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恋母”或“恋父”,这篇文章说透了!

作者:父母必读 11-14阅读:2646次

你一定听说过“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但你可能不认为这会影响到夫妻感情。事实并非如此,它很有可能让我们再一次面临着婚姻中的一场挑战。这场挑战很特殊,而且只能赢。

文/夏天

编辑/吴颖

男孩恋妈妈、女孩亲爸爸,这么常见的现象真的会使夫妻关系受影响吗?让我们先来听听两个妈妈的自述。

口述纪实一:我再也不想当摆设了!

女儿今年3岁。最近,我发现她对她爸爸黏得厉害。每天只要她爸爸一回家,女儿就会爬到他的膝盖上,要求爸爸抱她、亲她。整个晚上,她只要求爸爸和她一起玩,让爸爸给她洗澡、陪她睡觉,根本不让我碰她。有时爸爸想把她“推开”去干点别的,她就会百般耍赖。每当我跟她爸爸说话时,她就大哭大闹。等她睡着了,老公也疲倦得不想理我了。我觉得自己在这个家里简直就是个摆设!为此,我跟老公吵了几次,但是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真头疼!

(倩倩妈妈)

口述纪实二:他居然吃儿子的醋!

我是全职妈妈,一直没让5岁半的儿子上幼儿园。最近我发现有些事情不太对劲。周六是老公生日,我出去买礼物。回到家,我先把顺手给儿子买的小汽车拿了出来,儿子很高兴。但是当他看见我给他爸爸买的新衬衫时,变得十分恼怒­。他抢过衣服狠狠地踩在了脚下。第二天早晨,他爸爸刚起床,他就跑到大床上抱着我,用坚定的口气对爸爸说:“现在这是我的位置,你走开!”老公很生气,我则打圆场地说:“算了。”没想到老公居然说:“你干脆跟儿子过算了!”他怎么连儿子的醋都吃?!

(小桥妈妈)

故事里倩倩妈妈的沮丧、无奈以及小桥爸爸的“吃醋”都说明,处在“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中的孩子真的有可能成为夫妻沟通的障碍,或者成为两个人争吵、怄气的导火线。这样一来,夫妻关系就会产生一些微妙的“量变”。如果“量变”时间过长,感情基础再牢固的夫妻都有可能出现较大的矛盾甚至婚姻的“质变”。

而且,孩子能否尽早、顺利地走出“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影响到孩子自身感情和社会关系的发展。

既然如此,你们面临的挑战必须要有一个双赢的结果:帮助孩子走出这种情结;让夫妻关系不因此受到影响,甚至还因为你们共同的努力、及时的沟通以及默契的配合而变得更加亲密。下面,就让我们按部就班地轻松赢取这场挑战。

第1步

调整父母心态

3岁之后的孩子经常会出现“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这是他们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有的情感现象。但是,父母的态度和一些做法却决定着他们的这种情结是会更严重,还是会很快消失。

如果你认同以下这些看法,那么你们可能将要陪伴孩子长时间地停留在这种情结中。

1. 认为爸爸更亲女儿、妈妈更亲儿子天经地义。

2. 孩子更亲谁都没关系,反正是我俩的孩子。

3. 老公(妻子)的很多地方对儿子(女儿)影响不好,我要让孩子受我影响更多。

4. 我们的感情很冷淡,孩子可以弥补我的感情空白。

错误原因

如果没有注意孩子的性别而过多地亲近了与自己性别相异的孩子,会使孩子没有机会去崇拜、理解同性父母,而过分地依恋异性父母。

如果你们的家庭中有下面这样的情况,那么只有先改变这种做法才有机会赢。

1. 对异性孩子照顾过多,尤其是洗小鸡鸡或屁股这样的事还是由异性父母来完成。

2. 经常对异性孩子做出像对待婴儿般的亲昵动作。如亲吻、拥抱,过多地抚摸其身体等。

3. 和异性孩子一起洗澡。在家中裸体或衣着暴露。

错误原因

孩子没有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对隐私或害羞感没有意识,他们对异性父母仍然保留小婴儿一样的全面开放。

当然,你也没有必要在孩子3岁以后就把自己变成“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的瞭望员,每次孩子靠近时都很紧张。

第2步

了解孩子

了解孩子的小脑袋里在打什么鬼主意,找出相应对策,才能有把握取得胜利。需要强调的是,对策需要你们共同使用才能奏效。

孩子在困惑什么?

● 小男孩的内心独白:“我也想有孩子,但是和谁生呢?对!和妈妈。因为我爱妈妈,妈妈对我也很好。但是,她和爸爸在一起,爸爸在妨碍­我。”

● 小女孩的内心独白:“妈妈和我一样,但是爸爸和我们都不一样。我更爱爸爸,也希望爸爸更爱我。所以我得和妈妈竞争。”

四五岁的孩子,有了一个巨大的发现,那就是性别。孩子发现,这个世界的人或者是男人,或者是女人。同时,他们还发现要由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才能生出孩子,自己就是由父母生出来的。那么,如果自己也想有个孩子,那就得和另外一种性别的人生,这个人就是爸爸(或妈妈)。

你们的对策

明确地告诉孩子一些基本规则。比如“你不能同爸爸(或妈妈)结婚,你们也不能有孩子。当你长大以后,你会找到你的爱人,有自己的孩子。”

为了进一步把道理解释清楚,你们还可以加上:“你看,我也没有嫁给(或者娶)我的爸爸(或妈妈)!”

孩子会怎么表现?

● 对自己同性一方的父母公开地进攻和反抗,而对同自己异性一方的父母,不停地寻求爱抚、拥抱、身体的接触。

● 在餐桌上,在电视机前,或者在只属于你们夫妻的床上,想取代竞争对手的位置。并且宣布:“你走开!这是我的位置!”

● 成为一种障碍­,比如会紧紧地贴在你的胳膊上,不让妈妈(或爸爸)靠近你,或者半夜跑到你们的床上,用哭闹让爸爸(或妈妈)走开。

● 大家在一起时,总是情绪不高,而等到与异性一方的父母单独相处时,异常兴奋。

你们的对策

温和而坚定地反对甚至反抗。比如当孩子要上你们的床时,应该坚持让他回到自己的房间。

当着孩子的面安慰被排斥方。比如,当孩子说出“你走开”、“我讨厌你”之类的话时,被“恋”方要缓解局面。不要把这当成是孩子的玩笑话,要严肃地告诉孩子,你这么和爸爸(或妈妈)说话,他(她)很难过。然后当着孩子的面安慰丈夫(或妻子)。

第3步

夫妻合作

这是你们完成这次挑战的最重要的原­则。不要被孩子的小把戏玩弄,一定要保持绝对一致的态度,相互体谅,及时沟通。这样,孩子也会渐渐知道,父母是不能拆开的整体,不能霸占其中的任何一个,他没有可乘之机。

被“恋”方的宗旨

● 不因为孩子想“独霸”自己而得意。心理学家吉麦强调说:“爸爸或妈妈不应该过多地对孩子处在这种情结时对他们的语言和行为感到受宠和感谢。”

● 温柔而坚定地拒绝孩子向你提出的共同排斥、孤立对方的要求。

● 不要认为被排斥的你的丈夫(或妻子)是不会生气或难过的。要知道,任何人处在被孤立的状态时都会产生沮丧或恼火的情绪。

被排斥方的宗旨

● 及时地向丈夫(或妻子)说出你的感受,让他(她)了解你因此不愉快或者感觉孤独。

● 不要意气用事,认为反正他们也不理我,就干脆躲得远远的。要努力争取和他们在一起。

● 不要当面责备丈夫(或妻子),这样会破坏你们的合作,还会使孩子更“讨厌”你。

孩子是故意的吗?

孩子在这段时间的心理反应是不自觉的。换句话说,他不是自己决定要对父母的一方攻击,对另一方迎­合和吸引。正如儿童心理学家克雷盖总结的那样:“在这个时期,孩子在建立自己的感情世界,通过对自己的父母爱或者仇视的感情,他将学会一种感情的表达方式。”

第4部

3个小策略

一些小小的“计谋”可以使你们不动声色地帮助孩子愉快地走出“单恋”,重新回到三人世界的美好时光。

● 参考效应

多带孩子和其他家庭一起聚会,或者经常带孩子到别人家做客,让孩子看到亲密的“父子”或“母女”关系。

● 制造机会

当孩子请被“恋”方帮助时,被“恋”方要“放慢”理解的速度和反应的速度。而被排斥方则可利用帮助孩子的机会取得孩子的信任和喜爱。被“恋”方还可以故意做不好许多事情,而这些事情“恰恰”又是被排斥方的强项。被“恋”方要经常提出必须三个人一起玩、一起做某件事的要求。必要时,被“恋”方要消失一段时间,以缓解孩子的依恋程度。

● 体验多种感情

比如可以让家里的其他人来小住,或者让孩子到外婆、奶奶家住一段时间,体验另一种亲情;鼓励孩子多和小伙伴交往,体验友情。这样做可以让他们尽快地走出对父亲(母亲)单一的爱恋。孩子走出“情结”的过程正像精神分析学家刘戴认为的那样:“他走出了家庭,有了走到别处的愿望,他进入了社会,成为了真正的人。”也有专家说:“从这个时候起,孩子放弃了同自己父亲或者母亲的‘爱情’。”

文章来源:《父母必读》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