。没想到,那小女孩竟把卡片紧紧揣在怀里不肯放手。
小宇急了,开始大哭起来。小女孩的爸妈也只是象征性地叫女孩不要抢人家的东西,结果小女孩变本加厉地说喜欢,一定要拿走。
小宇奶奶还出来打圆场,跟小宇说:“没关系,就几张小卡片嘛,就给姐姐去玩一下,大方点啊!”
此时,朋友从外头回来,看到自己女儿小宇一脸苦相,了解情况后,二话不说,直接走到小女孩身边,把卡片拿走还给小宇,并说:
“亲爱的,这不是你的东西。”
她想让孩子知道,这东西该是谁的,那就是谁的。
从心理学上来看,在儿童社交中,不管是在哪种文化背景下,存在类似于抢别人东西的“进攻性行为”都情理之中的。
可对于小孩子来说,别人抢走了自己心爱的东西,哪怕只是不起眼的小物件,这相当于随意侵入了ta的界限,践踏了ta的权利,本质上是一样的。
此时,如果大人的一句:“没关系”,对孩子来说会意味着什么?
这是在跟孩子说:你怎么这么不懂事,你不应该难受,大方点,要是不开心只能说明你太小气了。简单来说,你有不满情绪是不合理的。
就等于在教孩子,你在被侵犯时,你得忍着。总是被这样对待的孩子,很容易在今后遇到人际冲突时,失去反击的能力和勇气。习惯于委屈自己并听从大人的孩子,自己会越活越卑微,很难真正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谦让”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融让梨的故事是很多孩子从小听到大的。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教育孩子,要做个懂得分享的人,不能做小气鬼。
可遇到上文这类情况:有别的小孩抢走了自己的东西,你会让孩子谦让吗?
不要强迫孩子分享
在小花不到两岁的时候,还是个非常听话的孩子。每当家里有别的小朋友玩,她很乐意和大家分享她的糖果和玩具,相当和谐地一起玩耍。
可当小花年满两周岁后,2-3岁的孩子会经历第一个自我意识的形成期,便会产生明显的物权意识,她清晰地知道,家里的糖果和玩具都是属于她的。当再有小朋友来家里,一碰她的玩具,她就会立马冲过来紧紧地盯着人家,糖果也不太愿意分享给别的小朋友。
小花那时最常说的话就是:“那是宝宝的!”
我当时还嘲笑她是个“小气鬼”,尝试教她分享,跟她说:“自己好玩的东西要学会跟大家分享,因为这样大家一起玩才更高兴,别人有好玩的也会给你玩呀!”
直到有一天上幼儿园,我给小花装了一盒她最最最心爱的巧克力当零食,回到家后,我见到的是一个空空如也的盒子,和一个哭得不成样子的小花。
分享是一种自愿的行为
我突然意识到,当我以为在教孩子无条件去“分享”的美德,其实是让孩子放弃保护自己心爱物品的权利。不要强迫孩子分享,“分享”其实是一种自愿的行为,结局是愉快的,而不是一种被动的强迫。
当大人突然觉得孩子怎么变得不好相处,总是说“不”,变得不如以前听话,那是因为宝宝的自我意识在萌芽,不愿意再接受大人的支配,更愿意去做自己的事情。孩子的物权意识也是自我意识里的一种。
那么,自家孩子的东西被抢了,究竟该怎么做?
孩子很小,当ta手中的一个玩偶、一本书、甚至是从地上捡起来的一片漂亮树叶被抢走,当ta可怜兮兮地看着你,你会碍于面子息事宁人地说:“没关系,算啦!”还是直接帮孩子要回来?
我的答案是后者。
很多人也会提到,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大人不要参与。的确,要是孩子自己有能力处理此类事件,会更好。但是,往往会遇到更复杂的局面,有很多具体问题是孩子没有能力解决的。那么此时,如果大人可以为了捍卫孩子的权利,主动地去帮助孩子取回,对孩子来说是无害的。
维护自己孩子的所有权
有一点是明确的,物品是属于孩子的,被别的小朋友没有经过同意就抢走了,所以,大人首先要有的态度,是对孩子物品所有权的支持。
从头到尾都想要告诉孩子:“你要学会分享,不能太小气”,是不可取的。
对于抢别人东西的孩子:物归原主,谁的东西归谁。这个道理谁都要懂,这是人际关系中最起码的界限。当一个看起来伶牙俐齿的孩子,抢了别人的东西,可能看起来还会觉得有一丝可爱。
但等ta长大后,事情就变得不再有趣可爱了。ta仍然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习惯于被满足,在踏入社会后,因不懂得去尊重他人和他人的界限,会遭遇人际关系上的困境。
《弟子规》中有言:“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特别是3-5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当出现抢别人东西的情况,大人的处理方式不能仅仅停留在语言上。要从行为上帮助ta去恢复到对的状态,而不是只告诉ta:“抢人东西是不对的。”这样的语言说教很难起作用。
对于被抢东西的孩子,我们在教他不要随便抢别人东西的同时,更要告诉ta:当别人对你有越界行为时,我们其实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保护好属于我们的权益。
成为有界限的家庭
我们要给孩子建立的是个怎样的家庭?充满爱的、民主的、允许反对声音的存在。
有界限感的家庭,才能培养出拥有自我保护能力、在人际交往中懂得分寸的孩子。如果父母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也拥有界限,孩子也就有了空间去发挥自己的能量。
孩子只是我们生命的延续,却不是我们的所有物。Ta有属于自己的独立个体,应该被我们所尊重。 ▼
♣ 支持孩子的物品所有权,主动分享和维护自己所有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孩子之间发生矛盾,如果愿意自己解决,那么大人就不要轻易介入其中。
♣ 当孩子寻求家长帮助,那就自然参与其中,不用刻意躲避或逼迫ta自己解决。
♣ 参与交涉时,以宽容的心态对待“抢东西”的孩子,但始终坚持物权所有者的权益。
♣ 让孩子坦然接受事情的各种可能的结果,把整个过程当作一次正面“身教”的机会。
《破产姐妹》中的MAX这样说过: ▼
为什么别人越来越不把你当一回事,因为你太好说话了。什么事情,别人一找你就答应;什么东西,别人一给你就要,这样你就变得没那么珍贵了。做人除了要说yes之外,还是要经常说一下no。亲和力虽然重要,但是人的价值,却是靠拒绝而来的。拒绝,可以让你变得更珍贵。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遇到此类事要怎么做呢?
欢迎留言跟我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