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福林妈咪
你和孩子看世界的眼光,并不一样。
福林刚两三岁的时候,每次出门都吵着要我或者他爸爸抱,两岁的孩子已经不轻了,抱着很累,我就经常劝孩子自己走,但是福林总是不愿意。
我本来以为这就是孩子撒娇呢,所以有时候还会凶他,但有一次福林真的不开心了,我蹲下来帮他擦眼泪,无意中往人群中一看,我发现我目之所及,全是大人步履匆匆的腿。
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什么孩子在外面会经常没有安全感,为什么明明还没有走累的孩子,会吵着要爸爸妈妈抱。
我们总说,教育孩子的第一步,是了解孩子,很多妈妈都以为自己已经做到了,然后急着开始进行下面的教育,结果往往力不从心,我们努力的结果,和书上说的完全不一样。
了解孩子的意义,远比我们以为的要重要的多,而真正能让你了解他的方式,也许就是这个:当一次孩子,或者说,扮演一次孩子。
蹲下来看看世界,用十分之一的力气拿东西,想做什么,都去询问别人的意见……
当我们亲身体会一下这样的感受,我们就知道,高度不同、能力不同,世界呈现在我们眼前的面貌,是不同的。也只有我们抓住孩子的特征,去扮演孩子一次,才能设身处地的体会到孩子的感受,这种体会,才能真正让我们懂育儿,它的效果,比我们读十本育儿书,都要好。
一能体察到孩子行为背后的理由,你和孩子都会变得很可爱。
琪琪妈妈之前每天都要求琪琪,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后再多练半个小时的字,琪琪变得越来越不配合,甚至开始讨厌写作业了。后来琪琪妈跟老师聊天,说到自己每天给琪琪布置的作业,没想到老师却说,这样孩子的手会酸的,作业已经不少了,孩子的腕力承受不了更多的写字练习了。
这下琪琪妈终于知道,原来孩子并不是不爱学习,不想写作业,而是真的手酸了。看,只要记得,孩子和大人不一样,不能总是以大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你就会知道,他那些所谓的不听话,可能都有自己的理由。
人本质中,最殷切的希望就是被肯定,孩子也是如此。
当你认为孩子的行为都是无理取闹的,那你就无法看见孩子真正的闪光点,孩子在你眼中,可爱的时候就会变少,而你在孩子眼中,也就没有那么可爱了。
换位思考,用在孩子身上特别合适。但是和成年人之间的以己度人不同,你需要思考的是你和孩子之间的区别,正是这些区别,导致你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彼此的看法也发生了改变。
二打破当大人的傲慢与偏见,你和孩子才能友好沟通。
有时候我们想不到去了解孩子的视角,是因为我们心里觉得不需要。
米开朗基罗雕刻出的东西鬼斧神工,在常人的理解里,是他创造了那些艺术品,他是雕像之父,他把普通的石头塑造成了艺术品。但是在他看来,“其实这体型原本就存在于大理石当中,我只是把不需要的部分去掉而已。”
教育孩子难道不正是如此吗?我们自诩为孩子的引路人,我们要把孩子塑造成一个优秀的成功的人,但是,最好教育艺术不是自以为是的雕刻,而应该是基于纹理的发现。米开朗基罗都不敢说,雕像的形成全赖于自己的摆布,我们做父母的为什么要这么傲慢呢?
傲慢阻碍了我们向孩子学习,偏见让我们对不同的声音视而不见,孩子的反馈进入不了父母的耳朵,双向的沟通又怎么能够形成呢?
米开朗基罗说,我在大理石中看见天使,所以我不停的雕刻,直至使他自由。如果我们也能打心底里认为,我们的孩子,他是个天使,我们的教育,是为了使他自由,那么孩子的人生,可能就会过成我们小时候也曾期待的模样。
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们太想要得到教育孩子的一本宝典,来解决自己和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但其实,真知来自于实践。所以说,读十本育儿书,也不如自己扮演孩子一分钟。
我们懂了那么多育儿道理,却依然做不成孩子的好妈妈。真正能够穿过我们身体的道理,应该是来源于自己的实际体会。
琪琪到了冬天特别不爱洗澡,每次琪琪妈让给她洗澡,琪琪都说水太凉,琪妈摸着水明明不凉,就总是训孩子:哪里凉了,你就是不想洗澡!后来有一次,琪琪妈蹲下来捡东西,才感觉到,花洒喷出来的水流到孩子的高度,确实已经有些凉了。
正如小福林那样,明明会走路了,却总要爸妈抱,在街上可能是因为视觉效果让孩子觉得恐惧不安,在超市,可能是因为孩子的身高撑不起他的好奇心,他看不到货架上面两排的商品。
而只有我们常常蹲下来用孩子的视角看世界,就能发现很多明明就在脚下,我们却一直没有捡起来的东西。
虽然我们做父母的也有小时候,但当时的很多感觉,我们已经忘记了。找回它们,我们就能读懂我们的孩子,才能教好我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