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在抢玩具就是在被抢,聪明的父母这样帮孩子解决

作者:纽诺育儿王荣辉 12-06阅读:5343次

之前,我们推送了一篇文章《孩子东西被抢,请让他果断抢回来》

文章讲到让孩子“抢回来”这一动作的重要性。但妈妈们表示实际遇到的题太复杂,并不是简单一句“抢回来”就可以解答的。比如,让宝宝抢回来,但宝宝太“怂”了,做不到啊。

又比如,自家宝宝不是“被抢”,而是“抢”,怎么办呢?

还有,玩公共玩具被抢了,又要怎么办呢?

时不时就有这样的反面教材:“过激派”爸妈,因为孩子玩具被抢就大打出手。

1岁孩子抢4岁孩子玩具把掐了一把,父亲转身拿个晾衣架就抽4岁孩子腿根。

导致4岁孩子腿上留下重重伤痕。

两个小女孩抢玩具,其中一个小女孩的妈妈二话不说上前连扇另一个小女孩耳光。

孩子在商场抢玩具起争执,大人赤膊上阵上演全武行。

娃抢人玩具,爸妈常常陷入尴尬境地,面子挂不住“娃怎么这么霸道?”娃被抢,爸妈可能心疼又怒娃不争“怎么这么胆小?”“抢玩具”Or“被抢玩具”,看起来事小,却是让爸妈头疼不已,其中关乎的是娃的情绪、利益、自尊,父母的面子里子等,到底该怎么处理才妥当?

“抢”不等于“霸道自私”

爸妈们可以放心的是,你家1-4岁的娃即使见啥抢啥,也并不能说明他“霸道自私”,而是成长过程中再自然不过的正常现象。

为什么这么说呢?可以从两点解释:

首先,孩子2岁左右开始,自我意识逐渐形成,会进入物权敏感期,认为“所有东西都是我的”。他们通过占有属于“我的”东西来区分自我和他人。

但他们不懂区分物权的归属,简单地以为,我所看到的,我所拿到的,全部都是我的东西。

在大人看来,这可真是个小霸王,见啥抢啥,但对孩子来说,他们只是在维护“我的”东西。

其次,“抢”跟孩子道德成长水平也有关。

心理学家艾森伯格理论指出:学龄前儿童大多数处于道德推理能力发展的快乐主义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的儿童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只关注自己的需要。

也就是说,这阶段的孩子道德发展水平不高,“抢”,不是孩子霸道自私,而是他们心理上意识不到这是不合理的行为。

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孩子确实是还“小”。不要乱给孩子贴“霸道自私”这样的标签,而是需要慢慢将他的行为引导到“合理”的范围内。

“被抢”也不等于“怂”、“胆小”

“抢”不是霸道自私,被抢了不敢抢回来,更不用简单粗暴的认为孩子是“怂”“胆小”。孩子不敢“抢回来”,可能是天生气质使然,他们比较温和,不爱冲突,不愿意去抢回来。

可能是心理发育还没到敢于抢回来的程度,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爸妈不用急于让他学会“抢回来”。

还可能是像我家跳妞一样,触觉敏感。触觉敏感的孩子本身就很抗拒和不熟悉的人接触,让他从被人手里抢回玩具,可能比“被抢”更难以接受。

这时比起关心孩子要不要抢回玩具,更应该关心如何帮助宝宝改善触觉敏感。《什么是触觉敏感?如何改善?》

明白了孩子“抢”和“不敢抢回来”背后的原因,就可以更好的理解宝宝的行为,找到适合宝宝的解决方案。那么到底要怎么做呢?

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物权意识

如果爸妈知道孩子的成长规律,提前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物权意识,那可能会减少孩子发生争抢的行为,或者在被抢时敢于维护自己玩具。

什么是正确的物权意识呢?

就是要让宝宝明白什么是“自己的东西”、“别人的东西”、“大家的东西”。

自己的东西:我有绝对的掌控权,可以选择与小伙伴一起玩,也可以不给他们玩。

别人的东西:同样,别人也有捍卫ta的物品的权利。

大家的东西:公共场所的东西属于大家的,我不能独占。

这是孩子的物权意识,也是大人在帮助孩子应对争抢问题时应该坚持的原则。我之前帮助跳妞解决争抢问题的方法,就是建立在此原则之上的:

在自家,我会教育她可以分享,但她愿意分享也不强求,如果别人抢了她的玩具,她可以抢回来。

在公共场合,我绝对坚持先到先得、轮流玩耍的规矩。我会先和跳妞商量说一次玩10分钟、20分钟就给别的小朋友玩,如果跳妞想玩别人手里在玩的东西,我会告诉她要等被人玩完;如果别家娃抢了跳妞正在玩的东西,我也会鼓励跳妞告诉他:「你要排队,等我玩完。」

做客时,玩具既不是公共的更不是自家的,小主人对自己的玩具的拥有权需要被尊重和保护。那我一般会教跳妞低眉顺眼恭维几句,「你的玩具真好,我们能轮流玩吗」「等你不玩了,可以给我玩一会儿吗?」……

如果小主人同意轮流玩,那就再好不过啦。

如果不同意,那也会让跳妞明白,世界就是那么残酷,不可能所有事情都如你所愿,只能告诉她:这是别人的东西,别人不想给你玩,你只能玩别的了。

关注感受,合理引导

争抢发生后,爸妈应该第一时间关注的应该是孩子的感受。

如果孩子被抢,哇哇哭着找妈妈,妈妈千万不能说:“没关系”“你怎么这么胆小”,可以教孩子“抢回来”,但不要一味的只是让宝宝“抢回来”。

我家跳妞小时候常常被抢玩具,我总是第一时间蹲下来,说:「妈妈知道你被抢了玩具很伤心,他抢你的玩具是不对的。你可以试着自己找他拿回来。」

三四岁以前,她往往是不敢去抢回来的,我会带着她一起去和对方协商,帮她拿回来。这样渐渐的她就知道:妈妈永远是支持她的。

有次,她在小区楼下玩球,邻居家大她一岁的哥哥上来就抢,我以为她会和之前一样怔怔地站着等我帮她,没想到她直接一个健步上前抢回来,到旁边玩去了,留下小哥哥在原地懵了。

所以孩子暂时不敢抢回来,只是因为他还需要成长和支持,不用急,让他按照自己的节奏来。

如果孩子抢别人的玩具,爸妈也不用不由分说就强行、甚至喝令孩子还回去。前面说到,孩子认为自己看到的、拿到手里的就是自己的,你强行让他还回去,他自然会抗拒。

当孩子抢玩具时,爸妈掌握一定的方法和话术,对于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第一步:要清楚的告诉孩子,“抢”是不对的。

第二步:引导他找到比“抢”更好的解决方法,比如:「这是别人的玩具,你用你的玩具和他交换怎么样?或者你问问你们能不能一起玩?或者你等他不想玩了再玩,可以吗?」

更机智一点的妈妈可以帮助孩子设计场景,促成他们一起玩这个玩具,比如利用这个玩具玩个过家家等等。

第三歩:无论如何,不能纵容孩子。讲完道理之后就要让孩子明白,“抢”来东西,如果别人不愿意,一定要归还。

最后,无论是抢还是被抢,爸妈都应该尽快引导孩子从“争抢”的情绪中跳出来,比如:「随身携带一个孩子爱玩的玩具,当孩子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时,用这个孩子最爱的玩具吸引他的注意力;或者跟孩子讲一些他感兴趣的事,吸引他去玩,不再执着于那个玩具。」

孩子在一次次的得到与失去中成长,争抢玩具这样的小摩擦就像是一次次的海浪冲刷,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他们的性格,让他们有机会去探索能适应这个社会的更好方式。

爸爸妈妈要做的是,适时、合理的引导,让孩子成为一个温暖善良、又内心强大的孩子。